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機星期天飛越白俄羅斯領空時因受到炸彈威脅要求緊急降落,白俄羅斯政府派戰機起飛保護該機降落。但事情在西方輿論中出現驚人反轉,稱機上一名26歲的白俄羅斯反對派人士在飛機降落后遭逮捕,所謂機上有炸彈的說法和白俄羅斯戰機保護飛機降落都是白俄羅斯政府的“陰謀”。這起事件迅速被西方領導人和媒體定性為白俄羅斯“劫機”和“國家恐怖主義”事件,事件極其轟動。
現在事件還在迅速發酵,真相不甚明了,白俄羅斯方面的聲音很少,歐洲國家在一個接一個發出譴責,并要求釋放被逮捕的那個名叫普羅塔謝維奇的年輕反對派人士。目前西方媒體的報道很多,但引導為事件定性的那些材料并非來自權威機構,大多是白俄羅斯反對派的一些說法和指責。
關鍵是,真相究竟是什么?事情是否真如西方所說:白俄羅斯設計了一個“陰謀”,制造了飛機上有炸彈的謊言并派戰機起飛迫使瑞安航空的客機降落,抓捕普羅塔謝維奇?
但這個結論至少目前是輿論層面的,并非國際機構的認定。從事實層面看,飛機降落后的確有白俄羅斯軍警上機搜查炸彈,并且重新進行了安全檢查。白俄羅斯調查委員會緊接著已對這起虛假炸彈事件提起刑事訴訟。西方媒體對白俄羅斯“劫機”指控的最直接證據是普羅塔謝維奇在登機當日的早些時候表示,他覺得自己受到了監視。
值得注意的是,白俄羅斯這個國家有反對派,還搞多黨選舉,普羅塔謝維奇肯定不是該國最靠前的反對派領導人。他是社交平臺Telegram上一個支持白俄反對派的頻道Nexta的創辦人之一,白俄羅斯為何要為了抓捕他而搞出這么轟動的、肯定會招來西方巨大壓力的激進行動呢,這存在邏輯上的蹊蹺。
所以接下來要聽白俄羅斯方面怎么解釋這件事,還有瑞安公司提供進一步證據:該公司航班請求在白俄羅斯降落究竟是機組主動提出的,還是受到了某種惡意誤導或脅迫。
要知道,如果這一切是白俄羅斯抓捕反對派人士的空地聯合行動,還是白俄羅斯政府得到協助請求采取反恐措施幫助了一架民航客機,但“順便抓了”他們認為的“刑事嫌犯”,區別是很大的。至于白俄羅斯該不該從過境的飛機上抓普羅塔謝維奇,該不該釋放他,這似乎是另一個問題。
我們認為國際社會最好給白俄羅斯一個申辯的權利,西方輿論有很強的議題設置能力,而且經常會在一個事件發生之初還沒有經過權威調查就對它進行定性,但歐盟和美國的官方機構不應這樣做。他們要給事情定性,需要更重證據,讓事實來說話。▲
環球時報202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