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浩軍
摘 要:革命紀念館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宣傳精神文明建設和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收藏、研究、宣傳教育是各類紀念館的三大功能,也是它們日常工作的根本性任務。革命紀念館需要重視研究工作,通過刻苦鉆研相應的課題,不斷推出豐碩的成果,使革命紀念館事業興旺發達,不斷提高革命紀念館的知名度。
關鍵詞:加強;革命紀念館;研究
1 加大革命紀念館史料的鉆研力度
革命紀念館的藏品和歷史學中的史料基本相同,包括圖像史料、報刊史料、文字史料以及紀念館珍藏的所有資料。對館藏文物資料的研究,也就是史料研究。
1.1 加強史料研究工作應本著科學的態度,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一方面,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歷史、分析歷史,運用科學的方法深入研究歷史資料。另一方面,要尊重歷史原貌,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革命人物,實事求是地、客觀真實地做出評價,不可以主觀主義、毫無事實根據地胡亂評價。要多做研究工作,這對于革命紀念館來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對本館紀念的杰出人物的生平,在某一革命歷史時期的重大影響,對革命的重大貢獻,以及社會各個方面對其的影響等,應做出客觀的評價;對革命遺址、遺跡和館藏文物形成的年代,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保存、保留的經過及其歷史價值等,都需要認真研究。只有搞清楚它們的來龍去脈、之間的相互關系,才能對它們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
1.2 史料研究工作要和文物的鑒定、征集工作緊密聯系
在實際工作中,史料研究工作和文物的鑒定工作是相輔相成的。革命紀念館要經常性地開展史料的征集工作,同時也要做好史料文物的鑒定工作,以便更好地發揮文物史料的作用。鑒定技術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掌握的,需要長時間地研究探索才能掌握,只有刻苦鉆研,不斷思考,積累經驗,才能掌握。只有有計劃、有目的、有重點地做好征集工作,不斷增加行業館藏品數量和質量,提高研究水平,才能使其他各項業務工作順利進行,真正做到“收藏、研究、傳播”三位一體,做到有序征集、科學管理、合理利用,朝正規化、現代化、信息化的現代化紀念館道路邁進。
1.3 史料研究工作要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經驗
研究史料要向同行學習、向專家咨詢、向老師請教,不斷探索新的途徑,創新思維方式,促進革命紀念館工作更進一步。要加強館與館之間的交流,重視與檔案和黨史部門的聯系,相互學習交流,取長補短,互通有無,提高工作效率。
2 增強革命紀念館的觀眾調查研究工作
組織觀眾、爭取觀眾、滿足觀眾的需要,是革命紀念館工作的重點內容。因此,怎樣做好觀眾服務工作是革命紀念館工作中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對觀眾的研究,在革命紀念館的工作中顯得越來越重要,體現了紀念館應有的人文關懷。
2.1 做好觀眾調查與觀眾需求分析
以適當的方式了解觀眾,對觀眾參觀心理和需求加以分析和研究,是為觀眾提供服務的基礎和前提。如對觀眾發放參觀滿意度表格進行問卷調查;對觀眾進行咨詢現場錄音的方法來進行調查;在紀念館安放意見箱,定期打開意見箱,廣泛聽取廣大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在進行觀眾調查后,要把調查的信息及時地保存下來,并認真地剖析和研究,研究的重點是革命紀念館教育怎樣能順應觀眾的心理訴求和情感訴求,切實改進工作態度和方法。
2.2 自覺為觀眾提供優良服務
一個好的革命紀念館的品牌形象應該從它的硬件建設、服務水準、陳列方式等幾個方面來表現,但最重要的還是服務水準的高低。因此,革命紀念館要想增加觀眾的回頭率,必須要有良好的服務,使觀眾身心愉悅。在環境衛生、服務態度、服務細節、服務質量上必須讓觀眾滿意。做好觀眾服務工作可以增強紀念館的吸引力,樹立紀念館的良好形象。應廣大觀眾的強烈要求,2015年年初,中共宜興市委決定在原址重建宜興黨史陳列館、宜興烈士紀念館,這些都是宜興創建文化大市的重要舉措,同時也給宜興革命文物工作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機遇。
2.3 根據觀眾的反饋意見,不斷提高展覽與宣教服務的質量
