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春
(四川省體育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3)
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以下簡稱“二青會”)與奧運會全面接軌,競賽項目覆蓋了夏季奧運會的全部項目和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的絕大部分項目,對我國培養后備人才運動員和選拔優秀青年運動員有著重要作用和意義。四川省拳擊隊作為國內拳擊領域的一支勁旅,培養了多名全國拳擊冠軍,在本次二青會拳擊項目上更是獲得了2金5銀的好成績。賽前訓練是周期訓練、備戰比賽的關鍵一環,科學合理地提高運動員比賽競技水平、讓運動員保持最佳比賽狀態是拳擊比賽賽前訓練的重要任務[1]。本文旨在探索四川省青年男子拳擊運動員備戰二青會拳擊比賽賽前訓練的安排和規律,為今后拳擊運動員備戰拳擊大賽提供可參考的依據。
以四川省青年男子拳擊運動員備戰二青會拳擊項目決賽(俱樂部組)賽前訓練為研究對象。進入二青會拳擊項目決賽(俱樂部組)的四川省男子拳擊運動員共有3人,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1.2.1 觀察法
實地參與和觀察研究對象的賽前訓練,記錄運動員的訓練內容、訓練狀態等情況。
1.2.2 邏輯分析法
根據當前拳擊周期訓練理論和拳擊賽前訓練的相關研究成果,對研究對象的賽前訓練情況進行分析,如賽前訓練的計劃、內容、方法和手段等,以期總結出青年男子拳擊運動員賽前訓練存在的問題以及規律。
在拳擊訓練中,教練員掌握并規劃好拳擊運動員的訓練周期是非常重要的。安排訓練周期的目的是讓運動員在拳擊比賽時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獲得比賽勝利,最終取得好成績。賽前訓練周期是指將運動員的競技狀態調整到最佳的一個訓練周期。由于拳擊運動員存在個體差異,因此賽前訓練周期安排會有所不同,通常為4-6周。據二青會拳擊項目決賽章程,俱樂部組比賽時間為2019年8月2日。根據賽前訓練周期安排的規律,將備戰二青會拳擊項目決賽運動員的賽前訓練時間定為7月2日至8月1日,為期31天,整個賽前訓練分成5個訓練單元,前4周每周為1個訓練單元,最后3天為1個訓練單元,每個訓練單元之間相互聯系、承上啟下,目的均為調整運動員競技狀態。在每個訓練單元中,教練員要合理安排訓練任務、訓練內容、訓練手段和方法以及運動負荷,以保證運動員在比賽時擁有最佳的比賽狀態。前4周的周四上午和星期天全天休息,周四下午進行調整訓練,通常以做游戲或球類運動為主,這樣的訓練安排可以調整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使其身體和心理得到恢復,讓運動員保持良好訓練狀態,以及更好地調整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最后一個訓練單元包括去往賽區的路程周轉,以恢復調整訓練為主。
賽前訓練內容的確定主要取決于賽前訓練的任務、專項特點和運動員的訓練狀態等因素。賽前訓練的任務是把運動員已獲得和具備的運動技能表現出來,使其擁有最佳的競技狀態,以保證運動員在比賽中取得最佳成績[2]。備戰二青會拳擊項目決賽的運動員的賽前訓練內容可分為拳擊技戰術訓練和體能訓練兩部分。根據拳擊項目的特點和賽前訓練計劃,賽前技戰術訓練包括自由空擊(有一定條件限制)、擊打手靶、擊打沙包、配對實戰和條件實戰等訓練內容;賽前體能訓練則包括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性素質、協調靈敏素質的訓練。其中,力量素質訓練包括最大力量、力量耐力和爆發力的訓練,通常使用杠鈴、啞鈴等器械進行訓練;速度素質訓練包括動作速度、反應速度以及位移速度的訓練;耐力素質訓練包括有氧耐力和無氧耐力的訓練,目的是保持運動員的無氧耐力能力;柔韌性素質訓練包括身體骨骼肌的牽拉和放松,以及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訓練;協調靈敏素質訓練則是通過繩梯、小欄架等器械來進行。在賽前訓練的5個訓練單元的訓練內容安排中,技戰術訓練和體能訓練都很重要,但二者的占比會隨著比賽的臨近發生一定的變化。由于拳擊屬于臺上直接對抗運動項目,因此,運動員需要根據對手的不同,進行有針對性的技戰術訓練。通常距離比賽時間越近,技戰術訓練占比越大。體能方面則以維持為主,目的是為運動員更好地發揮技戰術水平奠定良好的體能基礎。
