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爍 牛加旺 張增泉
摘要:目的:探討手術室護士職業暴露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為提高護士人身安全提供保障。方法:選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手術室工作的60名護士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手術室護士職業暴露的影響因素。結果:60名護士中有24名(40.00%)存在職業暴露感染,36名(60.00%)無職業暴露感染。單因素分析顯示,兩組在性別、工作時間、職稱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氣溶膠污染比例、通過銳器刺傷、清潔銳器刺傷、電離輻射損傷、,職業性接觸感染組手術區落刀、吸入有毒顆粒物、濺血所致刺傷發生率高于非職業性接觸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各種氣溶膠對環境的污染、利器送刀刺傷、利器收尾刺傷、電離輻射傷、手術刀墜落刺傷等,吸入有毒顆粒物和手術區濺血是手術室護士職業暴露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和or≥1)。結論: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對各種危險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降低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確保其人身安全。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影響因素;預防措施
手術室因醫療外科的快速發展而成為重要的醫院技術部門,搶救危急患者期間具有重要的作用,患者的安危和手術科室的醫療質量與手術室工作息息相關,并且醫院的醫療水平也是通過手術來表現。手術室作為醫院中特別的工作地方,手術室護理人員常常會接觸到危險的物品,如化學有害物質、輻射、銳器、體液、血液等,所以,職業暴露發生率最高的人群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有調查指出,現階段,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職業防護現狀并不是很樂觀,醫護人員缺乏對于標準預防、掌握有關防護知識等。其中一部分醫護人員并不了解自身對于HCV和HBV的免疫狀態,一些醫護人員不了解若針刺傷后需進行哪些血源性疾病的傳染預防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職于我院手術室的6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其中男9名,女51名;年齡(31.90±3.25)歲;職稱:護士36名,護師13名,主管護師11名。護理人員在研究期限內發生多次職業暴露,重復內容僅統計1次。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凝血功能正常;無代謝功能紊亂;護士檔案完整。排除標準:院外原因造成的感染性病原體攜帶者;妊娠、哺乳期女性;實習生;進修生;產假或長期休病假的護士;調查期間因其他因素不在崗的注冊護士。
1.3方法
對入組護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暴露感染、從業時間、職稱、各種氣溶膠造成環境污染、傳遞銳器時刺傷、整理銳器時刺傷、電離輻射損傷、手術刀墜下扎傷、有毒性微粒吸入、術區血液噴濺等,分析手術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相關影響因素。其中各種氣溶膠造成環境污染為經濺灑或溢出、研磨、混合、打碎、開瓶等操作導致護理人員吸入含有病原體的氣溶膠所致的感染。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護理人員術前、術中、術后發生職業暴露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職業暴露發生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2結果
2.1單因素
60名護理人員中存在職業暴露感染者24名(40.00%),無職業暴露感染36名(60.00%)。職業暴露感染組年齡(31.75±3.39)歲,無職業暴露感染組年齡(32.65±3.42)歲,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100,P=0.321)。兩組性別、從業時間、職稱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職業暴露感染組各種氣溶膠造成環境污染、傳遞銳器時刺傷、整理銳器時刺傷、電離輻射損傷、手術刀墜下扎傷、有毒性微粒吸入、術區血液噴濺比例高于無職業暴露感染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多因素
以影響因素為自變量,以發生職業暴露感染為因變量實施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各種氣溶膠造成環境污染、傳遞銳器時刺傷、整理銳器時刺傷、電離輻射損傷、手術刀墜下扎傷、有毒性微粒吸入、術區血液噴濺是手術室護理人員發生職業暴露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且OR≥1)。
3討論
手術室是危重病癥患者的主要救治處所,護理人員因較長時間的工作忙碌,且需注意力高度集中,再者因休息與工作時間極其不規律,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職業暴露的幾率。其出現職業暴露主要與生物感染、物理及化學等因素有關,還有手術室護理人員每日都與手術刀、縫針等接觸,并時常暴露于各種傳染源之下,稍有不慎均會導致其出現職業暴露的狀況,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地影響,使其感染指數加大。手術室護理人員出現職業暴露與多種因素息息相關,鑒于此,降低暴露事件的出現率與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防范意識密切相關。
手術室護士職業暴露的常見因素包括以下五個方面:1)血液傳播危害。由于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患者需求量大,護理人員短缺,護理人員工作量大。同時,手術室護理人員還需要面對病人意外死亡、生活不規律、時間長、工作壓力大等情況,這些都對護理人員的心理和情緒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護理人員常有不良情緒,如焦慮、焦慮、焦慮、焦慮等,焦慮、厭倦等,血源性疾病主要包括丙型肝炎病毒等血源性病原體。2)化學危害。主要原因是化學消毒劑的揮發和手術室空氣污染。有些藥水會有刺激性,進而刺激上呼吸道和皮膚黏膜,而長期接觸甲醛會導致染色體異常和呼吸道疾病。3)尖刺。針刺傷是護理人員皮膚損傷的主要原因。護士是穿刺手術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需要轉移針頭、剪刀等利器,容易受傷。4)皮膚和粘膜暴露。如果護理人員的皮膚和粘膜受到損傷,當他們接觸到有傳染性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體液等時,感染的風險就會增加。5)心理和社會因素。由于手術室的職業特點,導致各種職業病的發生。由于工作性質,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量大,心理緊張,容易造成意外傷害。此外,護士的健康也會受到社會、晉升、工作、學習、家庭等方面的壓力。
結論
綜上分析,生物感染是手術室護理人員出現職業暴露的高危因素,因而,應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持續完備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培訓,能夠明顯降低其出現職業暴露的幾率,可確保護理人員的健康安全,并可使手術順利完成,對臨床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林華,余麗,王曉燕,等.某市三級醫院手術室護士血源性職業暴露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9,28(32):4016-4019.
[2]黃淳茂,沈曉紅,鄧漢妹.基層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與防護對策[J].工業衛生與職業病,2019,41(2):155-156.
[3]劉瑛,陳喬,吳西梅.手術室護理人員發生職業暴露的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3(3):641.
[4]暢立宏,趙仙山,尚郭麗,等.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9,27(17):4074-4076.
[5]孔令茹,孔令俊,李冰.手術室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分析及干預措施的效果評價[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3(11):1555.
[6]許瑛,蔣維連.SHEL模式在手術室護士職業暴露防范中的應用[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9,32(11):1165-1166.
山東英才學院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