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滋舜
戲劇演員的表演手段多樣,方法技巧各異。但無論何種方法,都強調情感的傳遞。演員可以從動作、臺詞、神態(tài)、服飾等多方面塑造人物、傳遞情感、刻畫劇情和深化主題。如何將角色情感用動作和臺詞表現出來,使之完美地融合,呈現最佳的舞臺效果,是每一個表演者應該細心研究的課題。
情感和動作的有效融合。表演動作,也稱為肢體動作,是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演員的舞臺動作大多都基于角色的深層情感。表演動作要具備交際性、可塑性、直觀性的特點,符合戲劇情節(jié)的設定和人物情感的變化。有效的肢體語言和動作可以強化人物的情感,使演員的內心體驗得以外化,使戲劇表演更具張力。話劇《茶館》的導演焦菊隱曾說:“每一個茶客要有具體的動作,只靠說話是不行的。”扮演茶客的演員們發(fā)揮了想象,根據自己設計的人物和相互關系,拿了各種道具,在臺上的茶館里活動起來。比如玩鳥的茶客,提籠架鳥走進茶館,往茶桌旁邊一坐,順手把鳥籠一掛,接下來喂鳥、觀察鳥的一系列動作,按生活的邏輯和順序組織好一條形體動作線表現出游手好閑的茶客形象,刻畫出茶客“寧可自己餓著也不能讓鳥餓著”的內心情感。經過反復的排練和揣摩行動線,每一個人物都有具體的動作反映其身份地位,因此《茶館》第一幕終成“教科書”般的經典。
情感和臺詞的有效融合。臺詞是演員的基本功,優(yōu)秀的演員都會在臺詞上下功夫。臺詞能夠將角色的內心情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在一方舞臺的有限空間里臺詞可以讓觀眾盡快了解人物特點、故事情節(jié)和時代背景,與情感、動作配合,更細膩地表現角色的內心世界。演員臺詞的功力影響著戲劇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決定著觀眾的情感體驗。如話劇《雷雨》第三幕魯媽和四風的臺詞就層次分明,情感遞進。魯媽問“那我求你一件事”,四鳳回“媽,您說,您說什么事”,四鳳的臺詞一定要緊接著魯媽說,節(jié)奏緊湊表現她急切的心情,潛臺詞是“媽您趕緊說吧”。接下來四鳳的臺詞“我天天晚上——回家住的”,演員在臺詞“天天”兩字上加重語氣,因為這是她唯一的證明,“晚上”后稍微停頓,表現她其實是心虛的,“回家住”說得慢一些,由此表現出人物內心既想證明又心虛的復雜狀態(tài)。每句臺詞都要經歷反復的推敲,因為它是演員和觀眾之間最直接的情感紐帶,往往劇目的華彩部分在演員的大段內心獨白后,觀眾和演員達到情感共鳴,升華了情感體驗。
情感和細節(jié)的有效融合。細節(jié)是揭示人物情感的顯微鏡,往往演員的一個動作或一個表情,能夠更準確、更真實、更傳神地傳遞出人物情感。設定細節(jié)是語言或動作的綜合刻畫,可以讓角色充分地活起來,讓概念式的人物真實起來,讓平面化的人物立體起來。《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枚大錢”,一個“排”的細節(jié)動作就表現出他在短衣幫面前顯示闊氣、炫耀自己有錢的內心活動。在《覺醒年代》中于和偉也是通過細節(jié)來刻畫陳獨秀的內心情感。在拍合照時陳獨秀故意將腿伸到蔡元培前面擋住他,這一細節(jié)設計是在相關史料和生活邏輯的基礎上安排的,鮮明地體現出人物曠達狂狷的性格,以及和蔡元培之間的兄弟情誼。在目送孩子留學遠去時,演員并沒有激烈渲染,只是用身體下意識的搖晃來表現。用隱忍表現悲痛,最后流下眼淚,這一細節(jié)更能展現陳獨秀的離子之痛和愛子之心,控制的表演和情緒的遞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直擊觀眾內心深處。細節(jié)設定是演員吃透角色和劇情基礎上的神來之筆,也是在規(guī)定情境內最精準的情感傳遞,是讓角色生活化的必要語言。
演員塑造角色、表現情感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成熟的表演功力,同時也需要努力在角色性格上挖掘解讀,展現深層情感,一招一式、一言一行不是一時之功,需要長期的學習、揣摩、挖掘、磨煉才能達成。演員要深入挖掘劇本,剖析人物情感,隨時在生活中觀察,不斷在藝術中探索。
(作者單位: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