唐紅衛
您知道如何養胃嗎?一些人被那些夸大功效的養胃食物和方法所迷惑,卻不知自己已經陷入了養胃誤區。
【誤區1】蜂膠、益生菌促消化
這類營養食品對養胃有一定益處,但要注意適量、適時食用。長期外源性補充益生菌,也有增加細菌耐藥性的風險,故益生菌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誤區2】白粥、米粥、面條護胃
正餐食用白粥、面條等食物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主要治療手段。這類食物含大量淀粉,利于消化系統功能的恢復,有助保持胃腸道內菌群平衡。
但對于胃部腫瘤、炎癥和潰瘍的患者,白粥和米糊只能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必須配合藥物和其他醫療技術。
此外,由于面條、米粥等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不推薦患有胃病或胃部不適的糖尿病患者經常食用。
【誤區3】姜湯能暖胃
生姜能發散風寒,偶爾飲用姜湯可以暖胃、止嘔。但姜湯不可長期食用,因為生姜屬于刺激性食物,胃病患者大量喝生姜水會刺激胃黏膜,分泌過多胃酸,加重胃部不適癥狀。
【誤區4】牛奶保護胃黏膜
胃病患者出現胃部酸脹癥狀時,喝杯熱牛奶往往可立即緩解癥狀。這是因為牛奶可稀釋胃酸,其中的蛋白質能暫時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
但經常喝牛奶未必對胃病患者有益。尤其是胃潰瘍患者若進行抗酸治療,不宜長期喝牛奶,否則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加重對胃黏膜的損害。
另外,市面上的一些養胃餅干,對護胃并無實質效果,不適合作為正餐單獨食用,需要配合一些流質食物,作為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恢復期的輔助加餐。
【誤區5】少吃多餐最有效
不少胃潰瘍患者堅信“少食多餐”對治療疾病很有效。其實,只要食物進入胃內,就會對胃黏膜形成刺激,不僅促使胃腸蠕動加快,還會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加,對潰瘍的愈合無益。建議潰瘍患者飲食注意定時三餐、定量攝入,避免饑餓和飽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