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區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已基本完成,中央媒體、省級媒體、地市級媒體和縣級融媒體中心四級媒體格局已然形成?;ヂ摼W傳播技術的發展,受眾閱讀習慣的變革,新聞信息與服務類資訊的糅合黏結,逐漸消弭省級黨媒集團與區縣融媒體中心間的原有差距,兩者由合作伙伴向競爭對手演變。同時,省級黨媒集團還面臨著中央媒體的競爭擠壓,可謂身陷夾縫之中。基于此背景,本文重點探討省級黨媒集團該如何明確定位、發揮優勢,做到“上通天線、下接地氣”,處理好與區縣融媒體中心的競爭協作關系,建構與拓展發展新格局,進而增強自身“四力”。
關鍵詞:全媒體;信息;格局;競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24-0098-03
一、“四全媒體”時代,省級黨媒集團亟須應對的種種關系
“四全媒體”時代,媒體完全脫離單一的傳播方式,無論是廣播、報刊還是電視、網絡、移動端,都相互滲透,在多重要素的交匯融通中發展壯大,由此也衍生出需要妥善處理的多重關系。對于省級黨媒集團而言,從橫向和縱向的視野看,其在融合發展過程中面臨多種關系,比如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技術、主流媒體與商業平臺、中央媒體與區縣媒體、大眾化媒體與專業性媒體等。
(一)與技術的關系
如今,技術的研發應用已成為媒體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不僅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還直接助力內容的生產、分發、加工。同時,技術日益凸顯出自身在增強媒體綜合實力方面的效用,其在媒體經濟效益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對內容的賦能和反哺作用越來越大。因此,處理好與新媒體技術的關系對于省級黨媒集團而言至關重要。
(二)與平臺的關系
“好酒也怕巷子深”。平臺好比巷子,巷子的存在和建設是關鍵,否則再好的酒也運不出來、賣不出去。平臺包括自有平臺和第三方平臺,省級黨媒集團既要建設好自有平臺,又要用好第三方平臺。
(三)與人的關系
與人的關系包括與受眾的關系和與從業人員的關系。媒體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包括新聞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受眾接收信息方式的變化,技術類、經營類人才在媒體融合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省級黨媒集團尤其要重視對技術類、經營類人才的引進、培養和使用。
(四)與產業的關系
一個地方的綜合經濟實力,直接影響當地媒體的發展。如今,媒體已越來越深地介入產業發展之中,除傳統的印刷發行外,電商物流、互聯網技術、互聯網+產業、會展旅游等,都吸引著媒體的注意。省級黨媒集團應持續加強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善用資本的力量,發展壯大自身,構建現代化全媒體傳播體系。
(五)與媒體的關系
無論何種形式的媒體,都應在競爭與協作中向前發展。作為主流媒體,省級黨媒集團必須面對和處理好與其他媒體的關系,其中包括與商業媒體的關系、與自媒體的關系、與其他黨媒的關系、與專業媒體的關系等。省級黨媒集團尤其要發揮好自身在中央媒體和區縣融媒體中心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為擴大區域新聞輿論影響力竭盡所能。
二、區縣融媒體中心成為省級黨媒集團諸多關系中的新重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1]。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經過各方努力,區縣融媒體中心基本形成規模。區縣融媒體中心實現了物理聚合向化學聚變的轉變,綜合實力日益強大,在引導主流輿論、服務當地群眾、傳播區域新聞、助力基層治理等方面展開集束式發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成為地方新聞宣傳的輕騎兵。
不僅如此,區縣融媒體中心以不可比擬的地域性、接近性、集束性,科學高效地推進了新聞輿論、綜合服務“最后一公里”工程建設,在“四全媒體”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我國媒體矩陣建設的重要一環。
對于省級黨媒集團而言,區縣是省級黨媒集團重要的新聞來源地,是其綜合發展的力量源泉,在其作用發揮、實力提升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與區縣融媒體中心的關系成為省級黨媒集團需要應對的諸多關系中的新重點。
三、區縣融媒體中心兩大優勢阻擊省級黨媒集團下沉
目前,多數省級黨媒集團并沒有完全實現整合,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移動端仍舊各自為政。省級黨媒集團既面臨中央媒體的擠壓,又需應對同城媒體的競爭。具體來說,區縣融媒體中心具有的兩大優勢,給省級黨媒集團帶來不小沖擊。
