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烏魯木齊市養老現狀分析"/>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王文琪 賈一丹 張坤洋 李丹陽 陳冰冰 丁綺雯 陳前利
(新疆農業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2)
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我國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25 年將超過3 億[1]。由此看出伴隨現代化的深入發展,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為明顯。烏魯木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2020 年烏魯木齊市常住戶籍老年人口達到50萬人以上[2]。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口進入快速增長期[3]。中國“十四五”期間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讓全體老年人老有所依,加大老年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保障,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為[4]。自2010 年新疆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自治區逐年完善規定標準,擴大服務范圍,讓老人們享實惠。截至2017 年底,全區累計134 萬老年人辦理老年人優待證,24.5 萬老年人享受基本生活津貼[5]。近年來,烏魯木齊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高度重視老齡工作,深切關懷老年群體的生活,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為了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2018 年烏魯木齊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九大惠民工程的基礎上,實施烏魯木齊市民生建設十大實事。目前,烏魯木齊市的老年人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對退休后的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還在不斷增加,要讓老人們有更幸福的晚年生活,真正實現老有所樂,還需多方協同努力最終完成這一目標。
幸福感是指基于人類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種情緒感受。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經濟狀況、養老方式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等。楊玲娜等(2018)認為身體健康狀況是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6]。患病種類多的老年人長期受到疾病困擾,病痛體驗及經濟壓力均會增加其心理壓力,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直接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7]。白巖松等(2015)認為受教育程度越高,老年人在退休前的工作較好,退休后有較穩定的養老金收入,也可以得到較好的生存和保健條件[8]。此外從經濟來源這一角度來說,擁有退休金或養老金的老年人,其幸福度評分最高,其次是子女贍養的老年人。對于老年人而言,其經濟收入越高,心理壓力就會越小,所擁有的醫療保障也就越多,因而幸福度也就越高[9]。李幼穗等(2008)認為社會支持水平高的老人主觀幸福感[10]。積極參與社會精神文化和政治活動、不斷擴大生活領域能夠提高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閑暇活動參與對主觀幸福感有顯著影響[11]。
通過梳理前人的文獻,細致考察了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對幸福感的需求,主要分析身體狀況、收入情況、受教育水平以及家人陪伴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并對此提出幾條提升路徑,為應對老齡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通過發放網絡問卷和走訪調查兩種方式,收集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幸福感及其相關情況。發放問卷共200 份,問卷回收率100%,問卷有效率90%。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模型,對老年人幸福感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
現代化的發展使得老年人幸福感有許多影響因素。為了考察其影響因素,本文借鑒前人的研究,選取身體狀況、收入狀況、家人陪伴、受教育水平作為自變量,將幸福指數作為因變量進行研究[13]。本文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實證分析。

表3-2 多元Logistic 回歸結果
根據多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排除了年齡、性別的混合干擾之外,身體狀況、收入狀況、家人陪伴、受教育水平仍是影響烏魯木齊市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一)身體狀況顯著影響老年人幸福指數。身體處于健康狀態的老年人,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情,樂于參加活動,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幸福感自然有所提升。患有慢性病且對生活質量影響較大的老年人到了晚年,他們的身體狀態處于下坡趨勢,每天不僅身體上要經受病痛的折磨,心理方面也更容易出現抑郁等狀況。綜上所述,身體狀況對于老年人的幸福指數具有較大的影響。
(二)收入不同的老年人對于幸福感的影響因素選擇也大不相同。現實生活中沒有退休金的老年人時常在溫飽線掙扎,因此收入的增加能夠顯著提升他們的幸福感。退休金在三千到四千的老年人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因此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變得不顯著。在一定限度內(小于三千),收入與老年人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但當經濟水平達到一定層次以后,單純通過收入的提高,對增加老年人幸福感的作用有限。
(三)受教育水平也在某些方面直接影響老年人幸福感。老年人總體幸福感隨著教育水平遞增,負面情緒隨之減少。受教育程度高的老人對生活懷揣著積極的態度,且更加注重自身價值在生活中的體現。他們不再片面追求物質生活,更加注重精神層面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享受。受教育水平低的老人缺乏對負面情緒的排解。因此提高受教育水平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
(四)家人陪伴也顯著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現實生活中,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逐漸衰退,記憶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隨之下降,常會產生無依無靠的孤獨感,于是對子女和他人的依賴性越來越大。這時子女除了滿足老人的物質需要外,還應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愛,多陪伴老人幫助老人擺脫郁悶和孤獨感。
通過相關的計量分析,我們發現:身體狀況、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家人的陪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數。基于以上數據與結論,本文認為提升的建議主要有:
(一)在我國現階段穩定的收入是影響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只有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保證人民群眾長期穩定幸福感。因此要提升老年人的福利水平,當務之急是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多種渠道拓展養老基金的來源。
(二)企業對高知份子或有特殊技能的老年人可進行再聘用,在保證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使其再次融入社會,自身價值得以再現。同時加強繼續教育體系完善并大力發展,開展文化活動科普教育,設立互聯課程使其重新認識社會保持年輕心態跟上時代潮流。
(三)社會志愿者協會可以自發動員志愿者到養老院做志愿活動,既能讓志愿者們的朝氣感染老年人又能豐富志愿者們的閱歷,達到雙贏的局面。同時子女也應主動參與父母的老年生活中,要常看望并陪伴老人主動與老人談心,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