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菊
【摘要】 初中學生升入高中之后,在數學的知識銜接方面可能會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因為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教材的難度也會增長,并且,學生剛剛升入高中,初中的數學思維還沒有改變,還是會運用初中的數學思維去思考一些數學題,這樣做的后果很可能會讓學生的數學成績下降.而且,升入高中之后,學生的學習科目會變多,所以,學生學習數學的時間會隨之減少.因此,學生沒有很多時間去復習數學,并且,數學公式也會變得更加復雜難懂.本文主要通過對于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廣大的教師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問題;改進措施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規劃課題《新高考理念下初高中數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相比,在知識的難度方面會比較簡單,并且,初中的數學題運用的公式也不會很多.但是,升入高中之后,由于年齡的增長,學生能夠理解的公式越來越多,所以,教材將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都放在高中的教材中.然而,同學們卻不適應難度的突然提高,對此會出現明顯的不適應狀況.而為了能夠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教師必須要對所教授的內容予以研究.本文主要通過對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學生在銜接中的問題,并且根據實際情況給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給相關的教師提供一些經驗和參考,幫助初高中銜接的學生更好地適應過渡期,掌握科學合理的數學過渡方法,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數學教材難度跨度較大
初中時期,學生的年齡都比較小,簡單公式的運用也不會特別復雜,但是,升入高中之后,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教材也在不斷地更改.高中數學的概念會更加抽象、邏輯性強,同學們一不小心就會會錯題意,并且,高中數學題的種類也會變得更加復雜多變.除此之外,學生還必須要有數學思想,要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問題.由于初中數學教材的難度普遍較低,學生只要了解固定的模式,就可以解決部分的數學題,但是,高中數學教材的難度卻沒有改變.比如,在初中的時候,教師對于二次函數的要求比較低,學生只要了解大致內容就可以答對一部分的題.但是,在整個高中時期,二次函數貫串了始終,如果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基礎沒有打好,那么在學習高中部分的內容就會比較吃力.
1.2 初高中的課時安排差異大
初中時期,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少,學習科目相較高中來說也比較少,所以,學習數學的課時會比較充足,課容量也比較小,教師授課的進度也會相對比較慢一點.對于一些重點、難點,教師會多次重復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并且會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去練習和復習.但是,進入高中之后,學生要熟悉的科目越來越多,這就導致了課容量變大,一部分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能就會跟不上教師的腳步,一些重點、難點也理解不了.由于高中時期的課時少,授課速度加快,對于一些重點和難點的內容,教師沒有更多時間給學生重復講解,也沒有更多時間留給學生去復習和練習,因此,一些高一的新生會不適應高中數學的授課方式.比如,以必修1第一、二章為例,這兩章內容滲透了高中生必須要掌握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但是,由于學生剛開始上高中,適應不了高中的學習進度,很有可能會錯失這些知識的積累.
1.3 初高中數學教學方法變化較大
初中時期,教師授課的時候相對會細致一點,因為初中時期課時量比較多,所以會給教師留足夠的時間,并且,初中時期的教材也比較簡單,靈活度也不是很高,所以,學生只要把握了一個“套路”就可以解決一部分的題型.但是,升入高中之后,教材會偏難一點,并且靈活度也很高,因此,學生需要自己去探索其中的技巧,然后舉一反三,才能夠考出好成績.高中時期,教師不可能將所有的題型都給學生全部講解,需要學生私下去多練習,多總結,多多去請教老師.除此之外,學生在課堂中也一定要有記筆記的習慣,因為一時的記憶可能會忘記,當時記在筆記本上,之后還可以看筆記本進行復習.學生要學會歸納總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拿出筆記本自己摸索,而不是一味地希望教師講解整個過程,需要自己去形成數學思想,只有從思想上改變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利用公式.
