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原任白云區委助理調研員的鄧貴林一退休,便投入到關工委工作中,擔任白云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他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他們是否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各項建設事業是否能順利進行。自己作為一名老黨員,有責任有義務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做出自己的努力。”為此,鄧貴林在關工委平凡的工作中,至今默默奮斗了近9載。
堅守不棄的奉獻精神
志士生活永蓬勃,胸中升騰一團火;為國為民灑碧血,天天譜寫奮進歌。2009年,鄧貴林的妻子被查出患癌癥晚期,2011年12月鄧貴林正式辦理退休手續。情益篤,志愈堅。鄧貴林的妻子告訴他,你是一名黨員,要牢記黨中央的戰略目標,要全心全意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
于是,退休后的他毅然決然投入到白云區關工委工作中。凡是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事情,不講條件,不怕麻煩,傾情盡心,全力以赴,再苦再累,毫無怨言。這是鄧貴林發自內心的錚錚誓言。
在白云區關工委工作的第三年,2015年,鄧貴林的妻子走了。他無怨無悔。“青年的教育問題,是國家的千秋大業。我要憑著一顆赤誠之心,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為關心下一代事業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鄧貴林堅定地說道。
始終不渝的黨性標準
有著48年黨齡的鄧貴林說:“作為一名黨員,我要把我講的話付之行動,培養祖國需要的人才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每年“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鄧貴林都會特別的忙碌。他總會和關工委的老同志們一起,義務看望慰問青少年兒童,為他們送去黨委和政府的關愛。白天,他要去學校的各個相關部門聯系活動的具體事宜和人員安排,要跟自己的隊友規劃整個活動,有時晚上要認真準備第二天的講稿。為了寫好一篇講稿,經常熬夜到兩三點才睡。第二天又早起,準時參加活動。
2020年“六一”兒童節期間,鄧貴林積極參與到中小學的關愛活動中,此次活動經民建白云支部、區愛心公益協會、白云區高新企業商會等社會愛心人士、企業、組織慷慨解囊,向80多所中小學送去了價值6萬余元的慰問品,為白云區留守、困境、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為一名從事關工委工作近9年的老同志,鄧貴林一直兢兢業業參與落實每項工作。去年,針對新冠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的青少年,鄧貴林與白云區關工委主任及幾位副主任積極參與策劃,聯合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委老干部局、區教育局等十家單位舉辦了2020年“疫情當前,我想說”主題征文、書法、繪畫比賽,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事無巨細,鄧貴林都一一親力親為。工作雖繁瑣,但鄧貴林毫無怨言,更沒有想過推諉。
鄧貴林常常說感謝黨和國家的關心,為自己創造了幸福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生活的福利,自己能回報國家的就是盡力為培養合格的接班人貢獻自己的力量。
仁者無私的人格魅力
鄧貴林對年輕一代充滿信心,他有足夠的耐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年輕人。他常說,為人民服務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對自己來說,為人們服務就是要在自己工作的關工委為關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
每年的四月份,鄧貴林都會到位于貴定縣的貴州省未成年犯管教所看望在那服刑的白云學員,給孩子們送去溫暖。“給他們帶一些學習和生活上的物品,比如說書包、文具、毛巾、香皂之類的,還跟他們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告訴他們國家沒有放棄他們任何一個人。”鄧貴林覺得,對待問題青少年,“關愛”是打開他們心扉的第一把鑰匙。
另外,為了配合好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工作,教育好青少年,鄧貴林每年都深入到基層,在鄉鎮街道召開由部分中小學生家長作為代表的座談會,傾聽家長在家庭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在教育當中有沒有什么問題,彼此交流經驗,為孩子的身心發展提供建議。同時,他還與教育局里的思政老師們座談交流,談談他們在德育教育上是怎樣開展工作的,互相交流一些好的經驗,好的體會。
有一位學生,高中階段癡迷游戲荒廢了學業,多次違紀受到處分仍不思悔改,甚至還強烈要求退學。他的家長也對他失去了信心。鄧貴林首先不厭其煩地與學生家長溝通,終于感動了他們,表示愿意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隨后,他多次和這位學生談心,幫助他確立積極的人生觀。鄧貴林持之以恒的關心使他深受感動,最終決定留下來繼續學習。從此,他的精神面貌和學習態度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課余時間常在圖書館學習,成績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在家長會上,他的父親再三表示感謝,使他的孩子迷途知返,從一個“網蟲”,轉變為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好學生。
此類突出的事例還有很多。
鄧貴林前行在關心下一代成長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