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倩倩 蔡瑛



溫嶺市大溪鎮南城人大代表聯絡站里,“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的牌子赫然醒目。墻上掛著16張充滿生活氣息的照片,細看簡介,16位女性雖不同年齡、不同職業,卻有著同樣的身份——溫嶺市大溪鎮市、鎮兩級婦女人大代表。
被親切地稱為“楊大姐”的楊菊素,是“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的發起人之一。“我多年參與法院庭前調解,久而久之意識到女性的柔潤更能春風化雨,但一個人力量欠缺,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才行。”楊菊素和同為人大代表的其他姐妹多次商量,在溫嶺市大溪鎮人大支持下,于2017年10月成立了由11 名市級和5名鎮級人大代表組成的“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
“如今,‘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既有人大力量的剛,也有女性代表的柔,我們的工作剛柔并濟,爭取把矛盾解決在一線,在基層治理中貢獻力量。”楊大姐爽朗而愉快的聲音充滿著整個調解室。
“芋”:代表“五心”調解
調解室里,寫下了每一位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員的承諾:我們承諾以耐心、愛心、細心、交心、公心開展調解工作。鄔蔚林、潘劍盟、楊菊素等16名女性人大代表都來自群眾,服務群眾;她們根植于本地,了解鄉風民俗;她們熱心調解事業,更能入情入理;她們創新調解方式,助推基層社會治理。調解路上,巾幗人大代表們抽時間、擠時間輪流上陣,認真對待每一件矛盾糾紛,分析討論、獻計獻策,爭取矛盾糾紛得到圓滿解決。
“阿婆阿公,今后有什么問題,還記得找我們。”近日,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員們來到金阿公的家中回訪,看到二老臉上的笑容,調解員們心里的石頭落了地。
年輕時曹阿婆帶著兩個孩子改嫁金阿公,又生下了3個孩子,如今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兩位老人想在孩子們身邊享受天倫之樂。然而,5位子女對贍養方案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加上重組家庭帶來的誤會和矛盾,二老的贍養問題歷經幾年得不到解決,兒孫繞膝的愿望遲遲未能實現。
“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了解情況后主動對接,調解員們分頭行動,走訪入戶,對二老的子女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上午8點半到下午1點半,這場艱難的調解終于有了圓滿的結果。5位子女對贍養協議點頭同意,對“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表達了真誠的謝意,二老的晚年生活問題終于得以妥善解決。
“芋頭”是大溪的特產,其形狀圓、味細膩、柔潤,象征圓滿、美好、和睦,“芋”是工作方法。自“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成立以來,巾幗人大代表們充分發揮“芋”工作法,通過女性溫暖柔和的獨有視角,在和風細雨中化解矛盾糾紛;結合定點調解和入戶調解,靈活解決潛在新矛盾,持續跟進后續履行問題;主動對接受理難以化解的矛盾糾紛。
“溪”:代表破難攻堅
“老舅媽又來了!”大溪村村民對巾幗人大代表們笑呵呵地開起了玩笑。為了鎮級重點工程的順利建設,這已經是調解員們第N次到大溪村協助村兩委開展征地拆遷工作。
老舊工業區大溪注塑城轉型升級,按規劃要求需要拆遷包括村民王某在內的幾幢房子,經協商其他村民均同意簽字,只有王某一家拒不配合,電話不接,房門緊閉,拖延將近3個月。
村兩委根據村規民約,召集村民代表大會決定扣除王某整戶當年村級貼補福利共計19000多元。后鎮政府為服從上級政府工作大局對工程規劃依規作了調整,取消該村的征用拆遷,王某便以此為理由要求恢復當年村級福利,多次去鎮政府上訪,造成惡劣影響。
“我不僅是調解室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也是南城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副站長,這本來就是我們南城轄區內的事,由我們出面調解責無旁貸。”鄔蔚林代表和趙守德站長一商議,就把這事給攬了下來。
村規民約不能破,這是底線,村民阻撓工程建設肯定得處罰,要不以后村兩委無法再正常工作,其他村的村民也會紛紛仿效。守住了規矩再追求社會效果。
大溪以溪水得名,溪水向前,聚溪成河(和),“溪”字象征不怕困難、潤物無聲,這是“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們面對每一起事件、每一名群眾的工作態度。
“阻撓工程是我的錯,主要是我家生活困難想向政府多拿點補償款,你們這樣一次一次為了公家的事跑來勸我,我也聽得進去,建設好了受實惠的是我們老百姓。但現在補償款沒有了,又扣了我們家今年村里的福利,這個年我都難過了。”通過女代表的多次耐心政策解釋和推心置腹勸導,王某耷拉著頭終于說出了實話。
