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堃,寧可,刁曉華(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01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染行業已成為居民生活和城市運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但是隨著洗染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部分行業問題日益突出,限制了行業的綠色發展,如洗染企業規模小、設備自動化程度不高,導致洗染質量不穩定、資源能源消耗量大[1],此外,部分洗染企業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使用四氯乙烯作為干洗劑會揮發產生VOCs 氣體,環境問題亟需解決。
清潔生產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污染預防策略,可以促進洗染行業健康持續發展,能有效降低洗染企業的資源消耗,減少廢物的排放。近年來,北京市在洗染、醫療機構、住宿餐飲等服務業積極探索清潔生產發展模式,制定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取得了顯著的環境效益。
目前國內已發布的評價洗染行業清潔生產水平的指標體系共兩項,一項為2018 年12 月29 日國家層面發布的《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2],另一項為2015 年12 月30 日北京市發布的DB11/T 1258—2015《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3]。筆者先后指導北京福奈特洗衣服務有限公司、北京拓普工貿發展中心、北京帥潔洗滌有限公司、北京日光安潔洗衣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寶辰飯店有限公司洗衣廠、藍天泰潤(北京)洗滌服務有限公司等6 家洗染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在上述兩項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指導下,幫助企業挖掘清潔生產潛力,為洗染企業的節能環保改造指明了方向。
(1)框架結構不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按照洗衣工藝劃分評價指標體系,分別對干洗和水洗環節制定定量與定性評價指標項目、權重及基準值;而《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按照生活衣物洗滌環節和公用紡織品洗滌環節列出了定量與定性評價指標項目、權重及基準值,使得結構更加清晰,洗衣企業應用更加便利,這使經營服務范圍單一的一些水洗廠和干洗店在使用該指標體系時更直觀清楚。
(2)定量、定性一級評價指標的設置基本相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中干洗環節和水洗環節二級指標數量分別為17 項和21 項;《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中生活衣物洗滌環節和公用紡織品洗滌環節二級指標數量分別為21 項和18 項。《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在內容上細化了裝備要求和洗滌劑管理要求,可以看出此指標體系在內容上進行了優化,包含的內容更加全面。
(3)限定性指標數量和內容基本相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干洗環節限定性指標7 項,水洗環節限定性指標10 項;《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生活衣物洗滌環節限定性指標11 項,公用紡織品洗滌環節限定性指標9 項。兩個指標體系均將節能減排和法律法規相關規定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分別賦予權重。
(4)基準值指標要求更加嚴格。兩項指標體系分別將評價基準值劃分為Ⅰ級、Ⅱ級和Ⅲ級基準值三個級別。洗染業指標體系相比于洗衣業指標體系定性指標的基準值更加嚴格,對指標的要求有所提高,且指標的內容更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定量指標的基準值中,兩個指標體系對各環節設置的單位衣物綜合能耗基準值均相同。《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去除了單位衣物洗滌劑消耗量、單位衣物干洗劑消耗量和單位衣物固體廢物產生量三項指標,對單位衣物取水量、單位紡織品取水量和單位紡織品廢水產生量這三項指標基準值進行加嚴;對洗滌生活衣物的單位衣物廢水產生量Ⅰ級基準值進行加嚴,Ⅲ級基準值略微放寬;各項污染物產生量指標根據洗衣業廢水產排污系數、我國現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和企業實際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確定。以上優化和改進,使指標體系更加具有系統性、先進性和實用性。
(5)綜合評價方法不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采取定性定量指標加權求和方法,針對綜合洗衣企業還需考慮干洗和水洗洗衣量的比例關系,將定量、定性指標分別打分,按權重予以綜合得出總評價指數;在定量考核時,若企業二級指標項目不全,還要考慮該一級指標其下二級指標的權重值修正。《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采用限定性指標評價和指標分級加權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且計算方法不需要進行修正,更加簡便和科學合理。
(6)清潔生產水平等級不同。根據定量和定性綜合評價的結果,《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將企業清潔生產水平劃分為清潔生產領先水平(一級)、清潔生產先進水平(二級)、清潔生產一般水平(三級)等三級。《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將清潔生產等級劃分為三級,分別問為Ⅰ級國際清潔生產領先水平、Ⅱ級國內清潔生產先進水平、Ⅲ級國內清潔生產一般水平。兩項指標體系的綜合評價指數要求不同,同時還需滿足其他條件。
本文以北京市某洗染企業為例,分別采用上述兩項評價指標體系對其審核前后進行對標評價。根據該企業服務類型,《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選用水洗環節的指標體系進行評價,《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公用紡織品洗滌環節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價。
審核前由于公司存在使用明令淘汰的落后裝備,按照兩項評價指標體系中限定性指標要求,對于存在使用明令淘汰的落后裝備,屬于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禁止使用的,審核前無法評價企業清潔生產水平。根據評價結果,企業重點清潔生產提升方向主要為:(1)節能及水回用改善;(2)洗滌設備改善;(3)能源管理改善。
在清潔生產審核期間,企業實施了一系列的節能節水技術改造,包括更換LED 節能燈、空氣源熱泵余熱回收利用、冷凝水回用、隧道式洗衣生產線替代水洗單機、完善計量器具等無低費方案和中高費方案,以提高企業現有清潔生產水平。
改造后,再次對照兩項評價指標體系,審核前后的評價結果具體見表1 所示。

表1 指標體系結果對比
從兩種評價方法的實例應用可知,企業審核前兩項指標體系均可直觀反映出企業當前的清潔生產水平以及存在的薄弱環節,較好地指導企業發現自身差距,有待提升的清潔生產方向,但是從企業審核后的清潔生產水平的評定結果來看,《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更能反映出企業的實際清潔生產水平。根據評價結果,《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將企業劃分到一級清潔生產領先水平,已達到洗染業的最好水平,而通過對比《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評價結果表明該企業為二級國內清潔生產先進水平,在節水方面仍有一定的清潔生產潛力。
由此可見,針對上述評價企業,《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更能真實的反應出企業在行業內的真實水平,能更好的指導企業進行相應的技術改造,挖掘企業清潔生產潛力。
《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洗衣業》和《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在評價指標的設置上基本相同,都能有效劃分出洗染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也是在借鑒前者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相對來說,《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結構更加清晰明了,內容更加全面具體,計算方法更加科學合理,適用范圍更加廣泛。
清潔生產標準在引導行業進步、規范發展等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上述兩項洗染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頒布實施,為洗染企業在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時提供了技術依據,企業通過依照上述標準開展清潔生產審核,降低了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產生與排放。兩項指標體系作為現行的洗染行業清潔生產標準,為推動洗染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