以精品展覽感召人,革命紀念館的陳列展覽是其工作的中心環節。要以館藏文物資料為載體,根據不同群眾的特點和需要來策劃和設計陳列展覽。致力搞好講解工作,講解是紀念館傳授給觀眾知識的主要手段。講解員精彩動人的講解,可以幫助觀眾對展覽加深理解,通過講解還可以使觀眾開闊眼界,獲得更多的知識。以幽雅環境吸引人,以完善措施保護人,以正面宣傳影響人,以科學研究為指導,分析制定適合促進紀念館社會教育職能發揮的方法和手段,不斷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3 花大力氣搞好革命紀念館展陳研究
陳列展覽是紀念館向社會和公眾展示研究成果的基本途徑,紀念館陳列展覽的效果是影響各項教育實施的重要因素,因而陳列展覽研究顯得非常重要。
3.1 紀念館應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提升展覽內容設計質量
加強基礎性研究課題,即對紀念館相關歷史、人物與事件的深層次鉆研,為以后的陳列內容設計做好準備,可以邀請歷史或黨史專家共同完成此類課題;加強應用性課題研究,即對紀念館陳列總體設計、陳列大綱及陳列大綱腳本的撰寫,可以邀請文博專家、黨史專家共同完成。宜興黨史陳列館于2019年9月正式開館,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爭取人民解放的宜興篇章,第二部分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宜興記憶,第三部分為改革開放實現中國夢的宜興實踐。這些陳列內容的設計是通過學習參觀同類紀念館再幾經修改完善展陳腳本并廣泛聽取文博專家、黨史專家的意見后完成的。
3.2 紀念館在展陳形式上要有新突破
對于紀念館來說,陳列設計的要義是提煉展覽主題、規劃布局、組合展品、設計展示手段。良好的展示設計技巧、優美的參觀環境、舒適的展出空間、高科技介入使得紀念館陳列設計進入了新的時代。陳列設計需要突出展示主題,是革命紀念館研究的重要對象。宜興黨史陳列館運用電動地圖、大型油畫、個性化展板設計、場景復原等技術手段,讓游客可以身臨其境地“走”進宜興的戰爭年代,親身體驗這段革命歷史。綜合運用文物、圖片、模型、雕塑、景觀等進行靜態展示,還運用電子觸摸屏、液晶電視、自動語音導覽等高新技術手段進行全方位的展示,使整個展覽靜中有動、動中有影有聲,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
3.3 建立網上數字化展館
以紀念館網站為平臺,通過對文物史料、展覽、本館動態及時在網站展示,使觀眾在家中就可以看到展館信息。現在,國內許多紀念館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網站,許多中小型紀念館也紛紛效仿。這種參觀方式被越來越多的觀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所接受,革命紀念館的教育輻射面將越來越廣。宜興市檔案史志館網站上每年都會根據本館所辦的展覽及時更新展出,讓更多的群眾不出家門就能了解到展覽的信息,還在本單位的公眾號上推出文物史料內容,宣傳的受眾面越來越廣。
4 想方設法搞好革命紀念館的學術研究
加強紀念館學術研究是考量紀念館綜合實力的主要標志,是實現革命紀念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紀念館學術研究的好與差,顯現的是它在全國同類館中的地位和實力。紀念館學術研究的主要內容,應圍繞本館陳列展覽的主題來研討。紀念館的建設,社會教育,青少年教育,文物征集、保管和利用,歷史研究,觀眾研究,宣教工作的創新,志愿者服務等工作內容,均可納入紀念館的學術研究范圍,以促進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推動整個紀念館事業的發展。
4.1 提高認識水平,營造學術氛圍
在學術研究上,要采取新的機制,制定鼓勵學術研究和學術成果的各種獎勵措施,充分調動全館人員進行學術研究的積極性,建立一支高效能干的學術團隊,推動全館學術水平的提高和均衡發展。宜興市檔案史志館非常重視學術研究,制定了一些獎勵措施,如在各類刊物上發表論文者在評優、提升職務上優先考慮。
4.2 在更寬范圍征集所研究的相關資料
紀念館學術研究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又受掌握資料片面、不足等因素的困擾,需要有大量的收集資料的過程,這項工作做得越細,學術成果就越明顯。如圖書館提供的資源、互聯網上提供的資源、各級黨史學會上提供的資源,還包括雜志、知網、大型檢索平臺、文檔庫等。
4.3 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實現資源共享
