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泉
摘 要:自古以來,書畫修復工作就備受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它對于我國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不論是一幅新的書畫,還是因外界環境因素保存不完整的古畫,經過修復之后,不僅可以為其增添諸多的工藝美,更能突出原作的典雅美。文章主要對書畫修復工作中的傳統裝裱藝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書畫修復;傳統裝裱藝術;特點及應用
書畫修復是一項難度較高的技術性工作,尤其是對于古字畫的修復,更不得盲目。在具體的修復過程中,不僅要對作品的材料、現狀以及殘損程度做出合理的評估與判斷,更要深入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傳承過程,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針對性的修復方案。唯有如此,書畫修復工作中的傳統裝裱藝術水平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1 書畫修復工作中傳統裝裱藝術的體式與特點
1.1 掛軸類裝裱藝術
掛軸類裝裱分為一色式、二色式和三色式等不同的樣式。一色式裝裱指的是只裝裱書畫的裱邊和天地頭,主要由綾和絹組成,用料和色澤要保持一致,具體分為挖囊和正囊兩種類型。挖囊指的是根據書畫的畫芯,將整塊綾和絹先挖下來;正囊是按照將要進行修復的書畫大小裁出邊和天地頭,再在書畫畫芯的正面鑲上綾邊。二色式裝裱的正面由圈檔、天地頭和“驚燕”共同組成。三色式裝裱和二色式裝裱的形式基本相同,但需要加上下幅隔水,這是因為幅隔水顏色比圈檔的顏色要深一些,這樣一來,“驚燕”的顏色就會與幅隔水的顏色基本相同。
1.2 手卷類裝裱藝術
按照款式來劃分,手卷類裝裱主要有紙撞邊、紙套邊、絹轉邊等;按照形式來劃分,主要有撞邊卷、轉邊卷、套邊卷等。雖然款式與形式不盡相同,但規格基本統一。按照整體結構劃分,主要分為畫心、引首、天頭、拖尾、隔水以及副隔水。其中,天頭主要用來保護和裝飾書畫的畫心,引首主要用來題寫手卷的名稱,拖尾主要用來題詞。而為了使天頭、引首、拖尾、畫心更加明確,還需要配備一相隔的鑲條。
1.3 冊頁類裝裱
冊頁類裝裱有蝴蝶式、推蓬式和經折式等,同時還有鏡片、橫批、屏條、對聯、通景屏等不同體式。上述體式也是隨著實際情況而不斷變化的。冊頁類裝裱主要由一張經過反復對折的硬紙板組成,這樣就可以上、下、左、右進行翻閱。冊頁類裝裱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樣式:①橫式畫心,即上下翻閱,也被稱為“推篷式”;②豎式畫心,即左右翻閱,也被稱為“蝴蝶式”;③經折式,即通折一體;④散裝,也就是所謂的單片。
2 傳統裝裱相關分析
2.1 關于清除
古人云:“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劑而斃,故裝裱優劣,實名跡存亡系焉……”因此,對于古舊、破損的書畫作品,首先制定一個可行的修復方案尤為重要,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的配補絹、染色紙等工作。為了有效避免“醫不善隨劑而斃”這樣的惡果,既需要清除古舊與破損書畫上的污漬與霉斑,又不得進一步損傷作品,進而達到搶救和修復作品的根本目的。而在實際工作中,天水市博物館堅決杜絕使用化學劑去除污漬與霉斑的方法,而是用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對其進行漂洗,這樣做的目的是想通過升溫的方法改善古舊書畫又硬又脆的現象,同時也可以有效防止由于高溫導致的絲織物蛋白脫脂。
2.2 關于糨糊
在目前的書畫修復工作中,對于糨糊的使用爭議較大,主要是裝裱到底是使用面粉制成的糨糊,還是使用化學糨糊的問題。雖然說用由面粉制成的糨糊進行裝裱不會損傷書畫,但缺點是易引起蟲蛀且調制過程比較復雜。而化學糨糊在使用過程中不僅方便快捷,而且還能隨調隨用,其缺點是極易導致書畫發脆現象的出現。而在這個問題上,筆者粗淺認為:要結合南北方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選擇,南方地區氣候以潮濕為主,蟲蛀是影響書畫保存的最大危害因素之一,而北方地區常年干燥,書畫發脆是書畫的“天敵”,因此在南方地區應當選擇化學糨糊,而在北方地區應當選擇以面粉調制的糨糊為宜。
