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混合式教學的實際觀察與相關文獻的梳理,本文基于超星泛雅平臺和手機學習通APP為線上教學平臺,針對我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建筑與裝飾構造》課程為研究對象,針對該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課程設計有效行為方案研究,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建筑與裝飾構造
2018年 4 月,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的通知[教技〔2018〕6 號],通知將“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兩個方面的水平提高”作為了主要任務。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少交流與互動。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培養與鍛煉。網絡教學面向全國各地的學生進行授課,難以做到因材施教。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把網絡教學和傳統的課堂教學相互融合起來,構成了一種混合式的教學模式,該模式能使兩者的優勢得到相互補充,進而推動新課程的改革。基于超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利用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借助超星泛雅平臺,將課程分為課前、課堂和課后學習過程,每個過程都給予一個新的體驗,把這種教學方式充分應用到課程教學中,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當前課程教學的不足。
1.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概述及動態
20 世紀初,國外就開始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研究。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混合式教學受到外界更多的關注,國外的很多學校開始嘗試利用線上線下進行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在全球范圍內掀起教學研究和改革。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設計的研究:喬希·伯爾辛(Josh Bersin)混合式教學需要確定學習者的內在需求和期待,避免盲目施教,根據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設計和評價標準;并運用恰當的技術媒介,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國外關于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及應用,對教育領域有著深刻的影響,也為中國教育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依據。
混合式教學傳入中國以后,國內教育界學者開始對其進行研究、探討和創新,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出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教育現狀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國內學者對于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起步是相對較晚的,但是發展是非常快速的。研究發現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化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和完善積極地推動著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變革,如何有效使用合理的信息化網絡手段,促使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成為了當今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熱點。從傳統的ppt 多媒體投影教學到簡單的網絡互動學習模式,從在線資源的初步建設與使用到現在利用云平臺進行的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等綜合應用,正逐步實現著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講授模式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的轉變。
2.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在國家越來越注重信息化教育的當下,涌現了許多功能齊全、操作便捷的網絡學習平臺。《建筑與裝飾構造》課程知識點瑣碎、難度較高、實踐性較強,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運用混合式教學的方法進行授課會大大提高課程教授的效率與教學效果。 本研究通過超星學習平臺和線下課堂的混合式教學,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保證線上線下有機合理搭配融合,提高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學行為。
2.1課程內容的整合與創新研究
《建筑與裝飾構造》是一門理論和實訓想結合的課程,其中理論部分較為抽象枯燥,可利用虛擬仿真或網絡教學資源、視頻等進行輔助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訓部分主要是基于理論的基礎上進行識圖和構造圖的繪制,根據具體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可以給類似課程提供參考和數據支持。
2.2 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根據課程特點和翻轉課堂的內涵,選擇超星學習平臺,供學生進行課前自學,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前針對課程資源的準備進行研究,多方面找資源,選擇的超星學習平臺就是集圖書、課程等網絡資源,內容豐富。除了內容外,還要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設置學習章節的任務點和學習資源,布置作業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根據學生對學習平臺的利用率以及學習資源的自學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篩選有效行為,提高適合該課程的學習模式。通過課前-課中-課后,及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過程進行研究,篩選有效的行為提高教學效果。
對《建筑與裝飾構造》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分析與目標劃分,并根據分析結果設計了不同的混合式教學活動,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學資源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豐富,更加多樣,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活躍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提高教學的效率與效果。學生在超星平臺上的自主學習的過程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教學形式,本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經過兩輪行動研究法實施有效的混合式教學策略與方案,其中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實踐操作等教學互動方式中都給予了學生更多深入探索與自主思考的空間,而這一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臨床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與效率。
3.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中翻轉課堂的創新應用
打破傳統以教師在課堂上教,滿堂灌的形式的授課方式,采用現在國家提倡的教育理念,與信息化技術融合,基于翻轉課堂和超星學習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為研究。徹底改變現有“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教學。
3.1學習方式的翻轉。在傳統課堂當中都是先“教”后“學”,課上聽教師講課學習知識,課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翻轉課堂,是先“學”后“教”,學生課下回家通過課程視頻進行自主學習,在課上與教師、同學一同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3.2教師角色的翻轉。教師有傳統的“教學工作者”轉向“課程工作者”,在整個教學過程都參與其中,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對疑難問題進行匯總,教師通過引導的方式參與到學生的互動當中。這樣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獨立思考能力,有效的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3.3教學管理的翻轉。從“學校管理”轉向“家校共育”,在課上可以與教師一同學習,在課下回家自主學習的同時也可以與家長一同學習,家長起到輔助教育作用,當然這種方式比較適用于基礎教學。
4.結語
在基于超星平臺的混合式教學中,教師通過實時跟蹤和查閱學生學習數據,準確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使課堂教學變得更有針對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個自主開放的混合式學習環境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較頻繁,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交流與協作能力。
通過超星平臺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結合,將教學過程中有效行為進行研究,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積極性,為高校混合式教學在超星平臺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
[1] 駱文婷.高校公共藝術“非遺”課程碎片化移動學習模式初探[J].美術教育研究,2018(11):135.
[2] 管程程.“MOOC”資源在混合式教學中的開發及利用 [J]. 文教資料,2019-06-15.
[3] 劉小勇. 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問題研究[J].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9-04-15.
[4] 黃領.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碎片化學習習慣與教學設計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23):15-17.
[作者簡介]韓婷婷(1986—),女,漢族,山東淄博人,碩士研究生,山東協和學院環境設計專業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創新研究。
基金項目來源:山東協和學院2020年度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翻轉課堂和超星平臺的《建筑與裝飾構造》混合式“四邊”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2020BK31)
山東協和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