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標,張梓豪
(廣東省建科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廣州510010)
根據《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令第146 號)和《城市、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審批辦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令第7號)的有關規定,市政給排水相關專項規劃關于市政給排水設施的用地規模、范圍及具體控制要求應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簡稱“控規”)中進行有效控制與落實。但實施過程中面臨很多問題:一方面不同片區的控規的組織編制人員及編制單位設計人員均不同[1],導致控規編制過程中對于市政給排水設施要求的落實標準不同;另一方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沒有統一的審查標準[2],使有關市政給排水設施的規劃要求很難全面、有效地在控規中得到控制與落實。論文以中山市為例,探討基于控規的市政給排水設施規劃編制的重點和要求,以期提高基于控規的市政給排水設施規劃編制和管理水平。
中山市域范圍內已基本實現控規全覆蓋。本文選取中心城區、翠亨新區、民眾鎮、古鎮鎮、小欖鎮、黃圃鎮、三鄉鎮等區域內69 個控規(含調整)作為本次研究的核查對象。
通過對現有69 個控規進行梳理,發現上述控規在給排水規劃內容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主要體現在:核查對象中有78%的控規缺少排水設施現狀方面的內容;99%的控規缺少關于上層次規劃落實情況的說明;99%的控規缺少與周邊控規銜接的情況說明。
不同控規間的銜接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
1)控規重疊區域的規劃內容存在不一致。如紫馬嶺公園片區與紫馬嶺南片區,重疊區域的規劃路網、給水管徑等不一致,且編制時間較晚的紫馬嶺南片區控規未在技術文件中對此重疊區域的規劃內容進行說明,如圖1、圖2 所示。

圖1 紫馬嶺公園片區

圖2 紫馬嶺南片區
2)相鄰控規給排水管線銜接不足。如黃圃鎮團范中心區與馬新片區控規接壤部分處,團范中心區的給水管徑為DN300 mm~DN400 mm,而馬新片區為DN200 mm~DN300 mm;團范中心區于南三公路未規劃給水管,而馬新片區規劃一條DN800 mm 給水管,如圖3、圖4 所示。

