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為了書法文化的有效傳承,在群眾中進行書法學習的普及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可作為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有效策略全面推進。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關注和研究這一問題既是責任也是義務。但由于種種原因,在大多數地區書法學習推廣活動成為一種形式,書法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提高群眾對書法的認識和學習勢在必行。
關鍵詞: 群眾書法普及 特點 策略
一、引言
隨著教育的深入發展,書法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認可。如何繼承和延續我國的這一文化藝術瑰寶,以及如何使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發揚光大,確實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和探索的。筆者根據自身工作實踐總結一些經驗,以吸引更多有識之士參與研究,共同推動書法普及。
書法是我國獨有的傳統文化,學習書法的好處不僅僅在于“實用”性,還能通過這一過程鍛煉毅力、提高審美。書法普及的意義就像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主要是通過人們對書法的了解和學習,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享受傳統文化帶來的樂趣。書法普及的目的并非要在短期內培養出書法大師,但其營造的全民學習氛圍卻是大師產生的必要條件。書法普及的發展是長期的。在此期間,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困難就是如何向大眾傳達書法的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業余生活越來越豐富。而書法作為高雅藝術能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在電子產品充斥社會的當下,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健康的業余文化生活。書法的普及就是讓更多的人享受書法藝術教育,觀察書法之美,領略書法之美,最終創造出書法之美。書法藝術能夠幫助人們從審美的角度,欣賞書法的獨特美感,包括文字的特殊韻味和濃烈的筆墨內涵美。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在當前與各國的文化交流中,書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國人首先要了解并繼承本民族的書法藝術,學習時一定要注意準確性和完整性,以便其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盡管現代先進技術可以批量保存、印刷和出版中國書法藝術經典,但中國書法藝術的精髓依然需要我們從精神上延續。通過了解和臨摹大師的書法作品,我們可以洞悉其不同書法風格的神秘和樂趣,這也是書法學習的第一步。
二、書法普及的意義
(一)學習書法有保健功能
許多現代醫學專家通過大量的實踐和研究證明,書法的功效在眾多延年益壽的活動中名列前茅。一個人在練習書法時,必須徹底放松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內心的情緒,才能將自己的力量充分釋放到底。在練習書法時,他可以將筆墨完全注入紙中,使其能夠力透紙背,享受極大的藝術樂趣。這個過程對身體的所有器官都特別重要,特別是對于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其效果不亞于練太極。縱觀歷史,許多古代書法家都比較長壽。據史料記載,唐代楷書大師柳公權享年87歲,初唐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虞世南享年80歲。在技術落后、醫療水平低下的社會條件下,這些著名書法家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老壽星了。近代,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等著名書法家都活到九十歲以上。因此,長期的書法鍛煉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民的體質,使我們的身心更加健康。
(二)學習書法可以促進我國傳統文化傳承
雖然漢字的形式隨著時間的更替會有一些變化,但是漢字記錄和交流的主要作用一直沒有改變,從古至今,我國許多的歷史和文化都被漢字書寫記錄下來,以供后人欣賞。我國傳統文化在書法方面體現得淋漓盡致的就是唐代著名書法家顏真卿,他的威嚴忠義在書法作品中也體現出來,后來世人只要談論起他和他的作品以及當時的戰爭,不免會提及他的愛國情懷,我們的學校教育也提倡要學習他的愛國主義,學習他的英雄氣概,學習他的大義。由此可見,我國的書法不只是一種技巧,更是我國一種特有的文化,里面包含著一定的人文精神。經過長期的訓練,書法練習者的藝術修養特別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必然會得到提高,從而有效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三、書法藝術的主要特點
(一)書法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沒有文化斷層的國家,漢字一直貫穿于我國歷朝歷代的歷史和文化。書法將文字記錄下來,一筆一畫都是從千年前流傳至今。作為中國人,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去繼承和傳播書法藝術,讓書法成為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一些外國友人想要了解我國文化也可以推薦他們從書法開始。現階段書法的傳播還存在一定問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將中國書法藝術傳承下去,也是對世界寶貴文化的保護。
(二)書法體現了中華文脈的延續性
