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翔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育期,他們的心智都不成熟,但是他們對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強。這段時間,正是學生思想品質養成和培養的關鍵時期。如何在這個最佳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素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品德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進行生活情境的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本文就是基于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學的現狀,分析了在初中階段如何有效地運用生活情境教學來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情境;教學開展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24-0060
初中校園內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所包含的知識內容,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有非常關鍵的促進作用,其能夠通過有效知識的講解,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也為學生后期的良好發展指明方向。所以,本文提出了生活化教育方式以及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希望教師能夠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生活化情境,進而為其后期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刺激學生學習興趣是幫助學生學好學科知識的重要前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教師應當立足在學生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和年齡特點的基礎之上,為學生創設符合教材內容的生活場景,讓學生能積極參與到道德與法治教育全過程之中,以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例如,在學習“同住地球村”這篇教材內容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旅游經歷,去過哪些城市?見過哪些名勝古跡等。再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去的這些地方,而且在去之前會做些什么準備。從學生的講述中可以得出,學生出去旅游,基本是由父母安排,但基本都是首先預訂機票、車票、酒店等。現代信息科技的發展,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也拉近了人類之間的距離,讓我們能在千里之外,就將事情安排好。現代交通、通信、貿易等將全國乃至世界的人類聯系了起來,彼此影響,休戚相關,而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互動開放的世界”中最主要的內容,其主要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現在是經濟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化的時代,在全球經濟的發展中,我們生活中的物品有可能來自世界各地。因此,我們在成長過程中,應當著眼于全球經濟,明白當前社會信息的多樣文化,要養成一定的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二、創建生活化教學情景
初中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把課程內容融入學生生活中是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原理之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應當從實際生活出發,為班級上的學生創建生活化教學情景。例如,教師在教授《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有關“情緒管理”的內容時可以從課程內容入手,結合社會上的一些“惡性打架斗毆事件”來創造教學情景,向學生講述社會中一些情緒管理失控的事件,激起大家對于自我情緒管理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要合理地排解自身的消極情緒和憂郁情緒,一切向更加正面、積極和陽光的方向來看。在創建生活化教學情景的過程中,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首先可以通過介紹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情緒管理對于學生自身學習和生活的好處,讓學生能夠深切體會到管控自我情緒和合理調整心態的重要性。其次,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要介紹幾項管控自我情緒和調整自我心態的方法,如通過運動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心情,排解自己內心的憂郁之情。運動是一項能夠顯著激發自己熱情和消除自己煩惱的方式,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把各種各樣的運動向學生進行介紹。學生課上學習知識課下參與運動,體會情緒的變化并深刻感受積極情緒為自己帶來學習和生活上的顯著變化。最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做好總結評價活動,引發學生思考情緒管控對于自身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
三、模擬現實情景加深學生法治印象
生活與法治之間的聯系息息相關,而模擬現實情景可以令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法治的存在。基于此,作為一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深刻認識到新課程改革中提出融入生活元素的重要意義,從而組織學生模擬現實情境,加深學生對法治內容的印象,完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培養學生法治觀念的任務。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善用法律》這一節為例,首先,筆者借助信息技術播放了視頻《讓我保護你——我是法律》,使學生意識到在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法律的保護。然后,筆者根據現實情景組織學生進行善用法律的表演活動,在實踐中幫助學生樹立起了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使學生懂得了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途徑和方法。以消費糾紛為例,筆者讓一名學生扮演購買到假貨的消費者,一名學生扮演售賣假貨的商家,另一名學生扮演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最后一名學生扮演警察,讓扮演消費者的學生在購買到假貨后找到商家溝通,溝通無果后再聯系警察和消費者協會,最終解決問題并得到滿意答復。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現實事例學生會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明確的理解。最后,筆者引導學生整理了學習內容,組織學生交流了活動體驗。這樣,筆者通過組織學生模擬現實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對法治內容形成了深刻的印象,順利完成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任務。
四、結語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深化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受到學校、社會的高度重視,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更是以具體理論知識向學生傳達正確價值觀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之中,運用生活情境教育方法,能有效幫助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教材內容,并將之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黃偉珠.社會參與助力成長——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社會參與”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名師在線,2020(14).
[2]嚴文明.新時期談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4).
(作者單位:安徽省滁州市實驗中學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