同時,在天水市博物館傳統的裝裱中,有時糨糊使用得太厚,容易導致書畫畫心出現發脆的現象,這樣整個揭背過程就會顯得異常艱巨。書畫修復工作應當在每年的7~8月進行,因為這個時候的天水市正值雨季,在下雨天進行書畫修復工作更為合適一些。相反的,如果在干燥與炎熱的天氣進行裝裱,書畫中芯子的水分會很快被蒸發,如果不及時采取灑水的措施,揭過的地方就會出現干裂和翹起現象,而未被揭起的地方也會由于水分的不斷流失而無法再進行下去。但是,如果灑水過多,又會使書畫的芯子反復傷水,十分不利于書畫的修復工作。因此,在洗芯的過程中,要切忌正面朝上。對于破損較為嚴重的書畫,在洗芯的時候必須在芯子的下面鋪一層薄薄的塑料膜,并在芯子上再鋪一層皮宣紙,且水量不宜過大,洗芯次數不宜過多,其目的是防止書畫的芯子被再度破損。揭芯就好比醫生給病人做手術一樣,切忌粗心大意,如果書畫修復工作者當日心情不好或者身體狀況不佳,都不可進行揭芯工作。
2.3 關于補絹
對于即將修復的書畫,待畫被完全揭下來之后再進行補絹,補絹亦當更加細心。補絹必須要補得均勻,其目的是達到天衣無縫和渾然一體的效果。補絹工作完成之后再進行下一步全色工序,這也是書畫修復工作中一個最重要的環節,目的是還原書畫本來的面貌,且需要書畫修復工作者將書畫破損和殘缺的地方用毛筆補出來,毛筆補過的地方要與原作相吻合,還要看不出原作破損的痕跡。為此,天水市博物館在具體的書畫修復工作中還特意請來了書畫界的老前輩,同時查閱了明清時期的一些畫集和資料,通過研究了解和掌握原作品中筆法和用墨的特點,然后在宣紙上進行反復打樣,通過反復對比,在心中明確操作流程。裝裱可對已經遭到破損或者古舊的書畫起到“救死扶傷”的重要作用,甚至還會收獲“舊貌換新顏”的意外效果。經過修復裝裱的書畫,具有了素雅文靜、色彩協調以及耳目一新的感覺,古色古香中透露出青春的氣息,這也是書畫工作者在書畫修復完成后產生愉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3 書畫修復工作的步驟與方法
3.1 裁切廢舊鑲料
①將待修復的書畫去掉天地桿,平鋪于裱案上;
②墊襯裁板,沿畫心外口一次裁掉上、下、左、右的飾料,裁掉的飾料要妥善保管,以備復原和補料的不時之需。
3.2 塵、水、油污漬清除和脫酸
①除塵。將待修復書畫畫心鋪在裱畫案上,使用質地柔軟的毛刷輕輕去除書畫表面的塵垢,對于塵垢結實的地方再利用排刷順著纖維或裂紋的方向刮除。
②除水漬。先將蘸水的棉棒或者濾紙分別印在顏料上,觀察其是否會出現褪色和暈染的現象,再使用50攝氏度左右的純凈水浸泡,在這一過程中如果發現褪色要及時使用膠礬水進行固色。對于水漬輕微的待修復書畫,先將其鋪在裱畫案上,再用噴壺在水漬周圍均勻地噴灑一些純凈水,最后用濾紙吸取水分,壓平畫心,放置于陰涼干燥處陰干;對于水漬較重的書畫,先將其放置于洗化池內,同樣使用50攝氏度左右的純凈水浸泡15~30分鐘,用常溫純凈水去除已被溶解的污漬,再用濾紙吸取畫芯上的水分,壓平畫芯,放置于陰涼干燥處陰干。
③去油漬。用棉棒蘸1%~2%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涂抹于有油漬的地方,大約10分鐘之后,高錳酸鉀溶液會由原來的紅色變為棕色,再涂抹2%濃度的草酸溶液,棕色又會變成淺米色,接著使用大量的蒸餾水沖洗干凈并用濾紙吸干水分,最后使用pH試紙測試,直到滿足中性的要求為止。
3.3 霉斑和污漬的清除
霉斑和污漬可謂書畫的“天敵”,采用化學藥劑去除書畫上的霉斑和污漬之前,應當先在畫心的局部做耐酸性實驗,觀察實驗紙張遇到化學藥劑后的反應,確定使用化學藥劑去除書畫上霉斑和污漬的可行性。可用以下方法去除霉斑和污漬:使用0.5%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涂抹于霉斑和污漬的地方,約15分鐘之后高錳酸鉀溶液會由原本的紅色變為茶色,再使用2%濃度的草酸溶液涂抹于同一部位,此時的茶色就會慢慢變白,霉斑和污漬輕微的書畫,一次即可清除干凈。以上操作步驟全部完成之后,必須使用大量的蒸餾水將殘留于書畫表面的藥劑全部沖洗干凈,利用試紙檢測pH值,為中性即可。
3.4 揭畫心
在揭畫心之前必須把畫心先濕透,如果是經過沖洗的畫心,應當在其沒有充分干燥之前,將畫心翻扣于裱畫案上,采用棕刷刷平裱畫案上的書畫。對于殘破程度嚴重以及質地疏松的書畫,在將畫心翻扣于裱畫案之前,應當先鋪襯一層稀薄絹,方便起案。揭裱時,先在畫心的空白地方找出容易揭起之處,結合背紙的實際情況,順著一個方向慢慢解開,能揭則揭,不能揭的地方以搓和捻的方法完成。為了有效避免原畫失去本來的神采,一般情況下不揭拖紙,對于畫心托紙已經脫落的部位,在其正面涂抹一些稀糨糊,使絹和紙黏合結實即可。
