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風 南天涯
摘 要:教育精準扶貧政策支持下,農村教育發展受到了高度重視,而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馬太效應”的困境也亟需突破。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指導意見,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實地考察等方法,了解當前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分析農村體育教師發展出現“馬太效應”的原因,提出有效突破障礙的路徑。旨在為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思路和方法,為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農村體育教師 馬太效應 專業發展 精準扶貧
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扶貧先扶智,絕不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堅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1]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兼具德育、智育、勞育的功能,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在“精準扶貧”政策的引領下,我們要關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體育教育,而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體育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者——農村體育教師。
1 “馬太效應”下農村體育教師的現狀
馬太效應 (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越好,壞的越壞,多的越多,少的越少的一種現象。[2]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 一個方面 :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3]農村體育教師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今天,仍存在“馬太效應”,這也是制約農村體育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1.1 農村體育教師的流動性
農村體育教師最大的問題是流動性太大,而且有很明顯的“趨城熱”。城市意味著更好的發展機遇,更好的硬件和軟件設施,農村體育教師渴望到城市去,本無可厚非,人性使然。然而農村教育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優秀的體育教師,如果教師都往城市擠,將加劇農村教育的落后,城市教育資源的浪費,形成惡性循環,城市的體育教師越多越多,以至于形成人才擁堵,而農村地區的優秀體育教師本就缺乏,反而會越來越少,形成“馬太效應”,最終導致地區教育的整體水平下降,城鄉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衡。
1.2 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發展
農村體育教師職業發展現狀堪憂。在“馬太效應”下,經濟發達地區的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加職業培訓和對外交流,那么這些教師的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升,迅速成長為優秀骨干教師,而因此將獲得更多的進修和培訓。農村體育教師地處偏遠地區,經濟欠發達,所在學校多體育教學重視度不夠,農村體育教師參加培訓和對外合作交流的機會要遠遠低于城市體育教師,因為學校的不不重視,地域經濟發展的局限以及農村體育教師政策上的空白,導致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發展緩慢,晉升難,這將導致農村體育教師更難獲得高級別的職業培訓,職業技能你那一提高。最終城市農村體育教師職業發展前景光明,優勢資源向城市聚攏,而農村體育教師亟需提升職業技能,卻難以分配到優質教育資源,最終導致城市和農村體育教師發展斷層,形成不良循環,嚴重阻礙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不利于地區整體體育教育水平的提高。
1.3 農村體育教師的效能感
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在不斷的學習,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并運用到實踐中,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和風格,這是教師自我效能感形成的過程。農村體育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首先自我效能的形成,在于老師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聰明才智。農村體育教師在自身的學歷、學校的重視度、薪資待遇、職稱評審和社會認同方面都不及城市體育教師,從事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不高,難以形成對自我的職業認同,只是將工作作為謀生的手段。城市體育教師職業發展規劃清晰,和整個地區體育教育氛圍濃厚,體育教學情緒高漲,在政策和學校制度的支持下,在體育教學中能夠取得顯著成效,教師的效能感較高,而自我效能感高又會促使城市體育教師滿腔熱血的投身體育教育事業,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農村體育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因為多方面原因偏低,導致農村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不高,主動性欠缺,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難以提升,最終將直接影響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
2 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馬太效應”的成因
2.1 政策因素是首要影響
農村學校的教學硬件和軟件設施均不及城市,而農村體育教師在學歷、進修、培訓、科研方面均與城市體育老師有很大差距,但是在職稱評審和職稱晉級方面,與城市體育教師同等條件,這些職稱評審條件對農村體育教師來說太難,導致農村體育教師晉升難,成為農村體育教師最大的痛處。晉升幾率小,職業發展前途暗淡,農村體育教師職業發展沒有未來,這種情況下,又怎么能留住農村體育教師。經濟發達地區的體育教育事業受到了更多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政策支持,這是農村目前最缺乏的,農村體育教師的發展,需要來自頂層的教育政策量體裁衣,認真調研,切實解決農村體育教師面臨的難題。
2.2 經濟因素降低農村體育體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教育的發展必然受到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在教育上的投入自然要落后于城市地區。同時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一樣。農村地區教育經費有限,首先考慮的是與升學息息相關的科目,最后才是體育,所以農村地區的體育教育經費嚴重不足,體育活動難以開展,教師的培訓和外出交流學習難以保障,導致農村體育教師自我認同度低,教學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相比在獲得這個崗位前投入的成本,村教師必定會形成強烈的心里落差,挫傷了鄉村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于是隨波逐流,決意進城。[4]農村體育教師“趨城熱”關鍵在于農村體育教師的薪資待遇,農村體育教師待遇有待提升,雖然近幾年國家逐漸重視農村體育發展,農村體育教師的待遇有所提升,但是與城市相比各項福利待遇差距較大。農村體育教師因收入低,無心教學,過早產生職業倦怠。另外一方面,農村學校地處偏遠,工作環境差,部分農村體育教師為了自己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與家人期兩地分居,上下班交通不便,舒適度遠不及城市。農村體育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因為經濟因素被嚴重挫傷,導致他們不愿意扎根農村,想方設法往城市學校擠。
2.3 社會文化因素降低農村體育教師的自我認同感
