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悅
(河南大學 河南 開封 475000)
海頓在交響曲和弦樂的創作上有著輝煌的成就,作品頗豐。海頓處在巴洛克時期和古典主義時期的交界地帶,因此他所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延續了交響曲的風格特征,初步確立了鋼琴奏鳴曲的體裁形式,極大地推動了古典主義音樂的發展,并且對之后莫扎特和貝多芬等眾多音樂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所論述的這首《降E 大調奏鳴曲》(Hob.XVI/49)是海頓晚期創作的一部經典之作,筆者經過深入學習,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演奏視頻,并且通過對此作品的反復練習,產生了自身的理解和體會。本文從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介紹,以及作品的曲式結構和演奏技巧幾個方面,對《降E 大調奏鳴曲》(Hob.XVI/49)進行概述。
1.個案分析法
筆者通過自身練習演奏海頓《降E 大調奏鳴曲》(Hob.XVI/49)第一樂章,闡述實踐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及重點,進而對其曲式結構和演奏技巧進行分析。
2.文獻研究法
搜集有關海頓奏鳴曲的相關論文等文獻資料,以及觀看不同鋼琴家的彈奏視頻,為筆者進一步了解海頓奏鳴曲的風格特點及演奏技巧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
3.歸納總結法
筆者為了能夠更好地闡述和詮釋海頓《降E大調奏鳴曲》(Hob.XVI/49)這部作品,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并加上自身所學知識與演奏過程中的體會和理解,在反復練習中總結,又在撰寫過程中進行分析。
弗朗茨·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1732 年出生于奧地利南部的羅勞,是古典主義時期最為顯赫的作曲家之一,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奠基人。這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共創作了100 余首交響曲、80 余首弦樂四重奏以及多部歌劇、彌撒曲、康塔塔和清唱劇等,其中在交響曲和四重奏領域的貢獻尤為巨大,因而被人們尊稱為“交響曲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
海頓出生在奧地利的一個村莊里,不幸的是,不滿六歲就失去父母。隨后跟隨其叔父弗蘭克來到海茵堡,開始了三年的寄居生活,在此期間學習了管弦樂演奏和唱歌。1740 年,海頓前往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進入到圣斯蒂芬大教堂并成為唱詩班的童聲合唱團成員之一,17 歲時因為變聲的緣故不得不離開合唱團。海頓在1753 年創作完成了屬于他的第一部歌劇,1755 年創作出首批弦樂四重奏,1759 年擔任宮廷樂長并創作出他的第一首交響曲。1761 年,海頓進入宮廷任職,長達約三十年,擔任艾斯特哈奇親王樂隊的指揮,在此期間海頓結識了莫扎特等人并結下深厚情誼。1790 年海頓遠赴倫敦,在之后的一到兩年里,創作了六部交響曲,備受外界的歡迎和肯定。1793 年,貝多芬前來請教海頓學習作曲。1795 年,海頓返回維也納,已進入晚年時期。1803 年,海頓創作出最后一首弦樂四重奏,1809 年在維也納病逝,享年77 歲。
海頓創作的音樂作品涉及的體裁與形式頗多,其中包括交響曲、弦樂四重奏、歌劇,以及大量的彌撒曲和宗教禮儀曲、康塔塔、清唱劇,還有眾多的民歌改編曲,此外,他一生還創作了五十多首鋼琴奏鳴曲。其中本文所闡述的《降E大調奏鳴曲》(Hob.XVI/49)是海頓創作巔峰時期的作品,大約創作于1789-1790 年,是海頓在第一次訪問英國前,獻給瑪麗亞·安娜表示愛意的一首鋼琴奏鳴曲。生活在18 世紀的海頓受到啟蒙思想的影響,1790 年,海頓擺脫了宮廷的束縛,獲得自由,開始了新的創作。海頓與莫扎特、貝多芬被稱作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但海頓的奏鳴曲不像貝多芬的那樣充滿戰斗性和力量,也不像莫扎特的那樣優雅華美,出自海頓之手的作品大多具有明快、幽默、愉悅的氣息。《降E 大調奏鳴曲》(Hob.XVI/49)這部作品被認為是海頓最具古典氣息的一首奏鳴曲。
《降E 大調奏鳴曲》(Hob.XVI/49)第一樂章調性為降E大調,為Allegro 快板,全曲采用3/4 拍,共有218 小節。從結構上看為奏鳴曲式,由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三部分組成。
1.呈示部(第1-64 小節)
主部是第1-12 小節,在主調降E 大調上以弱起開始,主部是以每4個小節作為一個樂句的方整型樂段(見譜例1),主題動機短小且鮮明,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模進,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與左手的三度音程形成問答式的主題旋律進行,充滿了活潑感和神秘感。
連接部是第13-24 小節,左右手上行的旋律線條和強弱交叉對比像是兩個人的對話,愈加激情熱烈,推動著音樂的進行發展。
副部是第25-41 小節,調性轉向屬關系調,變成降B 大調,副部的主題材料源自主部,是對主部主題材料的進一步發展。
結束部是第42-64 小節,結束部中的左右手交叉演奏為此曲增添了戲劇性色彩,最后在降B 大調上結束。副部結尾處和結束部剛開始處運用了阿爾貝蒂音型,右手在高低聲部的演奏扮演著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左手連續不斷的十六分音符與右手相對簡單的旋律相呼應(見譜例2),增強了音樂的交響性,體現了典型的古典主義時期作品的特征。為了保證節奏均勻清晰,要注意左右手的貼鍵彈奏。
2.展開部(第65-131 小節)
展開部引入新材料,采用復調手法,頻繁轉換調性。第65 小節開始,復調音樂的加入突出作者細膩的情感世界,使用了大量連音線(見譜例3),要注意演奏時融入抒情的情緒,保證旋律線條的平穩連貫進行。第80 小節,調性轉向降E 大調的平行小調c 小調,重現副部主題材料,第96小節開始出現呈示部中結束部的主題材料。第109 小節到117 小節呈現出“命運式”的主題動機(見譜例4),左右手交替或同時出現xxx|x 的節奏音型具有鮮明的特點,以p 弱的力度演奏與前后形成對比,暗含神秘與懸念。第126小節再現主部主題材料,形成假再現,調性回歸到降E 大調。展開部的結尾部分右手采用下行半音階華彩,與回歸原速的再現部銜接緊密而自然。此處要注意華彩部分的演奏要穩中求快。
3.再現部(第132-218 小節)
主部是第132-143 小節,再現部是對呈示部的變化再現,主部主題材料與呈示部一致。再現部回到主調降E 大調上,直到該樂章結束。
連接部是第144-158 小節,與主部材料不完全一致,為副部的出現做準備。
副部是第159-172 小節,是主部的副部部分的變化再現。
結束部是第173-218 小節,在結尾部分右手采用級進上行音階的華彩,以華麗高調的旋律音響結束樂章。
譜例1:

譜例2:

譜例3:

譜例4:

海頓所創作的奏鳴曲主部與副部的音樂主題材料大都相同,簡單而不失內涵。海頓為其作品賦予幽默風趣、靈動活潑的音樂風格,無不表現出他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追求。通過對海頓及其奏鳴曲的分析研究,筆者進一步學習到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創作風格和演奏技巧,從而能夠更好地詮釋相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