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欣
摘要:自中國春秋戰國以來,就有了明確的教育觀念?!敖▏瘢虒W為先”一直是中華民族兩千多年以來的教育哲學。古代中國人深知只有教育才能解決當時人們自身存在的以及人類社會的存在的問題。教育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對當今教育事業的發展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國古代教育、歷史意義、現實意義
一、中國古代教育的歷史意義
中國古代的教育思想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從春秋時期的“有教無類”,到漢武帝時期推行儒學、興辦太學···這些教育思想、教育原則都推動了當時文化的發展。
(一)、夏商周時期的教育
在中國古代,教育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夏朝是我國的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當時的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武士,維護社會的穩定,其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軍事、宗教以及道德教育。據古書記載,在商朝已經出現了較為成熟的文字比如甲骨文、金文等,同時也出現了大學、小學、國學、鄉學;這時的教育主要以品德和禮樂等方面的教育為主。在西周,教育的核心為“明人倫”。學生在學校學習六藝:即禮1、書2、樂3、射4、御5、數6,為當時的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杰出人才。
(二)、漢晉南北朝時期的教育
西漢時期,出現了專門研究學問的大學。兩漢時期的教育以講授儒學為主,雖教授內容有所不同,卻在"明經修行"上達成一致,這些都促進了儒學的傳播和發展。晉代中央學校制度分為國子學和太學。南朝的宋文帝時期,在京城設立“四學制”,即:儒學,文學,史學,玄學,打破了儒家的教育一統局面。
(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教育
在唐朝時期,由于統治者的教育政策的推行,教育水平得到了的高速發展。唐宋以后,一種新的教育機構出現了,這便是被人們所熟知的書院,宋代的書院是當時知名學者傳道受業、培養專業人才的地方。到了清代末期,我國的教育教學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教育思想大不同于古代,吸收了西方的教育思想,促進了我國教育思想的發展。從此,中國教育進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
二、中國古代教育的思想特色
在中國古代,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教育家,總的來說,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也有著以下幾個的特征。
(一)綜合觀
綜合觀,即大教育觀。“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7。教育的作用包括的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它為國家培養各種人才,另一方面是促進了社會良道德的形成。這種教育觀點的形成和發發展,對當今的教育事業仍有借鑒意義。
(二)辯證觀
辯證觀,即對立統一觀。中國先賢在重視道德教育的同時,也認識到知識教育的重要性。董種舒曾說過:“仁而不智,則愛而不別也;智而不仁,則智而不為也。”8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德智統一觀: 首先是道德教育及其實踐,其次才是知識教育;道德教育應該通過智力教育來實現。知識與才能之間也存在既矛盾又統一的關系。明人徐光啟說:“昔人云:‘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吾輩言幾何之學,正與此異,因反其語日:‘金針度去從君用,未把鴛鴦繡與人’?!?在此徐光啟強調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三)內在觀
內在觀強調激發主體的內在道德功能?;仡欀袊糯慕逃枷耄瑥拇呵飸饑迥婪ㄋ枷?,到宋明理學時期,中國古代這些流傳至今的教育理念中,都能找到有關對于主體自身的修養和道德教育,這些教育思想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素養。
三、中國古代教育的現實意義
中國古代教育家提出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思想。這些思想不僅在當時發揮了重要的指導和教育作用,而且今天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已成為我國教育思想的精髓,為世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一)、因材施教,啟發誘導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幾乎貫穿于大多數教育學家的教學理念中??傊?,中國各個時期的教育工作者,都把“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放在重要地位。"因材施教”對我國當今的教育事業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教育中貫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許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達成了共識。
(二)、循序漸進,由博返約
古人提倡“循序漸進,由博返約”的教學原則。前者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切忌急于求成,要“循序而漸進,熟讀而深思”,腳踏實地。后者則要求我們在廣泛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融會貫通,由博返約。這些對我們的時代發展有著極大的意義。
(三)、長善救失,教學相長
"教學相長"揭示了教與學的辯證關系,即師生之間應該形成一種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的關系。這種關系有利于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也有助于學生自身的學業發展,教師自身的能力提高。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的向前進步和發展,學生群體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也有了更多可以用于輔修教學的工具,如:幻燈片、投影儀、白板等智能設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中國古代這些杰出思想家所提出的一系列先進的教育思想并沒有因此而過時,而是日益顯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當代的學生群體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由于社會的復雜,學生構成也變得復雜。第二,由于學生如今的信息來源廣泛,信息獲取方式多樣化,學生不再像以往那樣過于崇拜教師。第三,伴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很多人急功近利,在學生群體中也有部分學生存在浮躁心理。第四,如今的大多數的學生從小生長在"溫室"里,沒有經歷過風雨的洗禮,體質弱,情感弱,身體也弱。最后,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增強,他們渴望被尊重,被重視,被平等對待。針對學生群體所呈現出的以上特點,教育者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和發掘中國古代優秀的教育思想,發揮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積極作用,例如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思想,由于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點和需要掌握的知識。中學生的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作為教育工作者,只有準確地把握這些特點才能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奮點進行教學,提高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效益。
教育從古至今對于個體的生存與成長、社會的發展、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繁榮昌盛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充分吸取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優秀成果,另一方面,又要結合時代的發展以及學生群體所呈現的新特點提出更加符合時代要求、學生需要的新的教育思想及理念。
參考文獻:
1.毛禮銳,沈灌群主編?!吨袊逃ㄊ贰?。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1988
2. 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 1992
3.郭齊家?!吨袊糯鷮W?!?。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4.刁新峙;李彥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對當今教育的借鑒意義[J].遼寧教育,2017,No.547,89-91.
5.劉楊.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一)[J].西部素質教育,2018,v.4,8-9.
6.郭蓉.中國古代教育思想(二)[J].西部素質教育,2018,v.4,8-9.
注釋:
禮:政治倫理
2 書:書寫
3 樂:綜合藝術
4 射:射箭
5 御:駕車
6 數:計算
7 語出《禮記·學記》
8 語出《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9語出《幾何原本雜議》
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省大連市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