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你好,李煥英》中賈玲和母親真摯的情感,讓很多觀眾淚目。但有一群廠礦子弟卻將目光投向電影中的“勝利化工廠”,現實中取景于襄陽的國營衛東機械廠、六〇三文創園和湖北省化纖廠。這些廠區,為何成為眾多廠礦子弟故鄉的縮影?
開在深山里的廠礦
什么是廠礦子弟?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廠里長大的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的背景,三線建設。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初期,我國對西南、西北內陸地區開展大規模的重工業建設。一批批的工人、干部、知識分子、解放軍官兵響應號召,從五湖四海趕去三線地區支援建設。
根據三線建設的方針,很多工廠都建在人煙稀少的山區或荒地。這種特殊的環境,給很多廠礦子弟留下了特殊的回憶。說起7歲之前在工廠生活的歲月,“廠二代”陳景之仍然記憶猶新。“我們韶關鋼鐵廠是炸山開出來的廠礦一體,是開在山溝里的廠礦?!迸艘粩S在遼西深山中的一家三線軍工廠長大,一家子在廠區里生活了五十年。他回憶,1967年春天,他們廠搬往遼西的努魯爾虎深山里,廠里上千名男職工率先出發,在深山老峪里扎營施工。為了趕生產進度,他們夏天住席棚,冬天住“干打壘”的夯土房。由于沒有大型機械工程設備,許多基建工程只能靠人工肩扛手抬。
一應俱全的企業小社會
電影中的1981年,場景幾乎沒有離開工廠這一畝三分地,食堂、宿舍、電影院、小賣部都在廠子里。實際上,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正是工廠員工的共有軌跡?!皩φ杖珖鞯氐娜€工廠,會發現它們在設地布局、建筑風格等方面基本大同小異,規律性非常明顯。”潘一擲提到,很多城市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赫魯曉夫樓”,他們廠還有更古早的“蘇式樓”和紅磚筒子樓。廠里也有電視臺、報社,還有職工幼兒園、子弟中小學、職工技校和廠電視大學。廣播站的大喇叭,每天早午晚三次廣播,大家騎車吃飯都不用看手表,靠耳朵就能掐算好時間。
廠礦集體生活將成為歷史名詞
廠礦子弟大都有共同的經歷。相似的環境給廠礦子弟身上打下一些相似的烙印。比如語言,大家說當時在廠里的話。這種話被統稱為“廠話”。這就是為什么位于襄陽的廠,大家卻說一口東北話?因為當時我國的工業基礎在東北,隨著三線建設,向全國各地輸出了很多人才。
1997年,國有經濟布局進行戰略性調整,國有企業從競爭性行業退出。廠礦集體生活將成為歷史名詞。而今,很多廠礦子弟在電影《你好,李煥英》里,又拾起了少年時的回憶。(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