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源
摘要:混凝土施工作為房屋建筑施工中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施工技術,該項施工技術進行順利與否直接關乎建筑物的質量及使用年限。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筑施工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像人們常見的裂縫,一直困擾著人們,影響著建筑物的質量。文中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
1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1.1混凝土原材料出現的問題
混凝土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一項重要施工材料,一旦混凝土材料出現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到后續的使用,進而影響到房屋建筑質量。很多房屋建筑企業一味地追求經濟收入,為了節約施工成本采用一些質量較差的混凝土材料,直接影響到房屋建筑的穩定性。此外,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有的企業為了方便,大都采用商品混凝土施行現場施工。拌和好的混凝土經過長時間的運輸會使水灰比發生變化,導致混凝土變稀,達不到質量標準。另外,在進行拌和時,如果混凝土中的粗、細集料含泥量過大且沒有做好處理便會影響到拌和混凝土的強度。另外泥漿不足也會使混凝土出現問題,表面出現蜂窩現象,這就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結構強度,質量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1.2混凝土施工工藝出現的問題
1.2.1模板安裝
在混凝土澆筑工作開始之前,很多企業忽視了模板組合安裝的重要性,在施工過程中也沒有設計關于模板的安裝和拆卸的規范,導致模板的制作、拼裝、和模等工作無法有效開展,進而導致其在實際應用中出現變形、裂縫等問題,嚴重可能會使混凝土澆筑構件變形、漏漿,強度也會下降,達不到使用標準。此外,很多企業采用已經變形的模板材料,也可能發生上述狀況。
1.2.2混凝土澆筑、振搗
如果混凝土的拌和不到位,水泥和水沒有充分混合,也會降低混凝土成型后的強度。另外,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也會造成強度降低。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振搗工作時,如果振搗密實度不夠、部位振搗不完整,振搗深度不夠也會影響到混凝土構建成型后的質量,出現蜂窩麻面的現象。
1.2.3混凝土的拆模、養護
在混凝土施工技術中,現澆混凝土的拆模工作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環節,但是部分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在拆模時間和強度還沒有達到相應標準的情況下強行拆除,這樣便破壞了混凝土構件的強度。對于混凝土早期養護來說,主要是控制好其濕度和溫度,如果在溫度較低的環境中對混凝土沒有進行良好的養護,將會導致構件發生裂縫現象。另外,在混凝土構建強度不達標的情況下在上面堆放重物,混凝土也會因為承載壓力過大而發生裂縫現象。
2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術
2.1原材料的選用
在混凝土中,水泥作為其中非常重要的材料,要選擇高強度、高耐磨性和具有較小收縮性的水泥,水泥的質量要保證。而且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不同品種、不同生產批次的水泥不能隨意混合使用。當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多采用硅酸鹽水泥。在選擇砂石骨料時,砂石表面要潔凈,具有較好的堅硬度,并要達到規定的級配要求,嚴格對碎石的粒徑進行控制。混凝土攪拌和養護過程中要使用自來水,保證水的清潔性,使混凝土能夠正確硬化和黏結,避免對鋼筋產生銹蝕影響,增強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強度。
2.2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和及運輸
對于混凝土要進行科學配比,并按照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標準進行試驗,確保混凝土能夠與實際施工要求相符。配合比還要與滿足經濟性和合理性的要求。在混凝土拌制前,需要對砂、石的含水率進行確定,根據具體的測試結果來調整具體材料的實際用量,確保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學性。
2.3混凝土澆筑
在開始進行混凝土澆筑之前,需要對模板的標高、位置、尺寸、強度和剛度進行檢查,同時還要檢查鋼筋和預埋件的位置、數量和保護層厚度。對模板內的雜物和鋼筋混凝上的油污進行清除,堵嚴模板的縫隙和孔洞,利用清水浸濕木模板,但模板上不能存在積水。在基礎上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提前清除基礎上的淤泥和雜物,并做好排水和防水措施。混凝土澆筑要由低向高處進行分層澆筑,根據具體的搗實方法、結構配筋等情況來確定每層澆筑的厚度。在雨雪天氣情況下,避免露天澆筑混凝土。在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先在底部填入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澆筑中不得發生離析現象;當澆筑高度超過3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動溜管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經常觀察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預留孔洞的情況,當發現有變形、移位時,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混凝土澆筑后,必須保證混凝士均勻密實,充滿整個模板空間。新舊混凝土結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士表面平整光潔。為保證混凝土的整體性,澆筑混凝土應連續進行。當必須間歇時。其間歇時間宜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混凝土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應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由于技術上的原因或設備、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澆筑不能連續進行,中間的間歇時間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則應留置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前按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方案確定。由于該處新舊混凝土的結合力較差,是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因此,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對于入模的混凝土,為了確保其成型和密實,需要進行搗實操作,從而保證混凝土結構構件外形正確,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強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設計的要求。混凝土澆筑入模后應立即進行充分的振搗,使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滿模板的每一角落,排出氣泡,使混凝土拌和物獲得最大的密實度和均勻性。 2.4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的養護是混凝土施工后期重要的工序。養護主要是為了保證混凝土在凝結時對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的要求。后期凝結時需要對混凝土進行保溫,主要是為了防止混凝土表層水分的過分蒸發和局部熱量的擴散,以維持表層與中心溫度的一致,防止混凝土因內外溫差過大而造成膨脹和裂紋。而且混凝土凝結期對濕度也有一定額的要求,在澆筑后應該保持以濕潤的環境,并定期的灑水,維持其較高的濕度,使其緩慢冷卻,防止溫度變化快過造成穩定性的下降。混凝土養護的另一個要點就是光照,出于對溫度的考慮,在混凝土凝結時應該防止過度的光照,以造成表面溫度過高而帶來的問題。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房屋建筑質量與人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混凝土施工技術作為其關鍵技術,該技術進行順利與否直接影響著建筑物的質量及其功能的發揮,結合當前我國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引進先進的施工技藝和機械設備,結合建筑地的實際情況優化施工方案,組建專業的工作團隊,規范施工技術,做好混凝土施工的銜接工作,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進而保障建筑物的整體穩固性和安全性,清除安全隱患,最大程度的發揮建筑物的功用,實現最佳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民眾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OL].工程技術研究,2018(02):85-86.
[2]趙浩波.混凝土結構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術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8(02):90.
[3]汪嵩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探究[J].建筑知識,2017,37(13):62
沈陽恒遼旅游發展有限公司 遼寧省沈陽市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