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 ? ?要】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在小學教育中,班級管理就是立德樹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面對低年級學生群體的時候,如何做到“教書”與“育人”同步進行?筆者借此拙文拋磚引玉。
【關鍵詞】 ?低年級;班級管理;多措并舉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元素,而學校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教師在為學生帶來基礎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也應當為學生教授道德品質的內涵,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人格。所以,在現階段對低年級的小學生開展教育管理時,教師應當主動將德育指導放在關鍵的位置,以便學生在擁有淵博知識的同時,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個人修養,更好地融入班集體之中。
一、引導自主管理,形成良好習慣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時,教師應當意識到,學生才是自己的主導者,他們的言行舉止也只聽自己的“號令”,所以,與其教師強迫學生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應當彰顯學生的主體價值,讓學生認識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自主管理的方法,使得學生在不斷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以衛生管理來說,保持自己周邊環境的整潔,是每一個學生應當擔負的責任和義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如果我們隨意將垃圾扔在地上,不去對垃圾進行管理,那么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呢?”的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這樣做的后果,使學生意識到不對垃圾進行有效處理帶來的危害。隨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那我們應當怎么做呢?”的問題,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倡議,如有的學生提出“不要隨地亂扔垃圾”,有的學生提出“應當定期對衛生進行整理”等。之后,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并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衛生自主管理的活動中,使學生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垃圾處理習慣。
基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自主管理的重要性,讓學生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進行約束,能夠強化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助力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發展。
二、打造良好氛圍,豐富精神世界
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積極向上的環境,能夠指引學生走向健康、積極的人生,而消極、沉悶的環境,也會帶給學生悲觀的心理,讓學生受到不良誘惑。所以,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時,教師也要注重班級中的文化建設,為學生打造和諧、向上的學習環境,在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之余,為學生帶來高尚品德的“食糧”,讓學生不斷地從環境中獲得養分,從而促進自身高尚情操的發展。
比如,為了對學生進行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等精神的培養,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環境進行裝扮,以此來塑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學生可以在班級中的文化墻上張貼一些名人海報,通過這些海報展示名人賢士在求學道路上的艱苦奮斗精神,以便學生在瀏覽這些海報時,可以從中獲得養分,并將這些名人看作自己學習的榜樣。其次,學生可以張貼一些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體現“努力”“奮斗”等元素,使學生從這些話語中受到鼓舞,更加堅定學習的信心,克服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最后,教師也要組織學生以堅韌不拔、艱苦奮斗等精神為主題,進行黑板報的制作,進一步打造教室中的拼搏氛圍,督促學生形成相應的意識。
教師組織學生參與教室的裝扮,并根據德育主題進行名人事跡的張貼,以及黑板報的制作,能夠有效打造教室中的德育氛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三、做好家校溝通,全面德育指導
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從來不是教師和學校單方面的責任,家長在其中也扮演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也信服家長,并且愿意接受家長的指導。所以,教師應當主動建立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向家長講述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的重要性,使家長配合學校工作,一起對學生進行高尚品格的管理,幫助學生加深對道德品質內涵的印象,使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都可以表現出高尚的品格。
比如,教師可以從線上溝通和線下溝通兩種形式出發,建立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具體來說,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和校園開放日的機會,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線下交流,為家長講解德育的重要性,使家長意識到低年級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從而主動地跟隨教師的腳步,一起對學生進行德育管理。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即時通訊技術,建立與家長之間的線上溝通形式,將學校的德育教學主題及時地告知家長,以便家長可以從家庭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出發,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管理,促使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的配合下,更好地發展道德品質,形成高尚的個人情操。
顯而易見,教師采用多種形式建立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渠道,能夠真正打造全方位的溝通形式,讓家長和教師在溝通中更好地圍繞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情況進行討論,從而促進低年級學生高尚品格的形成。
總而言之,對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德育管理,對學生未來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教師應當抓住滲透高尚品德的黃金時期,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