(一)物理優勢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重心往往更容易向身邊人、身邊事傾斜。在區縣融媒體中心建成前,區縣新聞宣傳處于分散狀態,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各自為政,省級黨媒集團對區縣的覆蓋度、影響力具有絕對優勢。區縣融媒體中心建成后,由于新聞信息更具接近性,區縣受眾自然會更關注本地媒體。當新聞事件發生時,區縣受眾也會首先想到通過本地媒體獲取信息。隨著區縣融媒體中心日益壯大,其與域內群眾的互動性、黏結度顯著增強,成為縣級意識形態輿論管控的陣地、思想文化宣傳的陣地、政務服務的陣地、社會治理的陣地,一定程度削減了省級黨媒集團的影響力,給省級黨媒集團來帶較大的競爭壓力。
具體來說,區縣融媒體中心的物理優勢在于聚合了域內所有信息媒介,報紙、廣播、電視、網站、手機報、客戶端、戶外廣告牌,應有盡有,做到了“一區縣一中心”?;瘜W聚變方面,區縣融媒體中心整合了原本各自為政的新聞人才,理順了體制機制、人才、資金、技術、渠道平臺、經營等諸要素,集中發力,實現了域內新聞輿論工作“一張網、一盤棋”。此外,其物理優勢還體現在多種媒介形式的整合和天然的地理區位。通過頂層設計,區縣融媒體中心完成了域內已有各種信息媒介的整合。除已融合現有的各種媒介形式及技術優勢、平臺渠道優勢外,還增設了不少實用功能,如政務類、生活類服務功能,信息發布、組織實施、互動參與等基層治理功能等。
區縣融媒體中心這一主流媒體“新貴”,通過打造多級聯動的傳播矩陣和技術驅動的一體化組織架構,進入融媒體中心建設的“快車道”,并以此為契機加快探索融媒體中心從建設到長期發展的道路[2]。
(二)地緣優勢
“四全媒體”背景下,人人都是記者、編輯,人人都能隨時隨地把看到的、聽到的發布出來,新聞經歷者可能是新聞發布者,新聞發生地可能是新聞發布地。在移動技術的加持下,新聞的發布實現了與新聞事實的發生基本同步。由于區縣融媒體中心具有地緣優勢,與本地受眾黏結度更強,新聞信息更容易傳遞,這極大縮短了新聞與受眾的距離,有效增強了新聞傳播的參與性和互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部分省市已開始著力探索推進區縣融媒體中心的分支機構建設,計劃把觸角伸得更遠、更深。比如,山東聊城市東阿縣融媒體中心早在2020年9月就設立了銅城分中心和開發區分中心[3],以便更好地整合新聞資源,加深新聞宣傳和各部門、機構的融通結合,構建全媒體宣傳格局。
四、省級黨媒集團的競爭與發展路徑
如今,區縣融媒體中心日益壯大,中央媒體也在加大駐省市機構的建設力度,省級黨報集團必須同時應對自上而下的雙向壓力,加快改革創新步伐,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以“變沙子為珍珠”的精神,在與區縣融媒體中心的合作競爭中考驗自己、磨煉自己、成就自己,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省級黨媒集團格局。
(一)提供衍生服務
作為主流輿論場的主力軍,省級黨媒集團首先要做大做強新聞工作,這是其職責使命所在,也是發展壯大之本。但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受眾閱讀方式、渠道、習慣的不斷變化,僅僅提供新聞信息已無法滿足受眾需求?!八娜襟w”時代,省級黨媒集團在持續增強新聞輿論“四力”的同時,必須提供更多、更深的政務、商務服務,推出更多衍生產品、衍生服務,拓展、加深與受眾的接觸面、黏結度、交互性。
比如,多彩貴州網承辦的“云上貴州”數字政務平臺,就聚集了省級部門和區市縣的眾多應用。市民只要打開手機進入“云上貴州”,就能一站式輕松辦理車輛違章處理、發票代開、醫學出生證明補辦等事宜。這一創新實踐極大地增強了省級黨媒集團的影響力和受眾黏結度,壯大了集團綜合實力。
此外,還應重視產業發展。在深入開展域內經濟、服務、文化等產業的宣傳報道的同時,發揮自身優勢,躬身入局,直接介入產業領域,增強綜合實力,發展壯大自身。比如,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通過組建會展旅游、電商物流、廣告產業園區建設經營等實體公司,拓展事業門類,壯大集團綜合實力。
(二)注重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素質直接決定媒體發展的質量和速度,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不僅僅針對現有人才。人才隊伍建設除留住、用好已有人才外,還要積極引進緊缺的優秀人才,有針對性地培育人才。
隊伍的忠誠度、穩定性固然重要,但適應性、高效率、重學習、快提升,追求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也不可忽視,否則就容易陷入僵化固化、難思進取的困局。相較區縣融媒體中心,省級黨媒集團在人才成長平臺建設、工作視野拓展、資源整合利用等方面更具優勢,全媒體人才鍛煉、發揮作用的空間和機會更大。區縣融媒體中心雖擁有物理優勢、地緣優勢,但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媒體業態、覆蓋渠道、用戶基礎、人才隊伍、融媒體建設與運營經驗等都無法與省級黨媒集團比擬。尤其在人才綜合素能培育與提升方面,區縣融媒體中心離不開省級黨報集團的支持和幫助。
