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摘要: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各類文化活動的需求顯著增加,合理有效地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最大程度豐富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也可維持社會秩序穩定,增加我國文化實力,提升人民群眾綜合素質[1]。為此,在組織開展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需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特點,分析群眾實際需求,找準切入點,統籌安排,以確保各類文化活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關鍵詞: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策略
引言
如今,隨著群眾文化活動的不斷開展,其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由于群眾文化活動具備引領先進文化的作用,所以其也受到了國家及政府的重視,同時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及策劃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對于此,我國文化管理部門需要對基層群眾進行深入了解[2],對于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進行接觸,這樣文化管理部門就能在滿足人民需求的基礎上,進而將文化活動開展期間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這樣不但可以將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質量進行有效的提高,同時人們的文化生活也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將人們的文化素養進行提高,社會也能進行更和諧、穩定的發展。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價值
第一,能夠提升群眾的文化修養。提升群眾的文化修養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關鍵任務之一。其中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貼近大眾、受到大眾廣泛認可的方式。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對于知識進行傳遞、發揮育人功能,使群眾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1]。第二,能夠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我國漫長歷史的產物,對于我國的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我國有關部門一直以來都較為關注對于歷史文化的發揚和傳承。根據相關資料調查分析,可以發現群眾文化活動中包含了較多的中華傳統文化,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為更多人提供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這能夠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提供有利條件[2]。第三,能夠保障群眾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在新時期,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群眾文化活動方式較為多樣,能夠較為有效的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并為人們提供磨煉心境的方式,能夠使群眾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改善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身體素養,為自身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作為支持。
二、群眾文化活動管理困境
2.1活動形式簡單
內容與形式是事物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其中事物形式指其內在要素表現或結構。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形式與內容,對活動開展效果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縱觀我國各地區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情況,其活動內容包含廣場舞、朗誦比賽、歌詠比賽等,而利用當今互聯網和各種新型社交媒介宣傳群眾文化和打造群眾文化的等時代特點突出的活動比較少,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單調,是活動開展與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3]。
2.2群眾參與熱情不足
新時期,各個地區群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常見的活動包括群眾性文藝匯演、廣場舞、扭秧歌、集體健身操等,各個文化單位為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廣泛組織辯論賽、朗誦比賽、唱歌比賽等活動[3]。這些群眾文化活動普遍存在群眾參與熱情不足的問題,這與活動組織策劃等因素相關。負責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相關人員對活動的理解過于主觀,缺乏精細化組織策劃,對活動參與者的實際需求分析不足,進而導致群眾對此類文化活動缺乏興趣。同時,很多群眾文化活動形式大于內容,活動組織者注重活動場地及舞臺等形式設計,忽視了群眾對文化活動內容的要求,這也導致各類文化活動無法發揮出應有的良好作用。
三、群眾文化活動創新途徑
3.1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展現人民群眾熱愛生活情感
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時,其內容并非一成不變的,要隨著社會發展與人們需求變化不斷改變。因此,只有加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方可促使更多人持續而穩定地參與該活動。實際工作中為了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要基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確保群眾文化活動順應時代潮流,與世界群眾文化活動發展主流保持一致[2]。同時,還要確保群眾文化活動有明顯特色,結合地區發展情況。比如,在舉辦群眾文化的活動中,當地文化部門可將群眾文化活動特殊性與普遍性有效融合起來,由此增強群眾文化活動地區特色,充分展現地區人民群眾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開展此類群眾文化活動,對激發當地人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有很大的幫助。
3.2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工作機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新時期要堅持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此來實現文化強國。在具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相關地區需創新工作理念及工作模式,轉變文化活動開展機制體制,以超前的思維開展文化活動策劃,并在活動結束后進行辯證思考,分析活動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并提出整改措施,以不斷提高文化活動的組織領導水平[3]。同時,需積極創新文化活動的組織領導機制及協調機制,明確教育部門、文化部門、宣傳部門等機構的職責范圍,通過不同機構的協調配合,帶動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另外,需加強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引導,建立完善的群眾文化活動監督機制,評估文化活動的實際執行效果,針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產生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確保文化活動符合民意,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在國家文化建設中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3.3促進文化活動創新,提高基層組織能力
在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組建過程中,傳統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當地組織部門進行文化活動創新、活動內容創新、活動組織創新,進而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促使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得到全面培養[1]。當地文化宮結合基層群眾的實際情況,具有大局意識,全面提高文化活動的創新和組織意識,運用良好的群眾基礎,滲透文化內涵,促使基層群眾的思想認知、行為認知得到提升。基層組織要通過提高文化活動組織能力,幫助人民群眾獲得良好的活動熱情,提高文化活動參與積極性,讓基層群眾在具體的文化活動中,感受活動的樂趣,進而提高自身的活動能力,促使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2]。比如:組織部門可以以當地文化特色為核心,進行文化活動組織工作,既促使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又有效創新文化活動的內容,提高基層組織工作能力。
3.4吸引更多群眾加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提升整體文化水平
在新時期,為了提升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有關部門應該從現實情況出發,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根據相關資料調查分析,可以發現以下措施效果較為理想,應該合理的對其進行應用、推廣[3]。第一,應該給予充足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作為保障。將群眾文化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設立專項文化資金,用于群眾文化建設。此外,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還應該從人員的數量出發,合理的對于體育及文化設施設備進行購買,并根據需求科學分配。第二,應該每隔一段時間就開辦競賽性質的群眾文化活動,并根據群眾文化的現實類型,設置競賽內容。比如說,廣場舞大賽、踢毽子比賽、書法比賽等,并安排一些獎品。單位之間互相比拼,獲得成功的人不但可以擁有獎品,而且獲勝者所在的單位也能夠獲得榮譽,這能夠使群眾對于組織單位產生認同感,吸引更多群眾加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3]。在文化活動機構的影響下,群眾文化活動的相關單位可以合作構建特色性文化服務,這不但可以提升單位的整體文化水平,還能夠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文化素養較強的人才。
結束語
新時期,人民群眾對各類文化活動的需求逐漸增加,為有效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各地區需積極分析群眾需求,結合新時期社會發展特點,創新文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涵,進而帶動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熊焰.群眾文化活動的意義以及開展策略探微[J].大眾文藝,2019(11):22.
[2]李曉琦.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策劃策略研究[J].人文天下,2019(08):92-93.
[3]白彩.淺談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策略[J].青年與社會,2018(33):227.
濟南市歷城工人文化宮 山東省濟南市 2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