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雪菲
摘 要:高新技術企業是整個社會經濟體系的主要因素,其核心是高級人才和高新技術。最大化地吸引、留住并且激勵人才是一個高新技術企業提高企業績效的關鍵。由于委托代理關系的存在,現代企業中管理者與股東之間存在著某種程度上的對立關系。這種對立使得企業不得不尋求一種穩定而持續的管理方式來提高企業績效。由此,產生了股權激勵機制。股權激勵是基于企業績效和企業價值的角度,在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確立的一種長期共贏激勵機制。因此,研究股權激勵和企業績效兩者存在的聯系尤其重要。本文通過選取特定的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對其股權激勵的現狀展開了調查解析和進一步探究,找出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的不足,并且為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作出相應的分析。
關鍵詞:股權激勵;區間效應;管理層自利
一、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迅猛發展,各國企業為了迎合發展,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創立了各種激勵方式,比如股權激勵。相較于別的激勵方式來看,股權激勵是基于企業績效和企業價值的角度,在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確立的一種長期的共贏激勵機制,是一種人才價值的回報機制。股權激勵會產生積極作用,比如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增加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凝聚企業的核心骨干,增強企業員工向內凝結的聚力,緩解企業面對的薪酬壓力并且減少受委托管理者的“道德風險”。我國在2005年正式開始實施股權的分置改革,非流通股股權價值與股票價格被證實確實存在相對應的關系。而且,股東慢慢地將注意力轉向關注企業的經營績效,這著實為我國的股權激勵制度提供了良好環境。本文闡述了關于股權激勵機制的基本理論,基于我國資本市場的角度針對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分析,找出股權激勵對高新技術企業績效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
在最近十幾年內股東和管理者之間存在的委托代理的問題被學術界很多學者激烈討論并且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在一個企業中,股東將管理的權限交付給管理者,股東負責參與宏觀的控制與管理。股東追求的是股東權益最大化,而管理者看重的是薪酬和待遇,這個分歧的產生使得企業不得不尋求一種穩定而持續的管理方式。股權激勵制度誕生于此,高新技術企業核心是高級人才和高新技術。制定股權激勵制度使得管理者承擔股東的部分風險同時享受股東權益,是一種重要的平衡方式,這也是企業走向成熟期的必要過渡階段。因此,研究股權激勵和企業績效這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特別重要。
二、文獻綜述
1.國內文獻綜述
(1)區間效應
在經過股權分置改革之后,孫堂港(2009)切實地研究了股權激勵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的聯系,他也發現股權激勵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很顯著并不可小視,同時驗證了采用期權優于采用股票,這就證實了兩者之間存在著區間效應。
(2)股權激勵和企業績效兩者之間的關系呈現倒U字型
范合君、初梓豪(2013)認為:總收益中高管持有的期權和股權所占比重并不是很高。所以這證明了高管持股比例對企業每股收益的影響確實是呈現出明顯的倒U型關系,上市企業依舊需要改善企業治理層收入的結構。
(3)高新技術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張攝、李欣(2016)在對大華股份和遠光軟件進行案例分析中得出用股權激勵的方法對化解企業所有者同經營者間的矛盾十分有效,而且可以提升企業的績效,能夠使股東極大的獲益。但是,如果股權激勵的方案中存在設計不合理缺陷,就會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危害,這樣可能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舒坤艷(2016)認為股權激勵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影響是深遠的,因為它是一種長效的激勵機制。若要構建股權激勵機制并且歸納出兩者之間的關系,必須要把角度切入激勵機制與企業績效影響和激勵契約設計的層次。
2.國外文獻綜述
股權激勵機制的制定是源于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對于是否尋求企業利益最大化而產生的矛盾。有關股權激勵的探究,許多學者都提出了理論依據,具體體現在:
(1)區間效應
Cui和Mak(2002)重點探究了高新科技企業的股權激勵情況,他們考察的企業基本都是在業內頂級的上市公司,這樣相對更加有說服力,通過研究發現股權激勵的份額在前十分之一區域內呈下降趨勢,10%-30%呈上升趨勢,30%-50%呈下降趨勢,后半部分呈上升趨勢。可以看出績效整體呈W型。
