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
【摘要】鋼琴踏板作為重要的鋼琴部件,運用廣泛,在體現音樂中發揮著重要的效果。踏板的運用成為鋼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鋼琴家魯賓斯坦曾經說過,“踏板是鋼琴音樂的靈魂。”踏板是我們體現音樂時最奇妙的一種表情手段。
【關鍵詞】鋼琴演奏 踏板 種類 方法
隨著踏板技術的不斷開展和完善,鋼琴傳達音樂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如何正確合理地運用踏板在鋼琴演奏中越來越被大家重視。把握好踏板的使用方法對于鋼琴演奏十分重要。
一、踏板的種類
(1)強音踏板
強音踏板是鋼琴底部最右邊的踏板,又叫制音器踏板。我們知道,當我們把強音踏板踩下去,壓在弦上的所有制音器會立刻挪開,而使所有的琴弦產生共振和共鳴,這樣,在演奏中起到延續聲音和使聲音更豐滿的作用。
(2)和聲踏板
和聲踏板就是一般來講,隨著鋼琴樂曲中每一個和聲變化而變更踏板,以免引起和聲的重疊與混淆,從而減弱音樂的推進。
(3)柔音踏板
柔音踏板也叫鋼琴左踏板,它的功能是減弱音量。在三角鋼琴和立式鋼琴中,導致音量減弱的內部結構不一樣,但它們的工作原理都一樣:當我們踩下三角鋼琴的柔音踏板時,整個琴槌向旁推移,使我們彈下去的琴槌只能敲擊三根弦中的一根;如果不踩到底只踩一半的話,琴槌便只敲擊三根弦中的兩根弦。無論踩到底或踩一半,音量都被減弱了。減弱的幅度由踩踏板的深淺來加以控制。而當踩下直立式鋼琴的柔音踏板后,杠桿推動琴槌的枕木,使枕木的琴槌與弦之間的距離縮短,減小了琴槌擊弦的力度,這也使得音量減弱。
(4)色彩踏板
蘇聯著名鋼琴教育家伊古姆諾夫曾說:“繪畫中需要色彩片、點來構成總背景,同樣音樂中需要踏板來創造色彩。”從某種意義上講,有時柔音踏板也可視為色彩踏板。伊古姆諾夫還說:“色彩踏板在運作上首先要反對經常變換踏板,即某些“衛生”踏板,另外要反對干涸而無生氣的踏板即演奏中生硬、缺乏勻稱和韻律的踏板。
(5)保留音踏板
保留音踏板又稱中踏板,安置在三個踏板中間的那個就是,一般只有三角琴才有,有的立式鋼琴也有中踏板,但它不起保留音的作用,而只起減弱音量的作用。踩下保留音踏板,僅僅使所彈的音或者和弦的制音器打開,可將這個音(或這些音)的音響延續,對于隨后彈出的音是沒有作用的。
(6)連接踏板
連接踏板是起到連接在彈奏Legato時,遇到靠手指無法連奏部分使用的踏板。例如在彈奏同一和弦的和弦轉位時,同一手指往往必須連續運用,這時如不運用踏板就不可能形成連奏效果。通過手指的滑動也許可以縮小音與音之間的空隙,但不可能完全彌補這些空隙,只有運用踏板才能真正做到連奏。
二、踏板的用法
(1)顫踏板
顫踏板就是連續、急速地換踏板。它常常用于一些連續八度、連續和弦進行上,有時也用于一串音階或半音階的進行中。在這些音的進行中,由于長時間不換踏板會導致分句不夠清晰,音響積聚過多或旋律線條的走向不明確等問題,此時顫踏板的使用可以保持音量,又可以使聲音比較清晰。
(2)半踏板
半踏板是指沒有踩到底的踏板,它涵蓋踏板從完全踩下到完全放開之間的各種深度層次的踏板。
半踏板主要根據低音比高音消失得慢的原則而采用。因此,如果彈自下而上的華彩音,在和弦外音出現以后,即可加半踏板微微使腳抬起著,然后再踩踏板,這樣往往能夠保持住低音的音響和減低和弦外音的干擾。
半踏板用換踏板的深淺變化和速度變化能更細致地控制音量和音色。蘇聯涅高茲教授聲稱在他所彈奏的用踏板的音樂中大約有80%是用半踏板,也就是踩用踏板一直隨著音樂變化而在不斷進行深度和速度的變化。
(3)切分踏板
