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榕
摘要:本文主要對中職技校學生在鉗工實訓學習中技能技巧提升方法的研究,分析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鉗工實訓課應通過結合信息化多媒體教學,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加強監督管理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教師分析提升鉗工實訓技能技巧的教學方法,從定制加工工藝、安全生產實訓、劃線、鋸割、銼削和鉆孔等六方面逐一說明,做到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改變學生現存不足,不斷幫助學生快速提升鉗工技能技巧。
關鍵詞:鉗工實訓;技能技巧;技校
引言
隨著現代科技的逐漸發展,各種機械加工設備的加工水平不斷提升,高精密零件加工的重要地位越來越凸顯,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加工制造水平。鉗工高級技工和技師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廣泛應用在模具加工、設備零件裝配和故障維護等,尤其在不便機械加工的特殊位置。近幾年,國家對中高職學校教學水平越來越重視,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根據當地企業實際需要,教育培養實用新型的高技能鉗工人才。
一、當前技校學生鉗工教學實訓存在的問題
首先,技工院校機械專業學生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鉗工工藝學與鉗工技能實訓存在脫節現象,以筆者學校為例:學生為企業定制班,四年制,以培養鉗工高級工為目的。鉗工工藝學僅在第一學年開展學習,而鉗工技能訓練則需要連續學習三年。工藝課程教學快于實訓教學結束,技工學校學生學習素質相對較一般,導致學生實訓過程中大量遺忘工藝學課程知識,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其次,鉗工實訓教學方式陳舊。由于鉗工是一門傳統的加工工藝,創新力度不夠,學生平時實訓學習中往往以重復的加工進行,課程相對枯燥、單一,參與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當代學生比較熱衷于手機游戲,缺乏體育鍛煉,往往身體素無法適應鉗工加工強度,實訓加工過程中常常力不從心,無法堅持。
最后,實訓加工精度提升困難。在實訓教學中,學生研究加工技巧的積極性不夠,教師教學反饋監管不力。主要是因為教師在實訓中紀律的管理不夠重視,實訓過程開展的隨意性較大,學生遇到實訓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尤其是在平面加工技巧上鉆研不夠,不肯靜下心來分析總結,對教師過于依賴,缺乏主動學習。
二、科學安排教學,明確學習目標
首先,應開展一體化教學。響應國家號召,開展鉗工一體化教學,加強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知識加強實訓課程學習。根據國家鉗工高級工要求,將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合理分配課程時間。以加工項目為依據,做到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及時運用到實訓中。通過教學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能有效改善鉗工工藝學與鉗工實訓脫節問題,不僅加強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訓中去,實訓操作更有效的鞏固了理論知識,加深了對鉗工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信息化教學模式已經走進中高職院校的教學,將鉗工實訓有效的融合多媒體教學,教師應及時調整原有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加工零件圖,從而引出加工需要的材料、工具、量具等,結合圖紙尺寸公差、行位公差等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通過制作加工視頻,直觀演示零件加工步驟,并講解加工中的注意事項。讓學生邊看邊學,使得鉗工課程更有針對性、直觀性,不僅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最后,明確學習目標。以筆者所帶的班級為例子,是與三明鋼鐵廠定制的合約班,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國家鉗工高級工水平,能夠獨立運用鉗工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鉗工實訓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不僅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畢業,還關系到學生今后跟崗和頂崗的實習崗位。通過家校合作,家長不斷的向學生灌輸該課程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的方向。因此,學生希望能學好這門課程。同時,采用學生之間幫帶活動,在4人一桌的鉗工桌上,至少安排一名學習較好且認真負責的學生,在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在第一時間里解決消化。大大提高了學生處理問題的速度,緩解教師一人無法同時處理多人的問題,更加大大加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不斷進步,找到成就感和學習的學習的動力。