書法是我國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文字記錄是主流,人們用書面記錄事件和傳播思想文化。漸漸地,人們開始用書面形式來記錄他們的內心世界,結合了儒、釋、道文化進行著述,以及使用書法來表達人的情感與社會變化。時代的發展使文字的形式也變得豐富多彩,特別是秦朝統一文字后,小篆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熊稟明先生說,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真正精髓。由于歷史上戰爭等的影響,書法的發展曾一度受到了巨大的阻礙,影響了發展進程,同時,現代通信和信息高度發達的背景下,書法的實用功能某種程度上在下降,也阻礙了其普及和提高。但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書法藝術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提高。這不是偶然的。歷史的發展證明中國書法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無論什么時代或環境,書法符號承載著中國獨特的文化內涵,給人們以精神和人文關懷,中國文化的核心系統可以保存和延續。
(三)書法具有民族審美的獨立性
眾所周知,中國畫曾面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后經我國眾多畫家對其進行中西方風格的融合,成為現在中國畫兼容并包的風格。此外,傳統的戲劇、音樂和文學在對外交流中也面臨著對不同國家藝術風格的借鑒。而中國書法與西方藝術之間沒有明顯的沖突,不存在爭議,是具有民族審美藝術獨立性的。
四、群眾書法學習和普及的有效策略
(一)重視書法教學的方法,以達到有效的指導作用
書法藝術環境的創造首先是氛圍的創造,這是對群眾學習書法的外界影響因素;此外,更重要的是激發群眾學習書法的內在因素,即書法教學指導方法。因此,群文工作者要關注對群眾的書法教學方法,要知道不同的教學方法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群眾的進步突飛猛進。要根據群眾書法學習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緊密結合書法理論與實踐。通常書法理論知識的傳授時會使群眾感到無聊,因此,我們的宣傳人員在關注教學效果的同時,應讓群眾從欣賞的角度來了解書法文化,可從簡單的寫法入手,讓他們體驗學習書法帶給他們的滿足感,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書法筆畫的術語起重筆、回鋒,等等,對于初學者來說可能難以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使用更多有趣的隱喻來解釋這些術語,以提高群眾的興趣,并使他們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二)積極開展多樣的全民書法活動,鼓勵書法普及
社會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在日常工作中人們最常用的是電腦輸入方式而不是手寫方式。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更應該懷著緊迫感來繼承書法藝術。傳承的重要方式就是普及,書法的發展必須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這方面,浙江省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浙江省群眾書法培訓活動十分活躍,主要由文化館、少年宮等社會機構推動。開展這種教育活動的優點是資源集中、針對性強、靈活性強,書法普及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在基層開設免費書法集體培訓班,從高校和社會藝術界邀請具有一定知名度或較高技能的書法教師和從業者擔任免費書法班教師,促進了集體書法人才的培養,為書法普及工作帶來很好的開展效果。
(三)設立專門的書法教學場所
書法課程應有專門的教學場所,最基本的是要有場地防止寫毛筆字時濺墨的可能。而且現代書法的書寫規模比較大,對尺寸的大小也有一定的要求,是普通教室所不能滿足的。在滿足基本寫作要求的基礎上,還應布置好書法教室,優美的環境可以激發群眾的情感共鳴,有利于傳統書法藝術審美的普及。練字時,應將毛氈放在桌上,再將筆、墨、紙、硯等書寫工具放在桌上。這時,群眾可以拿著柔軟的毛筆,蘸著墨汁,把內心對美的追求灑在宣紙上,隨著字的大小、重量、長、寬、粗、直、高、背、干的變化,創作出優美的書法作品,堪稱情感繪畫和無聲音樂。除了在開展書法教學外,還應設計形式多樣的書法活動。如成立書法協會,組織書法家講學,開展書法比賽,組織春節期間寫春聯等,形式多樣的書法活動不僅可以提高群眾的書法水平,更可以檢驗書法教學的成果,推動書法的進一步普及。
五、結語
綜上所述,書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當前的書法普及要以群眾為基礎。在群眾書法普及中雖然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群文工作者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解決我們面對的困難。希望本文的建議能對相關研究者有所助益,為群眾書法學習與普及工作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麗云.淺談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J].藝術評鑒,2017(24):47-48+65.
[2]許靜.淺議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J].藝術評鑒,2016(03):26-27.
[3]李茂藩.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發展[J].中華少年,2016(12):294.
[4]高艷艷.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J].大眾文藝,2014(16):17.
[5]楊剛.論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8(12):209.
(作者簡介:江祖雄,男,大專,清流縣嵩口鎮文化服務中心,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