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干部理論教育講師團 陳小強
本課對象
廣大青年。
本課時間
3小時(講課2小時,討論1小時)。
本課目的
廣大青年通過本課的學習,充分認識和深刻把握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的重大意義,以及具體應如何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進而堅定理想信念,賡續紅色血脈,在愛黨愛國中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不斷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永久奮斗、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廣大青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廣大青年要認真學習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主動接受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育,在學習領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在愛黨愛國中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2021年4月19日,在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校慶日即將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清華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出席師生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圖:鞠鵬/新華社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我們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作為可塑性很強的特殊年齡群體,廣大青年要加強黨史學習,認真學習運用黨的歷史,將其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更好地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風雨蒼黃百年路,高歌奮進新征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廣大青年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可以從黨的輝煌成就、艱辛歷程中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從黨的歷史經驗、優良傳統中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通過弄清楚搞明白其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更好地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1844年1月,恩格斯在《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中指出,“我們根本沒有想到要懷疑或輕視‘歷史的啟示’;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其他任何一個先前的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我們要求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但我們認為歷史不是‘神’的啟示,而是人的啟示,并且只能是人的啟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廣大青年學習運用黨的歷史,可以深入了解黨團結帶領人民為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和根本成就,貫通苦難輝煌的過去、日新月異的現在和光明宏大的未來,更好認清新時代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以先輩先烈為鏡、以反面典型為戒,激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
青年作為整個社會中最積極和富有生氣的力量,青年思想行為狀況反映了當代社會發展動態,青年的價值觀影響著整個社會價值走向。青年“所思”是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青年“所為”容易受到各類外部因素的影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國際環境日趨復雜嚴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各種敵對勢力一刻也沒有停止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他們極力散布歷史虛無主義,抹黑英雄人物,在青年當中產生了消極影響。眾所周知,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1964 年6 月,毛澤東同志指出:“帝國主義說,對我們的第一代、第二代沒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樣,有希望。帝國主義的話講得靈不靈?我不希望它靈,但也可能靈。”1992 年,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帝國主義搞和平演變,把希望寄托在我們以后的幾代人身上。”廣大青年認真學習黨的歷史,有助于增強歷史自覺,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真正做到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復雜形勢面前不迷航、風險挑戰面前砥礪膽識。

2021年4月23日,青年黨員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東洲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內的黨史館參加“一線話黨史”活動,聆聽有63 年黨齡的老黨員陳如千(前右)介紹60多年前基層黨員干部與村民一起開展勞動生產的情況。圖:徐昱/新華社
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廣大青年要堅持正確方向,增強歷史定力,把握歷史大勢,重點學習黨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著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切實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
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青年時期是人生的關鍵階段,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有力量。在黨的百年歷史中,無數有志之士在青少年時期就樹立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并為之奮斗終身。廣大青年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只有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堅定信念信心,才能更好地應對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從容自信地走好人生路。
1.感悟真理力量。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同樣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縱觀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1840 年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仆后繼、不懈探索,尋找救國救民道路,卻在很長時間內都抱憾而終。因為沒有先進理論的指導,是難以徹底改變當時中國現狀的。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確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民有了前進的主心骨。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進程中,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黨的百年歷史無可辯駁地說明,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確能救中國”。廣大青年要深刻感悟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歷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認識,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的認識,從黨史學習中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自覺聽黨話、跟黨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2.堅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信仰認定了就要信上一輩子,否則就會出大問題。”從1921 年參加黨的一大的13 位代表不同的人生道路可以看出,理想信念絕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要用一生去努力踐行。具體來看,13位代表中,脫黨的、被黨開除的有7位,占半數以上,除去病逝、犧牲的4 位,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一路堅持到最后的僅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毛澤東是堅定理想信念的楷模,1936年在跟斯諾談話時他說:“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后,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在黨的百年歷史中,中國共產黨能夠歷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歷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于千千萬萬中國共產黨人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廣大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從黨的百年奮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增強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增強自覺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性。要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做到勝利和順境時不驕不躁、困難和逆境時堅如磐石,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黨的百年征程波瀾壯闊,以史鑒今才能更好地砥礪奮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們必須從歷史中獲得啟迪,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制勝的法寶。”當代中國青年要善于從黨史學習中獲得啟迪,從靈魂深處厚植愛國情懷,認真從紅色教育中汲取智慧,始終同黨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覺把握歷史發展大勢,在真刀真槍的實干中成就一番事業。
1.厚植愛國情懷。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1935年,在江西
南昌國民黨軍法處陰暗的監牢里,方志敏面對酷刑和利誘,用敵人讓他寫供狀的紙筆寫下了《可愛的中國》等作品,深情地表達了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錢學森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科學救國、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他把個人抱負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刻苦學習鉆研并取得優異成績。他曾說:“我是中國人,我到美國去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科學技術學到手,為自己的祖國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愛國,是廣大青年立德之源、成才之基。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廣大青年要熱愛偉大祖國,砥礪強國之志,胸懷憂國憂民之心,飽含愛國愛民之情,不斷激發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深厚情懷;要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積極投身偉大事業,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在建設祖國的生動實踐中體現人生價值,真正用赤誠的愛國心譜寫“青春之國家”的華麗篇章。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主題塑像。圖:劉穎/新華社