在市場商業經濟的今天,經濟收入是衡量一個人價值的評價指標。農村體育教師相對于城市體育教師收入低,各項福利和保障較城市有差距,使得社會普遍認為農村體育教師地位低,在城市體育教師面前低人一等,農村體育教師的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體面,導致農村體育教會沒有職業榮譽感,甚至覺得作為農村體育教師有失顏面,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這種認知導致農村體育教師無心扎根農村。社會對農村體育教師的偏見在無形中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城市和農村體育教師在社會認同度上的差異,使得農村體育教師心理落差巨大,對自己所處的農村產生不滿和埋怨心理。未了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拼盡全力向城市學校靠攏,結果導致城市體育教師資源過剩,而農村體育教師始終匱乏,農村的體育教育水平難以提升。
3 精準扶貧視閾下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馬太效應”困境突破
3.1 城鄉聯動促進城市和農村體育教師合理流動
為了縮小城市和農村發展的差距,在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今天,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以城市帶農村,改變城鄉二元結構,特別是在農村教育方面。城鄉聯動,互動式發展,在競爭中協同發展,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才能真正做到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村教育中,體育教育一直是薄弱環節,其中農村體育教師的流動性太大是關鍵。在農村體育教師流動性方面的城鄉聯動,可以在政策層面規定城市體育教師在職稱晉升方面應該有農村支教、服務農村學校經歷,將城市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入農村,同時針對農村體育教師進行幫扶,帶動農村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農村體育教師的核心競爭力。而農村體育教師在職業發展中,要有對外合作交流的機會,通過“國家教師培訓計劃”或教研該活動,定期到城市學校進行專業學習,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開拓視野。城鄉聯動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同時對城市體育老師而言,一種全新的教育體驗,在不同的教育環境和學生群體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對專業科研大有裨益。
3.2 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農村體育教師專業發展
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與領導是平等的交流、打破行政領導的科層 制 領導模式,促進 教師與行政層的交流和通,互相學習、互相指引,互為專家。[5]農村體育教師、城市體育教師、體育教育管理人員、城市和農村學生代表可以組成學習共同體。通過建立交流群、博客和交流會的形式,旨在解決體育教與學中真實存在問題,農村和城市取長補短。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學習共同體除了可以提升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城市和農村體育老師的團結協作,大家聚在一起,為提升地區體育教育水平而共同努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各自的教學水平,特別是對農村體育教師來說,可以經常與城市體育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縮小城鄉體育教學差距。
3.3 構建農村體育教師全新的職業觀
在精準扶貧政策指引下,農村教育扶貧開展的如火如荼,初見成效,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的教育發展首當其沖,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農村教育的發展必將會有質的飛躍。在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驗下,增強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將擺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農村體育教育的發展將迎來新的契機。在此基礎上,農村體育教師應該建立全新的職業發展觀,順應時代潮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真扎實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農村體育教師的發展將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農村體育教師的薪資待遇將逐步提升,各項福利保障將持續跟進,職業發展問題也將得到妥善解決,社會地位將得到提升。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體育教師,在當今國家重點扶持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教育發展,農村體育教師應該深刻意識到自身肩負的責任和義務,發揮黨員先鋒作用,為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在市場經濟的沖刷下,保持本心,不忘初心,正確看待自己的職業,能夠為國家的扶貧事業做出貢獻,是一種光榮,作為農村體育教育事業發展的探索者、推動者,職業認同感應較高。
4 結語
首先,農村體育教師在流動性、職業發展和教師自身的效能感方面存在“馬太效應”,農村體育教師呈現“趨城熱”,爭先恐后涌入城市,導致城市體育教師密集,教師資源難以充分利用,而農村體育教師,特別是高職稱、高學歷的體育教師嚴重缺乏,此情此景下,農村體育老師還是流向城市。導致城市多的越來越多,農村體育教師少的越來越少。農村體育教師在職業發展方面欠缺規劃和政策支持,導致職業發展滯后,農村體育教師核心競爭力弱,受到的關注更少。城市體育教師有更多的培訓和交流機會,自身能力提升較快,得到更多的繼續教育資源,越來越優秀,而農村越來越落后。在教師效能感方面,城市體育老師效能感高,更愿意在教學實踐中總結,提升教學水平,從而使效能感越來越高。而農村體育教師效能感偏低,對體育教學的積極性低,會導致效能感越來越差。
其次,農村體育教師“馬太效應”形成的原因主要體現政策、經濟和社會文化三個方面。在政策上,農村缺乏量體裁衣的頂層農村體育教師政策,對農村體育老師在職稱評評審、職業發展繼續教育方面關懷不夠,使得農村體育教師“低人一等”,職業發展前景黯淡無光。核心競爭力隨著入職年限越長而越弱。在經濟方面,農村體育教師的薪資待遇與城市體育教師相差較大,農村體育教師工作環境差,交通不便利,工作舒適度差,挫傷教學積極性。在社會文化方面,農村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偏低,社會的認同感不及城市體育教師,相比之下農村體育教師心理落差大,職業認同感和職業幸福感較低,難以扎根農村。
基金項目: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PDTR2020-21.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理論一般課題.項目編號:SLB201912。
參考文獻:
[1] 人民網.習近平扶貧新論斷: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和精準扶貧[EB/OL].1http://politics.1people.1com.1cn/1n1/2016/0103/c1001-28006150.1html.12016-01-03.
[2] 董楊.由國內人口遷移馬太效看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分配[J].中國市場2011.(14):160—161.
[3] 張世威,張偉.創建博客群學習共同體統籌城鄉體育教師專業發展新途徑[J].四川體育科學2011.(1):146—149.
[4] 劉松林.體育教師城鄉聯動的教研形式及其有效組織探究[J].教師2018.(11):111—112.
[5] 黃漢池,陳金嬋.精準扶貧視角下農村體育事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研究[J].武術研究2019.(4):135—137.
[6] 唐敏,馮瀟.義務教育教師流動如何跳出馬太效應怪圈[J].教育管理2019.(4):1137—138.
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省江油市 62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