1.4 初高中思維方式變化大
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在思維上會有很大的變化,初中數學的抽象思維能力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只是起著比較基礎的作用,學生只需要按照教師所教的解題思路去做題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績.但是,升入高中之后,學生必須摒棄之前的思維模式,不斷地創新自己的思維,養成一定的數學思路,并且,一定要明白,在高中時期的數學要靠自己去探索,而不應該再去記教師的解題思路.由于初高中的數學思維方式變化比較大,所以,部分學生會適應不了這種變化,導致數學成績下降.
2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2.1 創設優質的初高中銜接教學環境
據心理學家的研究調查發現,學生在一個比較放松的環境之中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學校和教師有必要為學生創建一個相對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初中、高中數學銜接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教師必須重視這一問題.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給學生創建一個相對輕松的課堂氛圍,在上課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在講授知識之余,放松學生精神,或者是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之中,又或者是給學生播放一些比較有名氣的數學教師的視頻,讓學生在學習之余放松一下,也可以在放松的時間里學習到知識,放松之后,學生會提高學習效率.例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從初中的數學思維模式跳轉到高中的數學思維模式,教師可以在講解解三角形的時候,以初中的全等三角形為切入點構建一個三角形知識的學習環境,在講授的過程中,先引導學生對初中的知識進行復習,然后再逐步引入高中的正弦定理中,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并為他們的數學知識體系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不斷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
批判思維指的是學生要有獨立思維能力,不能一味地去選擇跟別人一樣的答案.對待問題要有自己的見解,有自己的想法,要學會靈活運用數學公式,不盲目跟從別人的答案.初中的學生會過于依賴教師的講授,但是上了高中之后,對于數學題學生要有自己的見解,自己去選擇應該用哪些公式答題.學生只有擁有自己的數學思維,在今后的數學題作答過程中才會有更高的正確率,成績也會因此而提高,所以,教師要加強對于初中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在高中時期的數學思維打基礎.
2.3 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加強初中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改的最終目的.因此,要明確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進一步優化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素質教育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素質教育是需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養,作為基本的目標,它不僅重視人的道德素質修養,還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身心健康有著諸多的要求.創新思維指的是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產生跳躍思維,不再僵化.因為在初中時期,數學題型并不是很多,所以,學生只需要記住一種類型的解題技巧就可以作答很多數學題.但是,上了高中之后,題型會變得更加復雜,學生需要具有創新性思維才能讀懂題目,才能進一步利用自己所學的數學公式將題目解答出來.因此,當學生升入高中之后,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
2.4 不斷革新銜接教學模式
由于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相比,難度較大,在做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具有良好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因此,高中生想要提升自身的數學成績,不僅需要良好的數學基礎,還需要增強自身的自學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機械的訓練和記憶無法提升數學成績,不斷創新和改革數學的教學模式才是推動高中數學進步的重要途徑.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個緩沖的時間,先從初中數學的教學模式入手,然后逐步提升難度,讓學生能夠慢慢適應高中的學習模式,從而實現學習的過渡.由于高中數學的內容較多,難度較大,教師在教案的設計上要注意數量的把控和知識難度的把控,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完善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其次,教師應當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需求,選擇學生最適當的學習方法,從而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把控好重要的幾個學習環節: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準備,在課堂中認真聽課,完善筆記,做好課后練習.最后,要定期進行復習總結.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能力,完善自身的學習框架和體系,不僅能夠使學生提升數學成績,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使學生將被動學習逐漸過渡為主動學習,完善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做好初高中數學的合理過渡和銜接,實現高中的教學目標,就需要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高中數學的學習中.教師要通過測試來掌握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的不足,從教材難度上、課時安排上、教學方法上和教學思維上找到問題所在,并且創設優質的初高中銜接環境,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進一步改革和創新銜接教學的模式,幫助學生順利度過銜接的過渡期,不斷提升數學成績,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李鳳英.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語數外學習:數學教育,2019(04):46.
[2]游永全.初高中數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16):156,157.
[3]李楠.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語數外學習,2019(09):52.
[4]李博.初高中數學銜接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亞太教育,2016(05):154.
[5]倪迪.新課程下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J].神州印象,2018(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