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論據與事實》周報5月19日文章,原題: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居民達麗婭·帕夫雷舍娜講述在華生活我2008年首次來華工作,就決定留下來。目前我和丈夫及3歲的兒子在海南的海口市租了一套公寓。我在這里找工作沒任何困難,負責接待俄羅斯同胞。現在中國勞動力市場需要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員、IT專家、專業演員和歌手等。
在中國生活,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今人們都在使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微信。它涵蓋生活各方面,購物、預訂出租車、支付公共事業費用、醫院掛號等。在中國,已經很少有人用現金結賬了。
這里的人還喜歡騎自行車,經常能看到穿著時尚的美女或身穿西裝的男士騎著共享單車去上班。在我們居住的海口市,公交車的票價為1元人民幣,坐車穿越整座城市只需1元錢。中國的退休老人們用特種卡乘車更便宜。
在海南,除了房租和水電費,我們每月還要支付花園維護、環境美化、垃圾處理等費用。我住的地方已實行強制垃圾分類,每座房屋附近都有幾個不同的垃圾箱,用于分類收集。此外,這里禁止公共餐飲使用塑料制品,包裝、杯子、吸管等都必須用可回收材料制成。
對沒做好準備的人來說,在中國可能遇到一些令人不適應的事。例如在超市里排隊時有人試圖加塞或推擠你。一些人還在公共場所高聲喧嘩、用最大音量在手機上看電影等。當然,中國人有許多良好品質,比如親切、熱情,盡力幫助他人。我還很喜歡中國父母教育子女的方法。他們花更多時間輔導學習并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習慣。▲
(作者阿里娜·普羅斯庫里娜,柳玉鵬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