近年來,重慶華龍網集團采取多種形式組織人才隊伍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如舉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1年度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分享會”,開展“春雷行動——內容安全專題培訓”,以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為對象探討心得體會,以導師制帶領新員工成長,以講師制實施差異化培訓,以換崗鍛煉提升職工綜合能力。在積極開展自有人才隊伍培育建設的同時,每年還多次針對全市區縣融媒體中心開展人才培訓,涵蓋新聞輿論、互聯網技術、產業經營等領域。
(三)加強技術應用
相較區縣融媒體中心,省級黨媒集團的信息層級和數量質量要廣得多、大得多、好得多,具有更強的涵蓋性、權威性、影響力。區縣融媒體中心的物理平臺基本由省級黨媒集團實施完成,有的是廣電集團、有的是報業集團、有的是新媒體集團。比如,安徽以廣電集團為主建設“海豚云”,貴州以多彩貴州網為主建設“云上貴州”,湖南以湖南日報社為主建設“新湖南云”……可見,在技術應用和渠道平臺建設維護方面,省級黨媒集團仍發揮著主導作用。
目前,域內區縣融媒體中心基本都已簽約入駐省級黨媒集團承建的“云”平臺,實現網絡技術共同建設維護、新聞內容共同生產分發、經營資源共同開發享用,在競爭合作中實現雙贏。省市級“云”平臺的建設,不僅節約了社會資源,還方便了廣大受眾,是用戶思維、互聯網思維的體現。除聚集域內新聞輿論資訊外,省級“云”平臺還聚合了眾多政務、商務服務,如貴州建設“一云一網一平臺”,實現“一云統攬”“一網通辦”和“一平臺服務”,推動大數據與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鄉村振興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4];湖南依托“新湖南云”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滿足區縣“新聞+政務+服務+電商”的全功能訴求,打通政務服務、民生服務數據與媒體云之間的連接[5]。此外,區縣融媒體中心還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和對接平臺,介入相應信息和服務,在拓展省級“云”數據規模門類的同時,力求為受眾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務。
五、結語
無論區縣融媒體中心與省級黨媒集團的競爭如何發展變化,二者始終處于相互滲透、共同促進的發展態勢。簡單地說就是二者長期共存的相生相殺、彼此需求的關系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省級黨媒集團必須以清醒的思路和科學的策略,找準新聞生產、產業發展、技術研發應用、人才隊伍建設、企業改革創新等方面的焦點、難點,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發揮“上通天線、下接地氣”的獨特優勢,建設區域性主流輿論主陣地、政務商務服務大平臺、綜合信息集成應用樞紐站,在傳播技術研發應用、平臺渠道拓展、人才隊伍培養、信息樞紐建設等方面為區縣融媒體中心提供支持,不斷強化區域性綜合影響力,強化與區縣融媒體中心的黏結度。唯有如此,省級黨媒集團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實現更快、更優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中國政府網,http://www.gov.cn/xinwen/2019-01/25/ content_5361197.htm,2019-01-25.
[2] 黃楚新,劉美憶. 2020年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現狀、問題及趨勢[J].新聞與寫作,2021(1):39-45.
[3] 左新新,劉偉民,楊冠軍.聊城市東阿縣成立兩個鄉鎮融媒體分中心 構建全媒體·大宣傳格局[EB/OL].齊魯網,http://m.iqilu. com/pcarticle/4652723,2020-09-18.
[4] 一云一網一平臺,讓數據驅動新未來[EB/OL].多彩貴州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897651373469333&wfr=spider&for=pc,2019-05-30.
[5] 顏斌.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湖南實踐[EB/OL].搜狐網,https://www.sohu.com/a/368958215_481352,2020-01-26.
作者簡介 龍丹梅,本科,記者,研究方向:新聞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