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其姝
人能用語言交流,是上帝賦予的一項功能,但人可以選擇說與不說。
大多數人總是愛說,這好像是一種本能。而有的人克制了自己的表達欲,可能是因為不敢說或不愿說或不屑說。
我是不愿意說,這現在成為了我的一個苦惱。今天我和好朋友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在議論電視劇《二十不惑》里的明星,一個個都講得興致勃勃,我只是坐在旁邊聽著。雖然我能搭上話,但我不愿說。我并不是不喜歡那些明星,我只是不愿聊這方面的話題,一是覺得浪費時間,二是不想表達否定,保持中立的姿態。若是從正面想,我倒覺得我在走自己的路,人的不幸在于他不走自己的路,想走別人的路,沒有活出真的自己。若是從背面想,孟子說過,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我遇到了那么多的人,沒有人懂我的心,這又是多么可悲啊!
人與人之間時而備感親密,時而疏遠,經歷后者時,人內心的空曠便暴露出來,像一個剛從宴席中走出來的旅人,被突如其來的海浪掀出了船,浸泡在冰冷乏味的大海里,所幸別人及時發現開始救援,本人卻已有了不同的體會。
當然有時我是不屑說,這在人類語言上稱為無語。你若覺得別人驕傲狂妄,不要用語言表達,你若覺得有些事與別人觀點不和,不要用語言表達,這僅僅是因為不屑說。你應該發現,這其中蘊含著人類的高智慧,這同時是關于交際、自我心理關鍵的一個平衡點。
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原因,讓我不說。古往今來,人只有在不說中才能獲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