(2)高級管理層與企業績效密切相關
Benson和Davidson(2009)以托賓Q值作為衡量企業績效的變量研究股權激勵對績效的影響,實證結果為:高管在企業的持股比例和企業績效之間保存著尤其明顯的倒U型關系。通過對430家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Mishra,MeConaughy和Gobeli,2000)得出股權激勵對績效的影響與其靈敏度有很大關系,靈敏度低的呈正相關,靈敏度較高的呈負相關。
三、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的現狀分析
1.高新技術產業的概念
高新技術產業的第一要義是高新技術,核心是對高科技或者高新技術以及產品進行研發、制造以及服務。這種產業研究開發成功的核心技術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很高,社會效益也會增加,但是開發的難度特別大。認清高新技術產業它所包含著什么,是對高新技術產業各個方向探究的基礎。此論文所用的是我國對于高新技術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具體定義。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包含著的行業種類紛繁復雜,高新技術企業包含的地區也很多,數據的調查采集過程特別復雜,本文選取的是某個單獨行業的高新技術上市企業。
2.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發展現狀
自2006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以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兩個文件,是基于股權分置改革及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而制定的,可以認為它是首次全方面的股權激勵制度的革新。
四、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分析
1.有利影響
一個企業在發展中時會出現發展緩慢甚至是停滯不前的現象,這就是企業的發展出現了瓶頸,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絕大部分是因為管理者的松懈與不作為。要想打破這個瓶頸就必須激勵管理者,而股權激勵制度恰巧適用于這個環境。
(1)股權激勵增加管理層的使命感,將股權與被激勵者捆綁在一起,形成一榮俱榮的長期鼓勵,可以確保企業連續、平穩、持久地成長,也可以讓其市場含金量極大化。持股的管理者們會對企業產生很大的認同感,而這種感覺是工資無法帶給他們的,所以股權激勵制度在很好的激勵管理層的同時也會讓他們對企業更加有使命感,在挽留優秀人才的同時也使企業走上一條團結、積極的道路。
(2)股權激勵能夠減少管理者的代理情況,減少代理成本。股權管理制度在將股權激勵給管理人員的同時將管理層與企業績效緊密聯系在一起,管理層就會因為擔心利益受到損害而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委托代理,同時也加大了他們離職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削弱了內部人操控,管理者在激勵股權的帶動下也會對企業的管理更加上心,這樣整個企業都會顯得積極向上。
(3)稅收方面。股權激勵制度將股權激勵給了管理層,從而不僅避過了現金或實物獎勵,還可以享受到政府在這方面的優惠政策。另外,當企業因為資金短缺而不能正常運轉時,股權激勵的方法可以在增資擴股的同時還不出現股權外流的情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將損失最小化。股權激勵都是為了提高企業效益,讓市場上股票的價格得到提高,從而達成企業持續穩固發展的目標。
2.不利影響
(1)加大了激勵對象實施內部交易、操控股價的機會。管理層有時會使用不正常的方法來提高股票價格從而提高自己的收益,這樣就會使企業的收益存在虛假情況,股票價格可能名不副實,導致投資者把資源分配在沒有利潤的方案上,卻無法準確體現出企業的價值。當企業經營不當時,容易引起股權所有人在使用股權卻沒有利益或者股票大幅降價時會發生下面所說的兩種狀況:一種是管理層畢竟手握管理大權,當他們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卻又無計可施時,他們有極大的概率會選用做假賬的方式去提高企業績效,企業績效的提高必然會抬高股價,他們可以借此來獲得巨額利潤。另一種是管理者對股權不感興趣,沒有給他們帶來實際利益他們是不會努力工作的。有些甚至會跳槽到其他公司,從而致使企業眾多核心的技術人才流失,企業的競爭力將變弱。
(2)管理層能夠利用職務便利來提高自己的股權收益,更有甚者還會損失企業的利益來換取自身利益。對于管理層而言,股權所帶來的收益與基本工資相去甚遠。在許多企業中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管理者利用職務之便,將自己所掌握的企業內幕信息泄露給交易市場。他們鉆制度與監管的漏洞,并借此獲得大量灰色收入。這樣看來,管理者變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股東”,他們損害了真正的股東的權益,股權激勵機制已偏離了本質上的目的。在遇到極端情況,即大蕭條或者牛市時,即便是成熟的資本市場的股價,也會出現與企業基本信息不匹配的情況。在股權激勵制度下碰到大牛市的期間,幾乎所有的股票價格都會有不同幅度的增加。這時部分管理層就會在沒有絲毫作為的前提下,因為股票價值的增長而不勞而獲。