三、提升鉗工實訓技巧
1.合理定制加工工藝。工件加工工藝分析是學生必備的基礎技能,不僅關系到學生鉗工實訓的加工速度,還關系到工件的加工質量。因此,在加工之前,需要先拿工件圖進行認真分析,根據實訓車間的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加工工具,定制合理的加工步驟。要求做到每一步都了然于胸,明確每一步該做什么,選用適當的工具,加工到對應的位置。防止重復加工步驟出現,避免因過度加工而使得工件直接報廢,或者浪費大量時間,反而加工質量卻不好。
2.注意安全文明生產,養成良好習慣。嚴格按照安全文明生產規則,將工具、量具分類放置,擺放整齊且易于找到,做到隨用隨拿,用完放回原位,避免因為找工量具而浪費大量時間。同時,磨刀不誤砍柴工。鉗工實訓的工具、量具要定時維護保養,如:銼刀要及時用鋼刷刷去粘結鐵屑;銼刀一面用頓后,再使用另一面,以防止銼刀兩面同時使用,而出現同時生銹,縮短銼刀的使用壽命和刀具加工強度,降低加工效率;千分尺在使用前應先調零,使用完畢后對測量面進行擦拭和涂油處理,以保證千分尺的測量精度等等。
3.提升劃線精度。在學生劃線練習中,因使用的學生較多,導致劃線用的高度尺、劃規、劃針和樣沖等工具磨損較快,很難達到劃線的要求公差。因此,學生在劃線前,應先磨好化規、劃針和樣沖等。針對高度尺磨損,應根據高度尺的實際劃線精度誤差,在調整劃線高度時,提前加入磨損的補償值,以保證劃線接近我們要求的精度范圍內,方便學生使用劃線進行參考加工。同時,必須跟學生強調,劃線僅僅是加工中參考,不可以用于實際加工尺寸判斷,一切形狀公差和位置公差應以量具測量為準,避免因劃線不準導致零件過度加工。
4.鋸割訓練技巧。在零件加工中,鋸割的精度往往可以大大的提高加工的效率和提升零件加工的質量。在學生實訓過程中,常常出現身體歪斜或側頭觀察鋸路、鋸弓未拿穩、鋸條未鎖緊等問題,導致鋸割歪斜。因此在鋸割加工前,應先保證劃線的準確性,測量劃線的實際位置后,提前預留好鋸割余量,對照劃線開始鋸割。鋸割時應保持正確的站立姿勢,左腳跨半步向前,雙腳自然站立,身體重心稍微在后方。雙手正確握鋸弓,保證鋸弓在鋸割過程中不會發生晃動。當身體向前鋸割運動時,應保證工件、鋸弓、手臂在一條直線上,不可發生歪斜,眼睛直視劃線與鋸條之間的距離,確保鋸割的距離不會發生改變。當鋸割方向發生改變時,應及時向改變方向的一側略微歪斜鋸弓,從而迫使鋸路重新回正,再繼續正常鋸割。鋸割要用力均勻,保證鋸條滿鋸鋸割,鋸割的速度不宜過快,約40次/min,防止鋸條因發熱而變軟,影響鋸割速度。
5.平面銼削訓練技巧。平面銼削質量,往往最終決定零件產品的質量。在平時的加工訓練過程中,學生往往平面銼不平,出現中間高兩邊低的現象,或垂直度誤差較大,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加工的姿勢不正確,量具的測量不到位。在學生實訓過程中,應先根據加工工藝,合理選擇加工銼刀。先由大銼刀粗加工平面,在接近尺寸要求時,使用小銼刀精加工。合理使用平面的三種銼削方法:交叉銼一般是用于零件的粗加工,當零件加工余量較大時,可將銼刀略微傾斜,用銼刀的邊緣進行交叉銼,可以快速的去除零件的加工余量;順向銼一般是用于零件的半精加工,也是銼削中最普通的方法,適用于加工面積不大和最后銼光的平面,尤其在零件的內輪廓加工中,常常使用順向銼;推銼一般是用于精加工,適合于加工余量較小的和修正時采用。在工件精加工時,配合刀口直角尺的透光法,找出不透光的最高點,分析需要加工的位置,并最好標記。在修正過程中,選擇精加工銼刀,對需要加工的位置進行銼削,觀察加工紋路與需要加工的位置是否吻合,若不吻合則需調整銼刀角度。針對學生銼削平面時,出現平面中間高兩邊低的現象,主要是由于銼削姿勢不正確,銼刀未拿平,銼削過程有上下擺動情況,應讓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互相監督指導,保證正確的銼削姿勢。
6.孔類加工技巧。孔類加工往往加工占用時間較少,但在高級工考核評分中比重較重。學生孔類加工往往出現中心距誤差偏大,達不到鉆孔精度要求。因此,鉆孔前劃線一定要準確,劃線后可用游標卡尺測量劃線誤差后修正劃線。樣沖眼大小和位置要適合,打樣沖眼時,樣沖外傾,使得尖端對準劃線的中心,然后再直立樣沖打樣沖眼。鉆頭鉆心對準樣沖眼后要試鉆,確保位置正確后再鉆至要求孔位。當要鉆有中心距要求的孔時,應先打好第一個基準孔,在孔中插入合適的芯棒,用游標卡尺測量第二孔鉆頭與芯棒的距離,并按圖紙尺寸精度調整到合適的位置后再進行鉆孔。鉆孔時,應按照鉆-擴-鉸逐步進行,及時調整鉆床合適的轉速,確保更換鉆頭時,操作過程中不得變動工件的位置,從而保證孔的中心距不會變化。
四、結束語
學生鉗工技能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不僅要加強教師課程的改革,結合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學水平,還要學生發揮自主學習積極性,不斷的去深入鉆研,勇于拼搏。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完善鉗工實訓合理評價體系,不斷積累經驗,逐步幫助學生提升鉗工操作技能技巧。
參考文獻:
[1]錢林.機械專業鉗工實訓教學研究與方法教學改革[J].內燃機與配件,2020(21).
[2]曾賢.鉗工實訓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
三明市高級技工學校 福建三明 3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