圖3 黃圃鎮團范中心區

圖4 馬新片區
控規編制規范性問題主要表現為技術圖紙制作中的表達形式不規范,包括圖層設置不規范、管道及井管樣式不規范、不同控規間表達形式各異等。如一中高中部西側用地控規的給水工程規劃圖、雨水工程規劃圖中現狀管與規劃管圖層一致,均為“w-gh-gs”;康華路中段片區控規雨水管道標注缺少管長、坡度,大部分控規井管標注均缺少地面標高;中心城區紫馬嶺南片區控規與康華路中段片區控規的雨水工程規劃圖,存在管線顏色、線型、標注形式不一致等情況。
2019 年5 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18 號)(以下簡稱《意見》)指出,涉及空間利用的某一領域專項規劃,包括市政給排水設施等專項規劃,由相關主管部門組織編制。不同主管部門主導編制專項規劃,對規劃的編制標準、編制深度的要求不同,難以保證編制成果能夠對控規起到良好的規劃指導作用,市政給排水設施規劃編制難度進一步增加。
2019 年11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指導意見》,科學指導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3 條控制線的劃定落實,將3 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落實劃定3 條控制線,對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進行優化調整,意味著規劃中市政給排水設施用地不能隨意劃定,必須選擇在城鎮開發邊界控制線內,對市政給排水設施用地的選擇、管線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意見》指出,充分利用新數據和新技術,建立并完善國土空間大數據體系,逐步形成國土空間全域數字化表達和信息化底板,實現國土空間數字化成果全域覆蓋[3]。規劃全過程全面接入GIS 基礎平臺,建立并完善國土空間大數據體系,必然需要對控規的表達進行規范,符合入庫要求,將對控規市政給排水設施規劃的表達形式產生較大影響。
編制單位應確保市政給排水專業規劃設計人員充分參與項目現場調研,并應提供現場調研照片和部門調研確認函;同時,應對規劃區及周邊區域市政給排水設施的建設情況進行詳盡調查,規劃區內獨立占地的大型場站設施以及骨干型線性給排水設施應進行現場拍照,并納入規劃說明書。
4.2.1 關于相關規劃解讀的要求
簡述上層次規劃的給排水工程發展目標與策略,重點說明上層次規劃安排在規劃區的市政給排水設施情況;簡述規劃區周邊地塊控規關于市政給排水設施的規劃情況,重點說明規劃區與周邊地塊控規邊界處給排水管線等的銜接要求。
4.2.2 關于相關規劃銜接的要求
萬事開頭難,而相應的,只要頭開好了,后面的路就會一帆風順。在婚姻理財這個問題上,亦是如此。30年、40年、50年或是一生的幸福生活,在財務方面的保障其實在結婚頭3年可能就已經注定了。
按照“剛彈結合”的原則,對上層次規劃給排水設施進行分類落實。對需獨立占地的大型場站設施或骨干型線性給排水設施,應進行“剛性約束”和嚴格落實;對不影響區域系統功能的場站設施或支線型線性給排水設施,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彈性控制”和適當調整;進行線性給排水設施布置時,應關注與周邊地塊控規的銜接情況,并在市政給排水設施專業圖紙中標明與周邊控規線性給排水設施銜接的相關信息。
4.2.3 關于特殊情況說明的要求
在進行相關規劃落實或銜接的過程中,如需對上層次規劃需獨立占地的場站設施、市政干管等重要市政設施進行調整或當與周邊地塊控規的市政管線等無法銜接時,則應就相關情況作重點說明和技術論證。
4.3.1 關于市政給排水設施布局的要求
以“市政給排水設施規劃一覽表”的方式(見表1)說明規劃區市政給排水設施的類別、名稱、數量、規模、布局及其他控制要求。對環境或安全有特殊影響的給水廠、污水廠等設施,應明確其衛生、安全防護距離、范圍及規劃控制要求。

表1 市政給排水設施規劃一覽表
4.3.2 關于管線的布置要求
在落實上層次規劃骨干管線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規劃區內的支管線路;結合城市綜合管廊工程專項規劃的相關要求,明確規劃區納入城市綜合管廊工程的給排水管線具體范圍;同時,結合相關專業規范、標準,明確規劃區內高重要市政廊道的走向、寬度等控制要求。
結合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的相關要求,明確規劃區不同地塊的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下沉式綠地率、透水鋪裝率等控制指標,并將上述指標納入地塊規劃控制指標表。
4.4.1 關于圖紙類型的要求
市政給排水設施技術圖紙一般應包括市政給排水設施的現狀圖和規劃圖兩類;若規劃區尚未進行相關市政給排水設施建設,可不繪制現狀圖,但應在規劃圖中做必要的情況說明。
4.4.2 關于設施繪制的要求
各類圖紙中的市政給排水設施應進行分層繪制,設計圖紙中的管線需要進行詳細繪制,包括管線的位置及管線的標示。不允許出現所有管線都在同一個位置,管線位置需與工程管線綜合橫斷面圖一致。
4.4.3 關于信息標注的要求
各類市政給排水設施的標注信息應全面、準確和規范,給水廠、污水廠等場站設施標注一般應包含設施名稱、現狀規模(如有)、設計規模、占地面積、用地界線等信息,管線標注一般應包含管線尺寸、管長等信息,并應對標注信息的前綴、小數位及單位進行規范。
通過本文的分析,得到如下結論:
1)市政給排水設施規劃編制過程中,應注重數據來源的可靠性、測算過程的合理性以及邏輯推導的嚴謹性,確保規劃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應重視與相關規劃的銜接,包括對上位規劃的落實和與周邊地塊控規的銜接。對上層次規劃,可遵循“剛彈結合”的原則對設施進行分類落實;對周邊地塊控規,應在進行給排水管線布置時重點關注其銜接情況。
3)圖形文件制作過程中,應注重市政給排水設施的繪制及信息的標注應全面、準確和規范,以適應未來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成果數字化管理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