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莉
(哈爾濱市第四醫院 藥劑科,哈爾濱 150026)
采用回顧性分析,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西藥房發生的52例高危藥品事件為研究對象,對事件發生原因,事后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進行分類、統計。
1.2.1 高危藥品管理不當資料分析
為深入探討高危藥品事件發生原因,成立了專門研究小組,組長由經驗豐富的藥劑師擔任,組員包括西藥房的若干名藥師。結合資料,52例西藥房高危藥品事件發生原因主要有3個,如下:
用藥指導不當。西藥房每天接待患者較多,藥師工作壓力較大。為了能夠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服務更多的患者,有時會存在用藥指導不詳細情況。由于患者在年齡、記憶力、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一些文化水平較低、年齡較大的獨居、孤寡老人,如果藥師沒有清楚、詳細地告知用藥次數、用藥劑量、使用方法,這些患者很有可能出現錯誤用藥情況,如超量使用藥物,導致中毒現象。
藥師自身原因。包括業務能力不過關或存在僥幸心理、疏忽懈怠等。一些高危藥品名稱相似,如A級高危藥品中的舒芬太尼注射液和瑞芬太尼注射液,個別藥師一時疏忽,將藥品名稱混淆,也會引發患者的用藥安全問題。
藥品聯合使用不當。兩種及以上藥品聯合使用時,藥師沒有認真分析多種藥物之間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有時可能會存在兩種藥物同用削弱藥效的情況,有時又可能因為兩種藥物發生反應導致患者出現中毒現象。
1.2.2 高危藥品安全管理措施
根據西藥房高危藥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訂了相應的優化方案。優化西藥房排班制度,每逢周末、節假日等患者較多時,適當增加藥師數量,提高患者接待能力。減輕藥師工作壓力,為患者耐心講解用藥方法、注意事項,避免出現用藥錯誤。對于年齡較大、記憶力較差的患者,在每種高危藥品的表面貼上標簽,醒目標注每天的用藥次數和用藥數量。加強對藥師的教育和培訓,使其全面掌握各類高危藥品的存儲條件、用藥注意事項、用藥方式方法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每周開展一次安全教育例會,強化藥師的責任意識和職業素養,保證其規范、合理用藥。如果患者同時使用2種及以上藥品,應仔細分析藥品合用是否會出現不良反應,同時還要詢問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病癥及正在服用的藥物,確保用藥安全。
評估西藥房用藥安全管理前后工作人員對高危藥品管理知識的知曉程度。評估內容涵蓋高危藥品管理制度、高危藥品目錄、用藥事項、用藥方式、藥物安全性評估等。各項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高則知曉程度越高。

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西藥房發生的52例高危藥品事件中,“用藥指導不當”27例,占51.9%,“藥師自身原因”18例,占34.6%,“藥品聯合使用不當”7例,占13.5%,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西藥房高危藥品管理不當原因分析Tab.1 Analysis of the improper causes of high-alert management in Pharmacy
通過完善西藥房各項規章制度,開展高危藥品管理宣傳和教育,取得了如下成效:高危藥品管理制度方面,對制度內容的知曉程度從(83.6±2.7)分提升到了(92.1±2.1)分;高危藥品注意事項方面,知曉程度從(78.7±3.3)分提升到(90.6±2.5)分。高危藥品目錄、用藥方式等方面,也均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對高危藥品知曉程度的對比情況Tab.2 Comparison of the knowing degree of high-alert medication
高危藥品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毒性大,存在嚴重不良反應。西藥房高危藥品種類復雜,如果使用不合理可能會對患者治療效果造成影響,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醫院西藥房高危藥品管理不當的原因主要分為3種類型,其中用藥指導不當的情況最為常見,有27例,占比51.9%。其次分別是藥師自身原因(34.6%)和藥品聯合使用不當(13.5%)。高危藥品管理中,應注意優化西藥房的排班制度,適當增加藥師數量,提高患者接待能力,向患者清楚、明確地講解用藥方式、注意事項。做好藥師常規培訓,明確各類新型高危藥品的用藥事項。通過相關培訓,藥師對藥品管理制度的知曉程度從原來的(83.6±2.7)分提升到(92.1±2.1)分,效果明顯,這說明醫院西藥房通過加強高危藥品管理、做好藥師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儲備和服務意識能夠顯著提高用藥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