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雯 陳偉
(1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2湖南體育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9)
何為體育,在古希臘就已有對比研究,所謂體育是以物理化形式感染身心的一種技藝,現階段,由于體育全球化的演進,團體競技體育迅猛發展,民族體育技藝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在體育大環境背景下,具備優良傳統價值的民族體育技藝進程日漸式微,或瀕臨消失,在高職院校國民間體育技藝的傳承更是面臨著巨大的困境。新定位、新認知民間體育技藝在現階段的價值及效應,適應新階段社會體育的發展,并展現出其固有屬性,促進民間體育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2002年,教育部頒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中提到“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為體育教育提供方向的同時,也為民間體育技藝的傳承拓展了空間,作為我國高校主要組成部分的高職院校,生源廣泛、專業實踐性強,在知識傳播上、人才培養上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高職院校民族體育開展狀況出發,總結分析有利和主要制約因素,提出相關優化建議與對策。
搜集國內外與湖南民族體育技藝高職院校傳承的有關的文獻資料,包括著作、會議、政策文件等文獻資料,分類整理并進行分析。
根據研究需要制定訪問提綱,并采用面訪和電話訪問等方式,對湖南民族體育技藝的發展現狀、發展對策等方面的內容進行訪談。
設置問題量化表,開展高職院校民族體育技藝傳承的現狀調查,主要包括課程實施情況,并從實施教學至刺激學生產生興趣,以運動參與主動性、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技能掌握及社會適應指標體系探討民族體育技藝傳承現狀及價值。
分析現階段湖南民族體育技藝在高職院校傳承的現狀及實施效果對比實驗結果。探討民族體育技藝的新創新路徑。
1.心理健康結果
表1所示:實驗前對開設民族體育課程班級測試發現,相比A組,B組學生心理健康指標因子僅有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后發現,相比D組,C組學生心理健康指標因子均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結合實驗前隨機檢測與實驗后結果,提示民族體育課程在高職院校已有一定的發展,但其效應未能具體體現,暴露出現階段民族體育技藝與高職院校之間的傳承存在一定的隔閡。

表1 心理健康指標實驗前后分值比較(n=60)
2.身體健康結果
表2所示:實驗前對開設民族體育課程班級測試發現,相比A組,B組學生身體素質中引體向上及閉眼單腳站素質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余指標均無明顯差異(P>0.05);實驗后發現,相比D組,C組身體健康相關指標出現明顯差異性(P<0.05,P<0.01);試驗前后對比發現,相比B組,C組身體健康相關指標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提示現階段民族體育技藝在高職院校的開展對學生身體健康的影響并不明顯,但經實驗發現民族體育技藝的價值顯著,反映出高職院校并未使民族體育技藝得到較好的傳承。

表2 身體健康指標實驗前后分值比較(n=60)
調查問卷結果發現:民族體育技藝在高職院校的融入拓展了學生運動選擇多樣性,在我國眾多節假日的影響下,每種法定假日均有相對應的體育運動,如:龍船、踩高蹺、拔河等等,涉及學生運動走、跑、鉆、爬、擲等多部位協調發展,這種傳統的民族起源文化演進至濃郁特色的區域文化,對新一代感受民族體育技藝的魅力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但民族體育課程的開設上存在不合理現象,僅在大一二學期開設了三門,學時36,且均是公共體育課程,提示民族體育技藝在高職院校具有較大發展空間,需要進一步將民族體育融入課程建設中,構成多維度民族體育文化體系。
民族體育技藝是經久流傳、沿襲而來具有濃郁區域特色的傳統文化,高職院校對于民族體育技藝的傳承具備主體力量。高職院校與民族體育技藝之間的融合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1)隨高職院校課程的教學改革及建設不斷演進,對于人才培養方案的新實施,綜合型人才、專能行人才的培養取得了有效的進展,但也因此體育文化和創新職能的傳承受到忽略;2)高職院校具有豐富的體育課程資源,可推動學生民族體育的價值意識,形成終身體育觀,但現狀來看,高職院校未能將民族體育技藝實現真正融入,展現優秀體育文化;3)對于民族體育文化的認知偏差、呈現不當、行動緩慢等多重因素,致使民族體育技藝的傳承被簡單化、邊緣化。
1.加強院校民族體育技藝課程資源的開發
加強院校民族體育技藝課程資源的開發,實現民族體育健身、育人的雙重價值。最大化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及網絡,將民族體育進行充分拓展,實現線上、線下雙重教學模式,共同構建多維度民族體育教學體系;在基礎課程上,將民族體育技藝課程進行整合、篩選、優化,階梯式開發具有代表性且符合高校特色的民族體育課程;民族體育課程的開設需與高速發展的網絡相融合,更快速彌補學生間的差異性、拓展學習視野、增進交流,促進課堂體育技藝教學的直觀性、準確性,同時保障學生的課后反復演練。
2.加強組織保障、重視民族體育技藝傳播
民族體育技藝在高職院校的傳承問題遠遠不是簡單的課程開設,加強組織保障、重視民族體育技藝傳播是實現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需成立就以如何促進民族體育技藝的傳承及創新成立專門的應對小組,制定明確的目標及方案,以短期目標帶動長遠目標;同時,形成高職院校與當地政府之間的紐帶和橋梁,統籌調動與多體育企業、機構等之間的聯系,整合體育資源,建立校企長久有效的合作機制。
3.致力發展高職院校與民族體育文化有效連接
高職院校與民族體育文化的有效銜接是增進民族體育技藝傳承的關鍵。一方面高職院校應主動吸納民族體育文化精髓,整合并充分利用,促進與民族體育文化的融入。另一方面,保持民族體育文化的對外開放及交流,適應新時代,融入新時代,“注射”新鮮血液。在“新視野、新狀態、新活力”下的高職院校基礎上,積極引進民族體育文化。因此,在民族體育技藝在高職院校融合問題上,學校擔任著傳承及創新職能,同時也是民族體育技藝文化傳播的主體力量,結合自身資源,整合并優化人才培養發難體系,為推動民族體育的傳承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