3.5 修補
對于斷裂、殘缺和磨損的書畫,在修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書畫的質地、包漿、色澤嚴格選擇補料,用刀縫沿著破損的邊緣處輕輕刮出0.1~0.2厘米的坡度,將糨糊涂抹在毛筆上,在經過濕潤后的補紙上輕輕抹壓。對于纖維拉力較弱的書畫,將畫心鋪平吸附在裱畫案上,先在水油紙上鋪一層宣紙,再將刷過薄漿水的水油脂刷在畫心上,這樣做的目的是起到固定畫心的作用。
3.6 托畫心
在托畫心時,需要找與待修復書畫材料一致或者是相近的配紙完成托畫心工作,顏色需要染成與書畫顏色相近,待托完畫心之后,要在斷裂或者是縫隙的地方貼上折條。對于柔韌程度較差的畫心可以通過干托的方式,將糨糊涂抹于托紙上,再裱于畫心的背后,但必須嚴格控制水分和上糊量。
3.7 全色
先使用顯微鏡仔細觀察書畫使用的材料、結構以及殘缺和磨損的程度,再利用比色儀觀察書畫色彩的層次,使用與之相近的材料或者顏料,結合原畫畫意補上顏色,對于不影響展覽的書畫,只需修補,不進行全色,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的風貌。
3.8 鑲覆
將揭好的畫心裁去多余的局條,再于畫心的四周鑲覆上所需的圈檔、上下隔水、天地頭、驚燕、綾小邊或通天小邊等各種材料。對于完整的原裱鑲料,鑲料清洗干凈后要妥善保管,已備下次使用;對于殘破的或者無法使用的鑲料,需要參照原鑲裱的形制、顏色、之地分別進行染配或者制作,揭下來的多余的鑲料也要妥善保管。
3.9 砑光、裝天地桿、扎帶
修復完成后,背面還需要使用川蠟和砑石一次性磨砑到位,這一過程要滿足平滑、光亮的要求,并能使接口與周邊的厚薄度均勻。重彩、絹本以及修補完成后的書畫,在砑光開始之前,應當現在裱件的下面鋪設干凈且細膩的宣紙,避免畫心遭到破損,最后裝天地桿和軸頭,在桿上鉆孔、扎帶。
3.10 建立修復檔案
書畫修復完成后,應當參照國家文物局頒發的《館藏紙質文物保護修復檔案記錄規范》建立修復檔案,翔實記錄保護修復的整個過程。
4 關于書畫修復工作傳統裝裱藝術的幾點思考
書畫修復工作中的傳統裝裱是一項復雜且責任重大的技術性工作,書畫修復工作者秉承保護文化遺產的重要使命,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書畫的現狀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并不斷探索與實踐,然后進行修復工作,使其可以長久地保存下去。書畫修復工作又是一門藝術,尤其對于古字畫的修復,更需要認真對待:①要對待修復書畫的材料、保存現狀、破損程度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②要深入解讀待修復書畫,詳細了解待修復書畫的創作背景、文化內涵,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修復方案。③修復工作者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視野,通過裝裱藝術彰顯書畫的神韻與風采。④要在全面了解書畫修復工作的體式與特點的基礎上進行裝裱。
書畫修復工作者要像醫生一樣,面對一幅破損或者殘缺的書畫,要做到對癥下藥,結合書畫的損傷程度和損傷原因采取針對性修復措施。時下,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新型修復材料不斷出現,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書畫修復裝裱水平和技術的進一步提升與完善。
5 結語
綜上所述,書畫修復工作中的裝裱環節,一直遵循著對書畫保護和裝飾的原則,如果脫離了這兩大原則,傳統裝裱藝術將會逐漸消失。因此,書畫修復工作者一定要秉承對書畫的歷史和未來負責任的態度,使書畫作品和裝裱藝術可以永遠流傳下去。以上是筆者對書畫修復工作中的傳統裝裱藝術的一些粗淺看法,如有分析不合理之處,還請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周彥軍.略談書畫裝裱修復的幾點體會[J].文化·文化產業論壇,2014(11):136-138.
[2]張登云.談書畫的裝裱[J].浙江檔案,2000(8):90-94.
[3]周景華.淺談書畫裝裱技術[J].蘭臺世界,2011(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