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伊琳 顏雄
【摘要】探索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的有機融合,構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機制,有利于構建勞動教育整體生態,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的應有之義。本文通過聚焦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的價值研究、目標制定、現實路徑、評價體系構建等內容,探究建立一個成熟的研究體系,并在實踐中實現不斷的發展。
【關鍵詞】勞動教育;思政課;協同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現代化教育體系,以及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提出意見。實際上,勞動教育一向都是我國教育學領域長期研究的熱點內容之一,高校的勞動教育研究也是方興未艾,主要集中在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價值研究、現實路徑探索以及體系構建等方面。近年來有不少學者關注到了高校勞動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內在邏輯,但目前研究成果并不豐碩,也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研究體系。
探索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的有機融合路徑,構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機制,有利于促進勞動教育整體生態構建,也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研究的應有之義。隨著我國高校思政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氛圍的不斷深入,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的研究發展必然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根據中央的有關文件精神,未來的相關研究將會結合新時代新形勢,聚焦勞動教育和思政教學協同育人的價值研究、目標制定、現實路徑、評價體系構建等內容,逐漸形成一套成熟的研究體系,并在教改的具體實踐中實現不斷發展。
一、勞動教育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抓手
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有助于實現高等教育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標。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必須重視勞動教育,加強勞動教育。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是對思政課教學理論研究的充實和深化,有助于更好地實現思政課教學目標。
構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體系,對于高校的教學和教育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一方面,充分發揮高校思政課鑄魂育人作用,有利于實現大學生勞動教育中素質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效結合,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勞動精神,促進勞動教育入腦入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拓寬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有效路徑,增強實踐性,提高親和力。
二、勞動教育是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題中之義
探究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必須聚焦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的內在邏輯,深入挖掘構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的理論和實踐價值,在勞動教育中發揮思政教育鑄魂育人作用,實現價值引領、信念堅定、精神培育等目標。在思政課教學中也要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對勞動價值的科學認識、勞動育人機制的構建等,實現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的雙向融通,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實現協同育人。
(一)明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探究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明確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高校教師應該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結合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具體實踐和對青年大學生的要求,明確構建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體系是教育的內蘊、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的需求。
(二)促進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互動融合
一方面,在思政課教學中,增加社會主義勞動觀的教育內容,以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勞動觀念;強調無產階級勞動者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的領導地位和主力軍作用,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促進勞動教育入腦入心。另一方面,把思政理論有機融入勞動教育中,在勞動教育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重視勞動教育中的理想信念的培育和價值觀的引導,旗幟鮮明、毫不含糊。
(三)構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的現實路徑
一方面,要在勞動教育中闡述思政教學鑄魂育人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課程思政的具體形式,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等思政教育導向與勞動知識、勞動技能的傳授有機融合,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形成協同育人效應。另一方面,要在思政課教學中充分體現勞動育人作用。在思政課理論教學中,通過融入勞動教育元素,讓學生感受到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都離不開廣大勞動人民,意識到勞動對于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培養勤勞、奉獻、奮斗、創新的精神,堅定青年應該在辛勤勞動中創造美好生活、奉獻社會、報效祖國的理想信念。并且,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還可以結合勞動教育的內容要求,依托高校的學科和專業特色,積極開展專業實訓、志愿服務、社會實習、勤工儉學、創新創業等活動,拓寬實踐教學的現實路徑。
(四)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
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效果的評價體系構建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學生對課程與教師的評價,二是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實際效果評價。應當根據課程內容、課程進度、實踐活動等維度合理制定評價環節,結合現代化教育手段,通過線上線下雙重途徑,構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效果的評價體系,并通過有效的反饋機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評價體系。
實際上,構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體系,難點就是要打通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的研究壁壘。以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為中心,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基礎理論、思政教育指導思想、勞動教育指導思想,以及高校教師的教學經驗,把握新時代新形勢,從教學過程中的諸多方面尋找契合點,促進高等學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的雙向融通和協同發力,為構建二者協同育人的機制打通渠道。并且,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向評價,考察協同育人效果,進一步促進教學發展,為構建高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教學協同育人機制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黨建,2018(10):4-6.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001).
[3]侯玉.勞動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20(05):167-168.
[4]李帥衛.新時期加強高校勞動教育的路徑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20,30(03):76-78.
(作者單位: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