切分踏板為德國鋼琴家基瑟金所命名,它是踏板用法中被大量運用的一種,也是初學踏板的學生必須了解和學習的。它的用法就是在彈下音稍后才踩下踏板。它的優點是:(尤其在連續的和弦進行中)避免前一個和聲音響混入而造成和聲音響的混濁和紊亂。
(4)音前踏板
音前踏板就是在發音之前,先把踏板踩下去,使鋼琴的制音器全部打開,等聲音一發出,就可以得到豐滿、悅耳的音響。
(5)同步踏板
同步踏板就是與音同時起落的踏板,它們經常用于強調節奏特點的音樂中。
三、踏板的注意事項
(1)踩板動作
用踏板時,必須使腿腳放松,保持身體的平衡。踩時用腳掌的前部去控制踏板;換時,應盡量使腳掌不離開踏板,千萬不能動作過大、敲擊踏板而產生噪音。同時,右腳應在用或不用時都養成習慣放右踏板上,左腳除負有踩左踏板、中踏板外,還要有支持身體平衡的任務,因此可做適度來回挪動。用踏板的效果如何,應在對比中取舍,千萬不可整曲毫無顧忌地一腳踩下,如果這樣便缺乏用與不用之間的對比。每天都在渾濁的踏板效果中練耳,其結果猶如慢性服毒,讓音樂逐漸褪色、枯竭。
(2)對比用法
如何用好踏板,不但在用與不用之間,也可在少用與多用之間,甚至在不同方法的使用之間做對比彈奏實驗,這給最后效果的調整和確認建立了依據。有時為了取得整曲用踏板的感覺,最好的方法也是走對比之路,在用踏板已混亂、多寡難分伯仲的情況下,那多做不用踏板的彈奏,這對找回用踏板的感覺定會立竿見影、水到渠成。
(3)分步用法
鋼琴演奏用踏板就好比畫一幅油畫,在動手前先要用素描把輪廓畫出來,然后再調顏著色。鋼琴彈奏也要先把曲譜在琴上彈出來,然后再用踏板,潤琴輔興。畫家在給油畫著色時,總是由少到多、由淺入深,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能畫出層次,二是便于修改。鋼琴家在用踏板時,也應該由少到多、由淺入深,這樣才能找到用踏板的最佳點。畫家在著色時,總好畫畫停停,畫畫看看,甚至還要退后一定距離做立體觀察。鋼琴家在用踏板時也應該是用用踏板,聽聽效果,邊用踏板,邊聽效果,做到胸有成竹、用腳如神。千萬不能操之過急,不然踏板非但不能助一臂之力,還會適得其反,亂了音樂方寸。
(4)變動的用法
鋼琴演奏時,踏板世界的精彩常被遺忘在手指的黑白鍵里,一旦我們按薩封諾夫的要求去長時間觀察腳在踏板上的上上下下,就不難發現,腳在踏板上原來是處在一個變動的狀態。如果說安東·魯賓斯坦認為鋼琴不是一件樂器,而是一百件樂器的觀點是正確的,那么鋼琴音量也應有100個層次,踏板也就應有100個不同的微動來應對。涅高茲也這么認為:“鋼琴聲音強弱方面的最微小的變化會引起,也應該引起踏板運用上的變化。”
問題是現在沒法在譜上用標記能表示出這種踏板在動作中的細微變化,事實上這種細微變化是復雜的、無時不變的過程,是無法用言語來表示的過程,當然我們也找不出確切的符號來正確標記這個變化的過程了。德國的萊默爾說得好:“根據作曲家在樂譜上標出的符號運用踏板,時常會有誤差,因為這些符號有時只是一種粗略的提示。”造成這個結局是現在鋼琴家們用踏板,大多時間處在一種浮動、變化和自由的踏板之中,這種變動踏板已和音樂結合到水乳相融的程度,到底應該如何踩下踏板,譜上符號只能粗略給個提示,真正的救世主是音樂,音樂才能領你去任意、自在地使用踏板。
總之,踏板被恰當地稱為“鋼琴的魂靈”,它的正確運用不論從技巧的或個性的觀點,都會使精湛的演奏愈加完滿。
參考文獻:
[1]董美娜.論鋼琴演奏中的踏板技巧[J].才智.2008(09)
[2]李文娟.淺談踏板在鋼琴演奏中的運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12)
[3]李遠彬.談鋼琴演奏中踏板運用的技巧[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07)
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