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盆 思佳

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但如果做事空有志,現實往往不會“成”。
近兩年,財富管理已經為大多數銀行群雄逐鹿的目標。但實際上,早在2004年,中國光大銀行(下稱光大銀行)就推出了國內第一只人民幣理財產品,標志著中國商業銀行理財元年的誕生。再到2018年開始實施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轉瞬到了2021年,從理財業務起家的光大銀行在這一賽道上卻顯得越發乏力,逐漸掉到隊末。
2020年,光大銀行零售客戶總資產規模為1.92萬億,零售客戶總數1.23億戶,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63.67億,私人銀行AUM0.44萬億……或許跟2019年相比,光大銀行依舊有了不小的進步,但上述這些重要指標在同一梯隊銀行中卻并不具備明顯優勢,距離“一流”還有一定距離。而這背后,是光大銀行高級管理層的頻繁變動。
今年以來,多位光大銀行高管辭職,更是連續第三年迎來了新任行長,而從光大銀行離開的行長們各個飛黃騰達,或是赴任地方成為“金融副省長”、或是升任國有大行行長、董事長……光大銀行仿佛一顆梧桐樹,常會引得“鳳凰”來。
然而,作為一家金融機構本身,頻繁地更換領導者,對銀行的經營管理不會產生影響嗎?或許,2020年來光大銀行頻發收到的罰單以及逐漸掉隊的業績,最能說明問題。
2020年,光大銀行的主要經營指標增速下滑頗為嚴重。2020年,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425.35億元,同比增7.32%;歸屬于本行股東的凈利潤為378.24億元,同比增長1.26%。而2019年,這兩項指標的增速分別是20.47%、10.98%。
盈利滑坡的同時,在財富管理這條主賽道上,光大銀行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弱:前有體量巨大的招商銀行,又有勢不可擋的興業、中信銀行,在多項重要指標上,光大銀行略顯頹勢。
從上述表格來看,根據光大銀行2020年業績報告顯示,該行零售客戶總資產規模為1.92萬億,增幅12.4%;零售客戶總數1.23億戶,位列股份行第二。而零售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則僅有63.67億。私人銀行業務上也不盡理想,僅超過資產規模剛剛突破2萬億的浙商銀行。
可見,上述這些財富管理重要指標在同一梯隊銀行中并不具有明顯優勢。
具體來看,零售客戶總資產規模方面,股份行前五分別為招商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位居第六名。
在眾多指標當中,光大銀行的2020年零售客戶總數在同行中還算脫穎而出,僅次于“零售之王”招商銀行,位列已披露該數據股份行的第二名。然而,龐大的零售客戶數量卻沒能拯救該行的財富管理盈利狀況。
2020年業績報告中,有五家銀行披露了財富管理手續及傭金收入業績,這之中,光大銀行明顯落后于招商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位于同行業第四名。
2020年,光大銀行的私人銀行AUM成績也并不理想。在已披露該數據的股份行中,僅高于浙商銀行,位列倒數第二名。
上述種種數據證明,盡管在股份行行列中,若想位居“一流財富管理銀行”都并非易事。光大銀行聚焦“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愿景的道路上障礙重重。
但實際上,光大銀行的困境卻不僅僅是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道路不夠平坦這么簡單,頻繁變動的光大銀行高級管理層或才是問題源頭。
《金融理財》觀察到,近年來光大銀行高管層變動十分頻繁,尤其是行長一職更是一年一換,而這對銀行經營產生的影響是難以避免的。
今年來,光大銀行的高級管理層發生劇烈變化,多位重要高管相繼辭職,更是連續第三年迎來新行長。4月23日,中國光大集團官網“集團領導”一欄顯示,集團黨委委員付萬軍已兼任光大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侯任)。
3月2日晚間,光大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執行董事、副行長盧鴻因工作調整,于當日向本行董事會提交辭呈。從目前的光大銀行官網的高級管理一欄中可以看出,盧鴻離職前是光大銀行高管中最早加入該行的一位,今年是他加入光大的第27個年頭。
就在盧鴻辭職幾日前,光大銀行行長劉金剛剛履新中國銀行(下稱中行)。2月25日下午,中行召開會議,任命光大銀行行長劉金為該行黨委副書記,待相關程序后,劉金將出任中行行長、副董事長等職務。
再之前的1月19日,光大銀行監事長李炘因退休原因向監事會提交辭呈。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銀行行長在股份制銀行中更迭速度較快,近三年的行長一年一換,包括劉金在內的幾任行長無一不得重用,光大銀行儼然成為了銀行高管的“鍍金地”。
不僅如此,《金融理財》還注意到,在各大銀行官網的高級管理層一欄,均是有明確先后順序的。然而,記者查閱光大銀行的官網高級管理層一欄發現,排序雜亂,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
黨委委員(副行長級)、工會委員會主席伍崇寬位列第一,其后才是姚仲友副行長、緊隨姚副行長其后的是紀委書記董鐵峰,隨后是擔任副行長兼北京分行行長的曲亮、董事會秘書李嘉焱以及兩位去年剛剛履新的副行長齊曄、楊兵兵。
高級管理層混亂的結果直接體現在罰單上。
近日,光大銀行因侵害消費者權益被銀保監會消保局通報,被指存在存貸掛鉤等6類問題。
2月3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了2021年第3號通報《關于光大銀行侵害消費者權益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對光大銀行服務收費、理財產品適當性及消保情況檢查發現的侵害消費者權益相關問題進行了通報。通報中指出,光大銀行管理落實不到位、員工違規代客操作同時還存在產品強制捆綁等現象。收罰單、遭警告對于光大銀行來說似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
據媒體報道,光大銀行于2020年收到銀保監會34張罰單,合計罰沒超1300萬元。處罰原因主要包括貸前調查不盡職、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貸后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銀行還于2020年2月15日,因違反反洗錢法收到來自央行的千萬罰單: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等4項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總計罰款1820萬元,這是央行在時隔一年半后對總部機構再開罰單。光大銀行儼然已成為監管的罰單“??汀?。

此外,去年有多位光大銀行高管落馬。2020年6月3日,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光大集團紀檢監察組消息,光大銀行呼和浩特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張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光大集團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呼和浩特市監委監察調查。
在此之前,該分行正副行長接連“落馬”,光大銀行呼和浩特分行前副行長秦明因為犯受賄罪、違法發放貸款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光大銀行李曉鵬在2020年業績報告的董事長致辭中表示,“ 光大銀行堅持以‘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戰略為旗幟,三年期間,市場競爭力全方位提升,實現了階段性目標”。他表示,該行財富管理名品優勢彰顯。
然而,從光大銀行目前財富管理業績表現上看,戰略進展的虛多實少,要想實現“一流”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過程中保證管理層的穩定也是尤為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