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明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席卷教育行業,顛覆了傳統面授教育模式,改變了純粹黑板教學的方式,豐富了知識呈現、知識獲取渠道,為職業教育教學注入新的生機[2]。用信息化推動職業教育教學現代化,能有效激活職業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職業學校教與學的界限,使學習無處不在,進而促進職業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
信息化時代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發生了極大改變,傳統面授教學模式的缺陷日益突出,結合信息化助力“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突破了地點、空間的限制,大大方便職業學生和教師的教與學工作。2020 年因疫情突發,全球大部分學校都展開了線上直播+錄播等教學模式,在此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也探索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點[3]。其具體的構建如下:
線上+線下混合模式的運行以線上預習、學習、復習鞏固等為主;線下以組內互相討論、教師答疑解惑為主。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課前為線上教學,分為微課課件、學習任務單、自主拓展學習資源、課前預習測試等,有助于職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育;課中為線下教學,分為組內探究+答疑解惑+課堂測試,有助于培養職業學生的合作、探究等能力;課后可線上+線下,分為因材施教布置分層作業、線上學習資源獲取、復習測試等,以此即可促進教育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共享,推動職業教育教學的現代化進程。具體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流程如下圖。
信息化時代,職業教育教學中知識的獲取從紙質資料轉變為網絡資源,豐富的網絡資源拓展了職業學生的學習資源,助力他們滿足個人學習需求,實現學習的個性化。
(一)教師教學知識獲取。職業教師利用信息化獲取教學資源時,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教師自己動手制作教學資源,如錄制教學視頻,加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二是借助于互聯網搜集、購買、加工其他優秀的教學資源。(1)素材資源。以互聯網加工、搜集、購買來講,教師可以從網絡上獲取豐富的教學素材資源,比如文字的引用、加工,圖形、音頻、視頻、動畫等素材資源的獲取和處理等,這些資源經過教師的搜集、加工后即可供教師教學使用。(2)課程資源。信息化時代網絡上的課程資源不可勝數,多為免費和收費兩種。教師可直接將適合職業學生學習、探討的課程資源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觀看、學習,此過程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豐富了職業教學課堂資源。
(二)學生學習知識獲取。學生學習知識的獲取又可分為兩種,一是學生可借助于信息化搜集互聯網上浩如煙海的學習資源;二是學生可學習各大網站、平臺推出的優秀課程資源。知識獲取的渠道較多,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予以搜索、分享、下載,此過程極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信息化時代職業教育教學的形式多樣化、新奇化,最主要的還是以信息技術為首的多媒體教學法、思維導圖教學法、微課慕課教學法、教學信息平臺管理等,此種方法都需借助于信息技術,有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豐富教學課堂,提升職業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法較為常見,主要以多媒體工具為主,因其集文、圖、音、影等于一體的功能而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利用多媒體教學法能使課堂更為生動、活潑。
微課慕課教學法主要依托于“微視頻”“微教案”“微課件”“慕課平臺”“慕課資源”等。教師在課前制作微課視頻,引導學生登錄MOOC 網站學習資源,能助力課堂質量的提升。
思維導圖教學法多與PPT 相結合,思維導圖有助于激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在頭腦風暴、構建思維導圖中,歸納、總結、理順知識點,進而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因此思維導圖也多用于備課和學生復習中。
教學信息平臺管理多用于課后復習鞏固,即學生在平臺上完成課后習題,直接生成習題報告和錯題集。教學信息平臺管理因其題目是打亂的且有時間限制,所以規避了學生互相抄作業的問題,提高練習學生寫作效率。
總之,借助于信息化有助于職業教育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豐富化,能極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信息時代利用信息化有助于推動職業教育教學的現代化進程,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豐富的知識獲取渠道、多樣的教學形式中,職業教育課堂質量顯著提高。利用信息化展開職業教育教學探索,有助于推動職業教育教學的發展,促進職業學生的知識獲取和教學興趣提升,助力職業學生能力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