(3)股權激勵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反面影響。當企業業績下滑,企業的利潤隨之下降,這可能會使管理人員產生想要離開公司的沖動。這時股東會對此現象采取一系列的措施:①給股權加大價值;②多分配股權;③重新使其在比以前更低的基礎上運用期權。股權激勵的目的是解決管理者與股東之間的對立關系,力求他們對于企業績效這個問題達到一致。股權激勵重點在于它的薪酬支付方式,而不是它支付薪酬的數量大小。
大多數企業意識到股權激勵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了股權激勵的措施。只要企業可以適當運用,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股權激勵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我們同時也要知道,要有一定的前提條件和準備時間,這一制度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我國目前還未達到很好的條件,仍然需要努力發展。
五、對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的建議
1.資本市場應努力做到規范化
營造一個健全、有實際作用的資本市場對于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員被激勵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資本市場是進行資本交易和融通的重要場所,也是國家經濟得以飛速發展與穩定的主要因素。就當下而言我們一定要營造一個充分真實與透明的資本市場,為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同時也應該對市場的信息、監管等方面加強管理,努力發現“股市噪音”并積極地消除這些不正常的現象,對待股市內存在的非法行為也一定要作出零容忍的態度,還股市一個朗朗乾坤,從而讓股票價格可以無誤地體現出企業績效的上下浮動。同時在現有的商業體制中我們還應該更加努力地完善信息的展現制度,增強各個方面的管理與監督力度為證券發行體制和市場傳導體制加入這個體系的過程保駕護航。
2.完善企業治理結構
由董事會、監事會和實際管理者三者組成的利益彼此管制的權益構成就是企業治理結構,能夠調和企業股東與其他利益關聯者的關系,是保證股權激勵可以公平有價值實行的基礎。如果要實行股權激勵,企業的董事會為了個人利益會給各個層次的職工們散發一定量的低價股票,如此做的后果就是使企業內部管理結構出現一系列嚴重的問題。所以我們應該從獨立董事會和監事會入手,應該將獨立董事會置于企業及管理層之外,完善有關的各項規章制度,這樣獨立董事會可以客觀地為企業各個方面做出調控,這樣的決定往往都更加公平。獨立董事會和監事會是兩個特殊的部門,在改革獨立董事會的同時也應該改變監事會的各項權利,提高監事會的等級,更有力度地加強監事會的監管力量,所以我們一定要制定一個更加公平、民主、可行的企業制度。
3.業績評價指標體系至關重要
為了能夠順利地開展股權激勵制度,我們應該先擁有一套具有自己企業特色的業績評價體系,這個體系應該做到在先決條件正確的前提下為我們反映出激勵對象各個方面的實際情況,同時在這套體系中還應詳細地制定好公正、適用的評價系統,讓我們能夠公平地對待每一位激勵對象,這樣才能調動起每一位對象的積極性,企業的管理層及激勵對象在這種環境中實現交流與溝通,也可以使企業營造出公平、民主的優良氛圍,最后股權激勵制度才能夠體現出它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程仲鳴,夏銀桂.制度變遷,國家控股與股權激勵[J].南開管理評論,2008(4):89-96.
[2]范合君,初梓豪.股權激勵對公司績效倒U型影響[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2):5-11.
[3]高建立,劉澄,段永燦.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23):17-20.
[4]葛軍,毛強.股權激勵與上市公司績效關系研究——項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C]//2009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與應用專業委員會,2009:270-276.
[5]胡鐵軍,關明坤,李焱斌.股權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激勵與企業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08(1):96-98.
[6]李梓嘉.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中國證券期貨,2011(2):11-13.
[7]劉玉燦,張琳華.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社會科學版,2012,25(5):42-49,81.
[8]羅富碧,冉茂盛,杜家挺.高管人員股權激勵與投資決策關系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8(8):69-76.
[9]曲亮,任國良.高管薪酬激勵、股權激勵與企業價值相關性的實證檢驗[J].當代經濟科學,2010(1):73-79.
[10]舒坤艷.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綜述[J].人力資源,201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