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睿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 福建 福州 350100)
民族舞蹈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依然能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這足以說明傳統民族舞蹈自身所帶有的藝術魅力。然而,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新時期的年輕人的審美觀也悄然發生了變化,使得喜歡傳統民族舞蹈的觀眾逐漸向老年化發展,這一趨勢對傳統舞蹈的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滿足新時期青少年的審美需求成為推動傳統民族舞蹈傳承與發展的關鍵所在。
將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有機融合在一起,對更好地促進雙方發展有極大的作用。
盡管現代舞蹈是在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舞蹈類型,本身十分注重現代社會文化的融入,但如果沒有傳統文化作為底蘊,再好的現代舞蹈也會給人帶來一種輕浮的視覺感受。
傳統民族舞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中凝聚著極為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將其融入到現代舞蹈之中不僅能讓現代舞蹈變得更加富有文化品質,還能將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舞蹈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豐富現代舞蹈的內涵。
現代社會是一個以數字化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社會,與古代社會相比,現代社會在文化、科技、藝術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此背景下,現代人的審美觀點和對舞蹈的認知程度也在發生一定的轉變。
由于缺乏一定的社會基礎,當下真正喜歡傳統民族舞蹈以及真正從事傳統民族舞蹈表演的人越來越少,只有將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促進傳統舞蹈的傳承與發展。第一,展示傳統舞蹈藝術形象,提高觀眾對傳統舞蹈的接受度。通過將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相結合,讓更多喜歡欣賞現代舞蹈的觀眾透過現代舞蹈充分感受傳統舞蹈的藝術形象,從而提升對傳統民族舞蹈的接受程度。第二,深入研究傳統舞蹈內涵,尋求傳統舞蹈與現代舞蹈的共同發展。通過對傳統舞蹈內涵進行研究,尋求更多與現代舞蹈融合的途徑,并以此促進傳統民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
在具體的融合過程中,舞蹈藝術研究者應從如下幾個角度出發探尋具體的融合途徑。
傳統民族舞蹈是中國古代人民通過不斷實踐形成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與現代舞蹈相比,傳統民族舞蹈的藝術底蘊更加深厚,因此在對現代舞蹈進行編排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傳統民族舞蹈中的各種元素提取出來,并將其充分運用到現代舞蹈藝術形式之中。通常情況下可以從傳統民族舞蹈中提取出來的元素有如下幾種:
第一是傳統民族舞蹈動作元素的提取。傳統民族舞蹈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實踐和生產勞動的過程中創作的舞蹈藝術形式,大部分舞蹈動作本身就與當時獨特的生活方式有極大的關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民族舞蹈,在動作的選擇和處理上更加注重與民族文化的統一,由于舞蹈者需要將自己的動作與整體情懷同時展現出來,因此在動作的選擇和處理上更加注重對民族文化的追求。而現代舞蹈則對舞蹈者自身的情感抒發更為看重,舞蹈者需要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與舞蹈表演有效地結合在一起,通過自己獨特的舞蹈動作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與感受展現出來。這種重視個人情感抒發、輕視民族文化展現的現代舞蹈會給人帶來一種輕浮的視覺感受。為此,舞蹈編導可以嘗試將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與現代舞蹈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讓現代舞蹈表演者在抒發情感的同時將自身對于民族文化的喜愛之情體現在動作上,從而豐富舞蹈表演內涵。
