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丹
【摘要】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新媒體技術發展應用下的產物,對于解決思政課教學困境有所幫助。高校思政課教師要切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要善于利用網絡平臺,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完成思政課教學目標。
【關鍵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高校思政課;改革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這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課教師要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思政課的改革創新。
一、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思政課堂“三低三少”問題依然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低、出勤率低、抬頭率低;學生對知識真學、真懂、真信的少。高等教育改革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不斷地深入,為高校思政課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利好方面在于:第一,使教師可以快速準確掌握學生動態,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第二,信息資源豐富,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及時獲取國內外豐富的知識成果和信息;第三,擴大思政課教學平臺,一部手機即可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教學和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然而,新媒體技術給思政課教學也帶來了諸多挑戰:第一,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不良信息極易左右學生思維,不利于思政課教學;第二,過于便利的知識獲取,極易讓學生產生網絡依賴,無法專注于學習;第三,傳統教學已經很難滿足學生需求,教師若不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很難有說服力,影響教師權威。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課前準備階段
一是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收集有關的視頻、案例等媒體資源,通過QQ、微信、學習通等平臺推送給學生,學生于課前進行知識的梳理和學習。二是教師根據需要,可劃分學習小組,一般每組5~8人,推薦小組長,教師將學習任務分配后由小組長負責督促和管理。學習任務可以是某課程某一章節的相關問題討論。例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第九章“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第一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可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資料收集、PPT制作、課堂講解,最后由教師點評。也可以提前提出問題:“你的人生夢想是什么?”小組課前討論準備,討論后在課堂上表述觀點。教師要提前制作學習任務書表格,跟蹤任務完成情況。
(二)課堂教學階段
學生課前已對知識有所了解,課堂教學主要解答學生尚未完成的知識困惑。一般情況下,首先,教師要將精心準備的授課內容以PPT、視頻等形式在課堂中展示,增強思政課堂的趣味性,提升思政課堂的吸引力。其次,學生進行課前學習成果及討論結果的展示,由小組長上臺進行PPT演示或者微視頻展示。小組長匯報完畢后,其他小組成員可對展示成果進行點評或者學習交流,鼓勵所有學生參與交流討論過程,以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和表達力。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肯定學生學習準備情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將知識點進行強化,使學生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進一步鞏固知識,營造一個富有活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課堂。
(三)課后總結階段
教師對教學內容要及時進行梳理和總結,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一步查漏補缺。做好學生平時成績的記載工作,將平時成績以考勤紀律、小組討論、小組作業等模塊進行劃分,做到課程考核公平公正公開,加大過程考核力度,摒棄通過死記硬背就能得高分的情況,使學生在思政課堂中真正獲益,使思政課起到立德樹人的現實效果。
三、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堅守思政課的政治地位
高校思政課具有價值引領作用,擔負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的歷史使命,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教學,教師都要把握思政課的政治地位不能動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對待。”因此,思政課教學內容要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努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思政課教師要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精準把控學生需求,防止片面迎合。
(二)合理安排教學環節,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高校思政課教師是教學環節的組織者,切忌“一支粉筆、一本書”灌輸式地講解,而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課前制定學習任務,以學生自學為主,注重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中讓學生主動發言、討論,培養學生的思辨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講故事、案例導入、視頻播放,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教學,并給予積極評價,從而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課堂上多設置學生討論發言環節,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教學效果會比教師單純講解好得多。
(三)注重思政課的實效性,體現時代感
信息時代使知識的獲取和教育技術的發展更加迅速,對思政課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思政課教師除了必須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知識體系外,還要對涉及的政治、經濟、法律、軍事、外交、黨史等知識有所掌握。思政課教師不僅要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還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否則,難以充分展示豐富而生動的教學內容。同時,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引經據典,善于結合新時代主旋律,弘揚優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先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展示新時代賦予的價值引領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要適應新時代理論和實踐的需要,創新應用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講好中國故事。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要破解教學中的難題,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構筑思政課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格局,使思政課更接地氣、更聚人氣。
參考文獻:
[1]馮務中.如何“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9,5(01):13-17.
[2]馬一.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行動研究——信息技術與思政課教學融合創新[J].教育學術月刊,2020(07):97-105.
[3]梁紅秀.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教學銜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8):49-51.
[4]張樂,仲麗萍.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生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策略探析[J].高教論壇,2020(09):34-36.
[5]滿鑫垚,張海濤.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41(09):140-144.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