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分析師 陳瑤 蔡思圓
若單純把投資范圍涉及純債+權益(可轉債或股票)的基金都認定為固收+產品,則通常無法獲得理想的增強效果。
固收+基金是一類以固定收益資產打底,加以配置一定比例權益資產(股票或可轉債)或衍生品的公募基金,追求在回撤可控的基礎之上,中長期獲得超越純債資產的收益。
固收+策略會涉及多個資產類別,考驗基金經理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除了主動輪動操作之外,市面上還有一些恒定股債配比的配置策略。結合近5年來不同股票配比策略的歷史模擬結果來看,股債10/90、20/80、30/70、40/60策略可分別相較于中證全債指數年化增強 73bp、143bp、209bp、273bp。
同時,上述策略的同期年化波動率與最大回撤均顯著小于滬深 300指數。由此可見,固收+策略一方面可以幫助投資者獲取強于純債的收益;另一方面通過控制權益資產倉位,也能夠有效降低組合的波動與回撤,優化風險調整后收益。此外,固收+策略作為一類多資產策略,當市場出現明顯的股債蹺蹺板效應時,還能利用股債收益對沖的特征,分散非系統性風險。
固收+基金所面向的客群通常是不滿足純債基金收益,又難以承受較大回撤風險的投資者。2019年下半年以來,在權益行情與銀行理財替代的雙重催化下,固收+基金規模大增9112億元,增幅達163.29%。讓投資者趨之若鶩的固收+基金普遍主打“進可攻、退可守——權益增強加持純債收益”的策略。


不同股債配比策略的業績表現

事實上,在固收+基金規模騰飛以來的連續7個季度內,有5個季度中這類產品的平均收益均超越了純債基金平均。2020年一季度,受到突發的新冠疫情影響,滬深300指數全季度重挫超10%,削弱了權益資產的增強效果,導致固收+基金的平均收益未能戰勝純債基金。
今年一季度,固收+基金平均來看甚至無法獲得正收益。這一方面是由于一季度權益市場先揚后抑,整體表現疲弱,權益倉位非但無法起到固收+的作用,甚至還會導致固收-的結果;另一方面,今年年初3年期AA+的企業債到期收益率也僅為 3.88%,外加今年債市也沒有大級別的行情,難以從資本利得上獲得較多加成。
因此,若單純把投資范圍涉及純債+權益(可轉債或股票)的基金都認定為固收+產品,則通常無法獲得理想的增強效果。進一步,我們則需對這類固收+基金,按照規模、收益、回撤、Calmar等指標做一定篩選。
由于相較于二級債基等產品,靈活策略配置型和偏債混合型基金能夠通過參與打新獲取收益加成,收益增強的方式更為多元,因此下面我們僅聚焦于這兩類基金,進行量化優選。
(1)統計2019至2020年間,按日滾動的持有6個月的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以及Calmar,選取60%及以上概率下,能夠獲得年化收益率達到6%、最大回撤不超過-3%、Calmar達到2的基金;
(2)剔除無法申贖的基金以及每日限購10萬元以下的基金;
(3)大規模產品會攤薄新股收益,僅考慮規模在2億元到10億元之間的基金。
經過上述篩選后,我們得到78個樣本。從2019年三季度以來的連續7個季度來看,量化優選固收+基金均獲得了正回報,并在6個季度中實現了超越純債基金的表現。特別是今年以來,這些量化優選固收+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0.90%,超越純債基金平均收益27bp,平均最大回撤僅為-3.38%,優于滬深300指數以及一般固收+基金,達到了控制回撤、權益增強的效果。

固收+基金和純債基金季度平均收益率、回撤對比(單位:%)

量化優選固收+基金、固收+基金和純債基金季度平均收益率、回撤對比(單位:%)
雖然從平均來看,這些量化優選固收+基金今年已經實現了收益“+”,但是個體間的差異依然存在。
在78只量化優選固收+樣本中,有11只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率為負,表現最差的基金今年虧損-2.62%;有46只基金今年以來的最大回撤超過-3%,極端回撤可達-6.65%。因此,通過量化指標優選后的固收+基金,我們仍需要加以定性的甄別,從而優選出真正有能力達成控制回撤+權益增強目標的固收+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