第二是傳統民族舞蹈服裝元素的提取。服裝作為傳統民族舞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文化最直接的體現。將民族舞蹈服裝的圖案、面料、色彩通過提取后重組的方式融入到現代舞蹈表演服裝設計之中,對更好地營造一種富有傳統韻味的現代舞蹈藝術效果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第三是傳統民族舞蹈音樂元素的提取。傳統民族舞蹈的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曲調、歌詞、節拍等音樂中的基本元素很好地將少數民族的文化特點囊括其中。當舞蹈表演者伴隨著民族舞蹈音樂進行舞蹈表演時,能更好地將民族文化特色透過舞姿表現出來。現代舞蹈編導可以將民族舞蹈音樂中的音調或歌詞提取出來,并改編成更容易為現代人所接受的形式,這樣對更好地體現現代舞蹈自身的文化價值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與傳統民族舞蹈相比,現代舞蹈的表現語言更為豐富,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高科技的使用。舞臺設計是現代舞蹈表演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舞臺設計師需要根據具體的舞蹈動作對舞臺進行個性化的裝扮才能讓舞蹈者將自己獨特的藝術情感很好地表現出來。而在舞臺設計的過程中,舞臺設計師習慣性地使用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術對舞臺進行裝扮,從而提升舞臺自身的藝術表現效果。第二是自由的音樂風格。任何一段傳統民族舞蹈離開音樂都很難成為一段完整的舞蹈,但在現代舞蹈表演中,不斷有藝術家嘗試將音樂與舞蹈分離開來,試圖通過無伴奏、無音樂休止的表現手法來將自己最為純真的內心情感用舞蹈動作的方式展現出來。第三是流行音樂的使用。流行音樂憑借其本身所具有的大眾化、通俗化、時尚性和新奇性特點深受廣大青年人的喜愛,具有極廣泛的受眾人群。現代舞蹈的很多伴奏音樂都是直接使用流行音樂或對其進行改編。
在對傳統民族舞蹈進行創編或改良的過程中,舞蹈編者可以嘗試將上述現代舞蹈表現語言融入到傳統民族舞蹈之中,豐富民族舞蹈自身的表現效果。運用各種現代舞臺設計手法可以很好地還原傳統民族舞蹈表演過程中的場景,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傳統民族舞蹈自身的藝術價值。運用自由的音樂風格能夠很好地將傳統民族舞蹈原有的地域文化體現出來,既可以使動作自然流暢又可以展現出傳統民族舞蹈自身所具有的張力。將流行音樂與傳統民族舞蹈相結合,更容易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對促進傳統民族舞蹈的傳承與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比如中國現代舞蹈表演藝術家楊麗萍老師曾經創作過一段經典的民族民間舞蹈《雀之靈》,楊麗萍老師在這一民族舞蹈中加入了很多現代舞蹈的元素,比如運用現代音樂將舞蹈本身的動感和節奏感更好地體現出來,從而提升民族舞蹈自身的審美效果。
在很多人眼中,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之間是有很大的隔閡的。
一方面,傳統民族舞蹈源自中國古代社會,是古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藝術結晶,在傳統民族舞蹈中我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民族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道德品質。另一方面,現代舞蹈是現代社會背景下形成的一種舞蹈藝術形式,它很大程度上沖破了傳統民族舞蹈的束縛,注重個性自由的展現和舞蹈藝術形式的創新。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之間的這種差異清晰地將古人與現代人的審美理念凸顯出來,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差異,導致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之間很容易形成一種隔閡。
要想更好地推動傳統民族舞蹈和現代舞蹈共同發展,就不能盲目地推崇一種而排斥另外一種,否則是很難實現這一目標的,只有在兩者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才能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在第八屆舞蹈“荷花獎”的比賽中,有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烏拉巴托—紅色英雄》,這一作品是在傳統蒙古族民族舞蹈的基礎上改編出來的一部現代男子群舞,舞蹈很好地將古代與現代的舞蹈藝術形式結合在一起,在音樂結構的設置上創新性地融入了“Rap”及“Dangerous”等現代音樂元素,使原本非常舒緩的音樂節奏變得更加快速,給觀眾視聽上的強烈沖擊。與此同時,這一舞蹈也沒有丟棄傳統蒙古族民族舞蹈的原本特點,在舞蹈的不同章節中分別植入馬頭琴和民族輕音樂等傳統民族元素,再現傳統民族舞蹈本身的藝術風格,提升民族舞蹈藝術自身的價值。這種將傳統舞蹈元素與現代舞蹈元素相結合的做法極大地滿足了現代人對多元文化的需求,提升了舞蹈自身的文化品質。
其實不論是傳統民族舞蹈還是現代舞蹈,都是中國人在不斷的實踐和創新中造就的,其背后的中華民族底蘊是沒有任何改變的。為了更好地促進中國舞蹈藝術的發展,現代舞蹈表演者必須要打破不同舞蹈種類之間的隔閡,努力促進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的共同發展。
總之,傳統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蹈是兩種不同時代下產生的舞蹈藝術形式。盡管這兩種舞蹈藝術形式并存于當今社會中,但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對二者進行有機融合的重要性。其實,不論是傳統民族舞蹈還是現代舞蹈,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現出一定的優勢和劣勢,要想更好地推動中國舞蹈藝術的快速發展,就必須尋求雙方的有機融合。舞蹈創作者及表演家必須在充分認識傳統民族舞蹈和現代舞蹈各自的藝術特點的同時,提取民族舞蹈元素,豐富現代舞蹈外觀形象;善用現代舞蹈表現語言,創新民族舞蹈表現效果;打破不同舞蹈種類的隔閡,促進舞蹈藝術共同發展,從而促進雙方融合,真正實現齊頭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