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王燕玲,年輕時在部隊期間是籃球隊前鋒,雖然個子不高,只有1米62,但跑得快、投球準,曾被局里評為“優秀前鋒”。那時,王燕玲所在的女隊常拿冠軍,由于成績突出,王燕玲個人還被選人局隊參賽。之后她轉業到稅務局,參加系統運動會籃球比賽,成績也很突出。
王燕玲45歲那年,稅務系統運動會增加了一項羽毛球團體賽。雖然她此前從沒有接觸過羽毛球,但憑著在部隊打籃球時的運動基礎,只是草草練了幾次就奔赴賽場。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時市局的二十幾個分局比拼下來,最終王燕玲所代表的團隊取得混合團體冠軍。之后,王燕玲代表的團隊還連續多次獲得稅務系統羽毛球混合團體冠軍,這不僅讓她喜歡上了羽毛球,還在快樂中感受到了這項運動的團隊精神。
羽毛球是集技巧性、智能性和對抗性為一體的競技項目,是強身健體、趣味性較強的大眾體育運動項目。作為愛好者,光有拼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技術和訓練。作為純業余愛好者,王燕玲平時主要通過向羽毛球前輩們請教以及看視頻,不斷提高自己對羽毛球的認識和理解。在球場上,她向高手請教和過招,以此提高自己的實戰經驗和能力。王燕玲通過勤奮讓自己的羽毛球技術水平逐漸得到提高,同時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16年首屆中國50后羽球達人賽,搭檔郭亞臣獲混雙亞軍;2017、2018和2019年連續三年獲全球華人杯羽毛球團體錦標賽女子團體第三名;2018年搭檔李鳳蘭獲寧夏第四屆“好家庭”杯全區中老年羽毛球邀請賽女雙c組冠軍;搭檔李彬獲全國東西南北中南昌大區賽F組混雙冠軍;2019年,搭檔蘇志獲全國東西南北中山西省選拔賽G組混雙冠軍,搭檔劉煥琴獲全國東西南北中安徽大區賽G組女雙冠軍及總決賽女雙亞軍;2020年,搭檔李衛獲首屆長白山羽毛球文化節60-64歲組女雙冠軍。
從零基礎到癡迷、執著、酷愛,羽毛球一盲在改變著王燕玲,她變得越來越積極,越來越健康。王燕玲平常沒事喜歡睡懶覺,醒了就躺在床上看書,但如果說哪天有羽毛球打,她就會一骨碌爬起來,背上球包就出發。退休之前的王燕玲,下班后一般的事情她都會推掉,她會說:“今天不行,我要練球”。
王燕玲的朋友圈平均一年發不過十幾條內容,有關羽毛球比賽的賽后感言占了一多半,這也說明羽毛球在王燕玲的生活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從她朋友圈分享的每一次比賽經歷來看,大部分都透著快樂、滿足和感恩,雖然也偶有遺憾。
最讓王燕玲驕傲的是中國羽毛球協會全民健身賽事積分的公布,積分包括出場基礎分和名次成績分,王燕玲在全國不分年齡段大排名中排第30位,在60歲年齡段全國排名第7位。排名不僅體現出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更體現出王燕玲對羽毛球的癡迷和執著。羽毛球對于王燕玲而言,正如她在微信朋友圈寫的一句話:“羽眾同行,快樂健身,一起享受羽毛球帶給我們的無盡快樂吧。”

全國五、六十歲的羽毛球愛好者很多,但仍然堅持全國各地征戰并取得好成績的卻也不易。2014年底退休后,王燕玲便開啟了全國征戰各大業余賽事的旅程,可以說是比賽、旅游、交友三不誤。王燕玲近幾年的獲獎證書不僅是她對比賽成績的肯定,也是她每年走南闖北到處比賽的見證。除了北京本地的比賽,這些年她還到過:2015年天津、太原,2016年杭州、福州、鹽城,2017年石家莊、株洲、廣東,2018年陽江、哈爾濱、銀川、南昌、鄂爾多斯,2019年紹興、太原、合肥、寧波,2020年延邊、梧州等。
2017年,王燕玲還走出國門,到馬來西亞參加第九屆MBA羽毛球國際邀請賽,并獲110歲年齡相加組混雙亞軍。對于這次走出國門的參賽經歷,王燕玲寫下了這樣一段感觸:“獎牌得過一些,更多的是千年老二,但是今日銀牌的取得卻怎么也興奮不起來。獎牌得之不易,甜酸苦辣樣樣嘗盡。感嘆!”誰解其中味,怕是有過相似經歷的球友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吧。
“比賽是31分一局過,當時小組賽形成連環套,越南隊棄權給我們,我們應該凈勝31分。但裁判計算小分的結果,我們和越南隊都是零分,導致我們小組未能出線。知道這個結果后,我就告訴了領隊。第二天一早,領隊回來說讓我認了。我自己也當過裁判,知道規則,就單槍匹馬找他們理論。服務人員互相推諉,加上語言不通,氣得我大哭一場。導游看我哭了,了解情況后幫我們找到組織者,處理好我們小組出線的問題,這才讓我有機會繼續征戰。我當時只感覺我是中國人,在國外被人欺負,心里的委屈無處訴,特悲哀。”距離這次比賽已經過去三年多了,王燕玲再次提起依然有些傷心。
“我從小體弱,以前特別瘦,也總頭疼腦熱的。現在體重增加許多,生病也少了。”羽毛球讓王燕玲增添了生活情趣,強壯了體質,同時也讓她結交了不少朋友。對于自己常常外出比賽,王燕玲表示:“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尤其是我的女兒。”王燕玲覺得自己經常外出比賽,沒能更多地替女兒照顧現在才4歲的小外孫,覺得虧欠了女兒。其實,雖然照顧和陪伴孩子是父母的幸福,但對于兒女而言,父母的健康和快樂才是兒女們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