2.站穩人民立場。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群眾路線作為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依靠人民群眾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變的初心。熱播電視劇《覺醒年代》對歷史中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作了高燃呈現:1920年2月,李大釗冒險將受到警察緝捕的陳獨秀送出北京。路上,兩人約定,分別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籌建黨的組織。兩人對著蒼茫大地、對著滿河堤的苦難同胞,宣誓為民富國強奮斗終身,讓人熱淚盈眶。站穩人民立場,就要積極踐行群眾路線。毛澤東是這一路線的主要創立者。1934年1月,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要得到群眾的擁護嗎?要群眾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末,就得和群眾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群眾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群眾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1941年,毛澤東在《〈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中進一步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時代在變化,不變的是一以貫之的為民情懷。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突出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承諾“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創造了“平均每年1000多萬人脫貧,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脫貧”的人間奇跡,這是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實踐自覺。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輝歷史。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為的就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當代中國青年要自覺站穩人民立場,確立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進一步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積極投身服務人民的偉大實踐。要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始終把根扎在群眾之中,同人民群眾一起奮斗,同人民群眾一起前進,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人民幸福奮斗終身,努力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3.把握歷史大勢。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基本矛盾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里指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也就是“兩個必然”。1859年,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里進一步強調了“兩個決不會”,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率先在中國舉起十月革命的旗幟,他豪壯預言:“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這是基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在一百年的奮斗中,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積極把握好每個階段的歷史大勢,認真做好當下的事情,凝聚起了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強大力量。只有把握規律大勢,才能掌握歷史主動。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共產主義最高理想,只有在社會主義社會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廣大青年要認識歷史規律,掌握歷史主動,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世界,在立足當下中積極主動作為。要從建黨的開天辟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要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積極投身社會實踐,堅持實事求是,立足社會發展實際,用腳步丈量大地,在把握歷史大勢中放飛青春夢想。

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上海電影集團打造上影黨史教育巴士課堂,讓觀眾通過互動體驗、街頭觀演等多種形式,感受不一樣的“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圖:任瓏/新華社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記錄了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的光輝歷程,其中既有豐富的思想力量,也有奮進擔當的實踐力量。站在建黨百年新的歷史方位,廣大青年要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偉大成就,不斷從黨史中汲取奮斗力量,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1.賡續精神血脈。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毛澤東曾經說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里頭出來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夠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離不開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斗中形成的偉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它們永不過時,永遠都會給我們不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回望1934年紅軍長征期間,紅三十四師作為紅軍的后衛部隊,在掩護中共中央和紅軍主力突破湘江的慘烈戰斗中,與數十倍于己的國民黨軍浴血奮戰,全師6000 余人幾乎全軍覆沒,29 歲的師長陳樹湘腹部中彈被俘后扯斷自己的腸子,壯烈犧牲。該師以生命和熱血踐行了“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錚錚誓言,被稱為“絕命后衛師”,可以說是長征精神的生動寫照。撫今追昔,我們黨走過的百年征程,正是無數共產黨人始終保持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我們才戰勝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流逝的是時光,不變的是精神。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為什么中國革命能成功?奧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最困難的時候堅持下去,這樣才能不斷取得奇跡般的勝利。我們對實現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應該抱有這樣的必勝信念。困難再大,想想紅軍長征,想想湘江血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廣大青年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徹底的革命精神,學習不同時期涌現出的人民英雄和先進模范,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觀,立志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要自覺繼承革命傳統,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昂揚精神,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婁山關”、“臘子口”,要在弘揚革命精神中攻堅克難,在傳承血脈中開拓前行,真正做到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
2.奮力擔當實干。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擔當成就夢想,實干鑄就輝煌。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擔當作為的歷史,擔當實干是中國共產黨人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叫響了“跟我上”、“我先上”,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從革命年代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到建設時期的“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再到改革時期的“春天的故事”,再到新時代的“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無不貫穿著共產黨人的擔當。無論是“荊棘遍野、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陜北的‘好江南’”,還是敢于重新安排河山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抑或是“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無不貫穿著共產黨人的實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我國經濟基礎極為薄弱,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群眾的苦干實干。大道至簡,實干為要。鄧小平同志說過:“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習近平總書記說:“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廣大青年要重溫百年奮斗的恢弘史詩,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如磐初心凝聚奮斗偉力。要強化擔當實干意識,摒棄私心雜念,拋棄個人得失,以“敢為天下先”的豪情和“愛拼才會贏”的干勁,為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要把握歷史主動,錨定奮斗目標,發揚斗爭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廣大青年要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找準歷史坐標,把握歷史方位,肩負歷史使命,心懷“國之大者”,堅定理想信念,賡續紅色血脈,發揚光榮傳統,錘煉過硬本領,矢志拼搏奮斗,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滿懷信心地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討論題:
1.如何充分認識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的重大意義?
2.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從黨史學習中激發信仰、獲得啟發、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