要加強館際之間的合作研究,要加強與當地高等院校的合作,利用相關的學術團體共同開展研究。要積極參與社會各界舉辦的學術交流活動,紀念館還要想方設法編輯出版論文集。江蘇省黨史學會、無錫市黨史學會經常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本單位每年都有許多同志積極撰寫論文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取得較好的成果。
5 建立一支業務精、品德好的多功能復合型研究隊伍
紀念館業務工作的有效運轉和科學管理,是當今紀念館各項事業走向興旺發達的重要標志。就目前來看,我國有許多紀念館的研究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從事的只是簡單的日常工作,許多研究任務,大多靠聘請專家來完成,紀念館總體水平受到制約。所以,加強紀念館專技人員學習研究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
5.1 加強對現有研究人員的培訓力度
現在急需要解決的是對現有研究人員進行多渠道、全方位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綜合培訓,其具體方法離不開兩種:一是“請進來教”。就是專門邀請一些紀念館研究專家來本單位,舉辦有關博物館學方面的專題講座,以及循循善誘地進行面對面的輔導,從而開闊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二是“派出去學”。就是經常派研究人員參加有關紀念館研究方面的學習培訓。通過學習培訓,提高業務素質,苦練內功,不斷提高知識含量,還要通過考試的方法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學習。三是經常到同類的革命紀念館去參觀學習,學習兄弟館先進的展陳手段,先進的宣教方式,不斷提高研究人員的工作水平。
5.2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講解員隊伍
首先要有較強的政治理論水平,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要學習和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講解員要熟悉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特別是要熟悉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黨史。再次,具備公關學、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方面的知識。了解和掌握觀眾心理需求,掌握協調處事能力,了解教育學的原理和方法。第四,有專業知識素養。有文博專業知識,掌握展覽策劃、展覽內容設計和形式設計,文物的征集、保管、利用等方面的知識。從教育入手,全面提高員工綜合素質,要求講解人員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如何加以改進,提高工作的效率。在館內提倡團結拼搏、高效優質、爭創一流的工作作風。
5.3 大力提高復合型人才職業技能
從全局來看紀念館的業務工作,學術研究是必要的途徑,搞好宣傳教育、陳列展覽、文物征集、保護、利用等才是最終目的。紀念館需要結合本單位的工作實際,鍛煉與培養一批既是學術研究的能手,又是展覽策劃、設計工作的內行;既熟悉宣傳教育工作,又擅長文物征集、保護、利用研究工作的多功能復合型人才。所以,紀念館專技人員要加強中國近現代革命史的學習和研究,熟悉文物以及博物館基本知識,掌握本館陳列內容及相關展品的背景知識。還要對社會基本知識和學科知識不斷學習,熟能生巧。另外還要熟悉掌握與紀念館發展相關的基本政策和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只有這樣,通過不斷的學習、培訓和研究,紀念館才能打造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高素質、高技能隊伍,為革命紀念館的工作獨當一面。
參考文獻
[1]安廷山.中國紀念館概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2]王宏鈞.博物館學基礎[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2011.
[3]何宏.博物館服務與觀眾調查[J].文博,2012(2):50-53.
[4]權赫美.淺談科技館講解員應具備的禮儀素養[J].學理論,2010(20):101-102.
[5]江洪.新形勢下革命文物工作淺析[J].黨史博采:理論,2012(2):30-31.
[6]賈萍.革命紀念館史料研究工作思考[J].中國紀念館研究,2013(2):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