賽前訓練方法和手段的安排是否科學合理,會直接影響運動員的技能水平,對運動員的賽前調整和比賽競技狀態也會產生直接的影響[3]。賽前訓練階段發展體能主要采用重復法;發展技戰術能力主要采用完整法和比賽法,以便綜合地發展與比賽密切相關的體能、技戰術能力以及心理能力[4]。根據賽前訓練的內容,備戰二青會拳擊項目決賽的運動員的賽前訓練方法和手段可分為技戰術訓練、體能訓練兩方面。
技戰術訓練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定時的自由空擊、條件空擊、自由手靶、條件手靶、自由沙包和條件沙包等。在進行條件限制下的技術訓練中,通常因運動員個體技術不同,其限制條件會有所不同。如前手擊打準確性較差的運動員會多進行前手擊打手靶的訓練,要求擊打快速、準確;而發力較差的運動員則會被要求在下肢蹬地、腰部扭轉和上肢出拳等時充分發力,體會發力的感覺。同樣,技戰術訓練還要根據本級別可能遇到的對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如對手防守二次進攻能力較差,運動員就要在進行空擊、手靶、沙包以及模擬實戰的訓練中多進行二次進攻的訓練。
在體能的各項素質訓練中,力量素質中的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通常借助杠鈴的深蹲、臥推和硬拉等手段進行訓練;爆發力的訓練則是通過超等長訓練或復合式訓練進行,通常使用跳欄架、跳箱,或是俯臥撐+擊掌俯臥撐、深蹲+跳箱的復合訓練的手段進行訓練;核心力量訓練一般安排在正式訓練結束后、拉伸前的時間里進行,訓練方法有平板支撐、伸手式平板支撐和平板側撐。在速度素質訓練中,位移速度通常采用10-30米短沖的方式進行訓練;動作速度則是使用磅數較小的彈力帶進行訓練;而反應速度一般采用短沖+提示轉向以及個人或雙人配合的拋物接物的方式進行訓練。在耐力素質訓練中,有氧耐力訓練采用長距離跑(8000-10000米)以及爬山、越野的訓練手段;而無氧耐力訓練采用重復法、間歇訓練法,如7×400米跑或8×300米跑,固定間歇時間,主要是提高耐乳酸能力。柔韌素質訓練主要是通過徒手的動態拉伸、靜態拉伸、雙人的主動和被動牽拉等方式進行訓練,或使用泡沫卷軸進行當堂訓練課主要肌肉的針對性拉伸。協調靈敏素質主要采用欄架十字跳、六邊跳、繩梯、跳繩、T字型跑等方式進行訓練,主要提高運動員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同時提高運動員的移動速度。
賽前訓練的負荷安排決定運動員比賽狀態的好壞。如果負荷安排不合理,運動員比賽時則會不夠興奮或是過于疲勞,從而影響運動員的正常發揮。運動訓練過程中的任何一個負荷,都包含著負荷的量與強度這樣兩個方面。在賽前訓練期,一般要求負荷強度大而負荷量小[4]。備戰二青會拳擊項目決賽的運動員的賽前訓練安排中,在負荷的量上呈現逐步降低的趨勢;在負荷的強度上,在第二單元到第三單元達到最高,第三單元結束后訓練的負荷強度緩慢降低,在最后一個訓練單元達到最低。這樣安排賽前訓練負荷的目的是讓運動員調整身體和心理狀態,更好地備戰比賽。
拳擊作為技能主導類格斗對抗性項目,其周期訓練的安排是極其重要的。賽前訓練作為周期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運動員比賽競技狀態的調整起著關鍵的作用。四川省青年男子拳擊運動員備戰二青會決賽賽前訓練周期安排合理、訓練內容充實、訓練方法和手段多樣且具有針對性,訓練負荷適宜。賽前訓練中的5個訓練單元的訓練任務環環相扣,思路清晰,安排合理,并且還根據運動員的不同狀態進行了適時的調整,賽前訓練安排整體較為科學,為運動員取得好成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二青會拳擊項目比賽的結果來看,參加決賽的 3名四川省青年男子拳擊運動員均與冠軍失之交臂,遺憾獲得亞軍,主要原因是這些運動員的對抗較差、比賽經驗較少、臨場應變能力欠缺。這也可能是由于賽前訓練中模擬實戰的訓練占比較過少造成的,雖然賽前訓練有一定的針對性,但是還不夠清晰和準確。由于青年運動員的比賽經驗較少,因此,運動員在備戰比賽時要把訓練當作比賽對待,在訓練中充分積累經驗,在心態和身體狀態上都要做好比賽準備。另外,教練員要刻意制造比賽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提高運動員應對比賽的能力,逐步提高運動員對比賽的認識,讓運動員以最佳的競技狀態參加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