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季,相信高三的同學此刻正在2021年高考作文備考的氛圍下努力。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策略與方法,高考作文備考也不例外。
在高考考場中,選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我們如何選材打造亮點呢?一是注重概括,例證分析。寫作時可以概括時文,作為寫議論文的例證,但不能全文主體套用現成的故事,只在首尾加上一點扣題的話,更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抄。二是多多思考,見解獨立。一個高中生,應該對社會、人生有比較深刻的理性思考和獨立見解,要堅決克服低幼化的寫作傾向。三是豐富材料,做到“三備”。備思想,首先是要學好中學各門功課,各門功課的基本理論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最基本的觀點;其次是關心社會生活和時事政治,正確認識當代社會的一些熱點、焦點問題。備知識,可與備思想結合起來進行。注意閱讀思想性、文化性強的報刊,還可進行搜集、分析事例的訓練。通過課外閱讀每周搜集三至五個事例,列出每個事例可用來闡明的一種或多種觀點。備生活,這有多種途徑,如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高考寫作不限于一種文體,也就是說我們有選擇文體的自由,但不是不要文體。當你選定了一種文體時,還得按照這種文體的特點來謀篇布局進行寫作。
文體是構思的基本依托,離開了具體文體,立意、布局、選材等均無從談起。有的同學觀察能力強,敘述功底強,不妨將生活中精彩的片斷擷取出來寫成一篇生動感人的記敘文;有的同學邏輯思維能力強,擅長推理,不妨寫成一篇理據充分的議論文;有的同學感情細膩豐富,語言優美生動,不妨寫成一篇抒情的散文。只要發揮自己的特長,作文會出色的。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應該增強“文體意識”,熟悉“文體規則”,積累“文體范本”,寫出具有“文體感”的文章來。
一忌陳詞老套。有些文章開頭總是從形勢寫起,言必稱“在××的領導下,在××的支持和關懷下,在××的幫助下”。有的文章開頭總是“太陽”“月亮”,“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些調子老唱,這些套路老用,就成了令人生厭的陳詞老套了。
二忌故弄玄虛。有些文章開頭故意兜圈子,有意讓人琢磨不透,不愿將意思直截了當地寫出來,仿佛這就是文章新穎巧妙的所在。其實這種故弄玄虛的做法,恰恰是寫作的弊病。
三忌開頭突然。有些文章開頭,缺乏應有的交代,顯得突如其來。如寫讀后感,有的文章在不作任何交代的情況下就開始“感”起來了。寫材料作文一開頭就說“讀了這個材料我有深刻的體會”。
四忌憑空抒情。有的文章的開頭,不管與中心、主題有無關系,議論還沒有展開,問題還沒有說清,就“啊”“呀”不斷,感慨萬端。這種憑空抒情,只能叫無病呻吟。
五忌繞大圈子。有的文章開頭,不管中心需不需要,不著邊際,空發議論,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繞了好大個圈子才說到正題上來。
六忌盲目引用。特別是材料作文,供給的材料如果很長,要是一開頭就不加選擇地大量引用或全盤搬用,必然主旨不清,文字不精,陷于盲目性,而且下文再談到它,必然還會重復,所以引用應有所取舍。
在高考作文中,審題一旦出現偏差,就會前功盡棄。對于時下常考的材料作文,我們須把握兩個基本審題原則。一是整體性原則,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二是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含的觀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我們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在實踐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兩點。一要細讀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核心信息,因此我們在讀材料時不應匆匆“掃描”,而應該一字一句地在心中默讀清楚,抓住材料的重點。二要借助“提示語”,作文中的背景材料或提示語,不僅是對作文題目做解釋說明,更是引導學生擴展思維、深入思考的“楔子”,因此,考生一定要好好地閱讀出題者設計的提示語。作文審題要符合題意,就要對試題展現的各個組成部分做全面的審讀,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項審讀漏了,理解錯了,都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們先來看高考作文立意誤區主要有哪些?一是泛泛而談,也就是不深,不能由表及里,由果推因;二是人云亦云,也就是不新,老生常談,毫無新意;三是猶疑散漫,也就是不聚,文意散漫,游離中心;四是格調低沉,也就是不正,情調低俗,偏激固執。
寫作的時候,我們應把握以下四點。一是方向要正確。立意要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表達出來的思想觀點和感情要積極向上。立意要與國家社會倡導的公德相一致,要與當前的時代精神相一致。二是情感要鮮明。文章中的情感指向要明確,該批判的批判,該歌頌的歌頌,不能模棱兩可。三是思考要深刻。深入的思考不能隨意引申,更不能無原則地提高和升華。它必須結合生活實際,要具體、真實、可靠,揭示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總結規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四是思維要創新。要克服以往的思維定勢,打破常規去思考、分析,找到我們獨特的見解。
有些同學喜歡用網絡語,這其實可能是一種“浮躁”的表現。因為很多時候,流行語是深度思考的大敵,少部分網絡流行語,會讓人變得低幼化。
將非正式的網絡詞匯用于嚴肅的高考之中,在高考專家看來,還為時尚早。一方面,在現階段中,網絡新造詞的使用頻率、使用范圍還沒有傳統書面詞匯那么高。另一方面,它的存在時間沒有傳統書面詞匯那么長,缺乏歷史的積淀,也缺乏時間的考驗。如果允許考生在高考作文中使用網絡詞語,就會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還會破壞漢語言的純潔性,割裂漢語言幾千年來形成的發展演變傳統。
高考作文考點中明確規定,按標點符號自身的功能使用。評分標準規定每錯1個字扣1分,實際上,那些錯字連篇、字跡難辨、標點錯亂的作文,往往得不到原本應得到的分數。標點切忌隨手一點,句逗不分或一逗到底,更不能都點成圓點。
例如,標點符號在方格稿紙上的書寫格式如下:句號、問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和冒號都占一個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這七種符號通常不能放在一行的開頭,因為這些符號表示語氣的停頓,應該緊跟在一句話的末尾。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個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這個標點就必須點標在緊靠文字的右下角。
引號、括號、書名號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個字的位置,它們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開頭,但不出現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現在一行的開頭。破折號和省略號都占兩個字的位置,可以放在一行的開頭,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個符號分成兩段。連接號和間隔號一般占一個字的位置。著重號和專名號標在字的下邊。
標題寫在文章第一行居中位置,左右兩側盡量相等,如果有副標題要加破折號。一字一格,開頭空兩格提行。段落大小及數量要適中。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四五段為宜。寫書信類、實用類文體,要特別注意其固定的行文格式。行文過程中要有統一且有層次的序號。一般說,最高層序號用一、二、三;第二層次序號用(一)(二)(三);第三層次序號用1、2、3;第四層次序號用(1)(2)(3)。
以上內容是我教學多年來的經驗總結,希望能對備考的學生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