“調解室是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的地方,到了調解室的矛盾糾紛,我們覺得靠自身的力量還不能解決的,就請人大代表聯絡站一起協商解決。最后我們調解室和聯絡站一起發起了一場慈善捐款活動,解決了王某家的實際困難。我們就是要最大化地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把工作往深里走、往細里做、往實里落。”鄔蔚林覺得這是她們當人大代表的職責所在。
“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成立3年多來,共計受理矛盾糾紛案件325起,成功化解303起,化解成功率達93.2%。在矛盾糾紛化解過程中,巾幗人大代表因性別的天然優勢大大減少了雙方的對抗性,成為配合當地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化解復雜矛盾糾紛中一支攻堅破難的重要力量。
“和”:代表深入民心
“我只信任你們,所以我愿意和你們聊。”前來求助的群眾林某對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員們說道。
“你們解決了我的大事,辛苦你們了!”調解成功的案件當事人金阿公給調解室送上了錦旗,高興得像個小孩似的直說謝謝。
…………
這些溫暖的瞬間,在“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里常常能見到,在“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口中常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一個個成冊的案卷,就是一次次溫情的和解”。
“和”是調和、緩和,更是和諧、和氣、和睦,意為要做群眾身邊的“和事佬”,這是工作目標。“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秉持“和”目標,積極參與糾紛調解和矛盾化解,打造基層調解室特色樣板,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3年來,我們一直默默地做,默默地參與,平時我們做調解、回訪,群眾口頭和電話感謝很多。”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員們欣慰地說。
如今,“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建成了多元矛盾糾紛收集化解一站式窗口,成為暢民意、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的為群眾服務的新陣地。
調解室不斷建立和完善受理、調解、回訪閉環機制。調解前,多頭受理,實現矛盾糾紛“一站響應”。對接“芋溪和”家事調解室的工作,接收法庭、派出所、婦聯等委托調解及群眾提出的調解申請。調解中,多維調解,實現矛盾糾紛“一網打盡”。切實做到定時到崗、隨時約崗、常駐在崗,結合當場調解和上門調解,著重發揮轉移調解化解矛盾糾紛。調解后,多邊反饋,實現矛盾糾紛“一環運行”。矛盾糾紛經調解成功后,雙方當事人需簽署和解協議,并在完結后一個月內,調解室開展回訪確保調解效果。針對成功調解的案件,調解室建檔立卡,做到一案一檔。對不能全力化解的矛盾糾紛,整理成專屬文檔,標記為重點案件,并持續開展跟蹤。
此外,“芋溪和”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和人大代表聯絡站形成了相互協同、功效疊加的良性循環,發揮代表植根群眾的天然優勢,常態化深入參與矛盾化解,合力展現“室”“站”聯合化解矛盾的場景。同時,與全鎮131個網格建立聯系,依托網格力量,實時監控預警,一旦矛盾反彈,可在第一時間收獲信息,掌握二次調解的主動權。
“我們常去法院參加法律知識學習,庭審旁聽,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希望以后有更大的平臺、更多的機會去學習調解經驗、技巧和知識,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中更好地發揮我們女性代表的獨特作用。”鄔蔚林對未來充滿期待。
溫嶺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輝認為,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改革是“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社會治理領域的延伸,是人民至上價值理念的具體體現,改革的初心就是最大限度方便群眾。
“巾幗人大代表調解室打造了基層‘矛調中心的特色樣板,豐富了基層人大參與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拓展了人大代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途徑。” 陳輝表示,溫嶺各級人大將著重建立健全長效監督機制,助力提升矛調機制改革成效,立足新時代“重要窗口”建設排頭兵的格局視野和標桿水準,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強的責任為全力打造縣域治理現代化的溫嶺樣本貢獻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