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也日趨增加,傳統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進程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尤為重要。打造高素質的文化隊伍,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作用不言而喻。文化與群眾間需要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群眾文化工作者正是這座橋梁。構建和諧社會,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也是群眾文化工作者的根本任務。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進程中如何來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是擺在群眾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個問題。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建設 文化隊伍
一、群眾文化隊伍自身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現在有些群眾文化隊伍中,很多成員由于各種原因,還沒有完全跟上時代的發展,滯后于文化的進程,已經嚴重影響了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這就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問題,也是以后一段時間內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首先比較突出的是專業技能差、特長少,沒有發展前景和規模。這一點在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單位表現得尤為突出。這就需要我們文化部門通過專業的定期培訓,使整個文化隊伍無論在素質上還是在技能上,無論是“質”還是“量”都有新的突破和飛躍。這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需要長期堅持學習,從根本上取得行之有效的成果。作為負責群眾文化的業務主管部門也要有一個逐步吐故納新的過程,要不斷引進新人、發展新人,打造一支具有活力和時代感的文化隊伍,使發展文化事業的隊伍從整體上邁上新臺階。
其次是知識落后、缺少創新。在信息化時代,新的媒體、載體與合成技術不斷出現,如果不能很快地運用這些新的文化傳播手段,缺乏創新精神和時代精神,那將與時代脫軌,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群眾文化需求。這樣的文化隊伍沒有發展可言。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就會落后,落后的結果就是被時代拋棄。
再次是缺少組織策劃能力。當前,很多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要有專業人員進行業務輔導,還要有群眾文化工作者組織、策劃、整合并推出,這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才會有聲有色,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也能真正地使廣大群眾從文化層面上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共享文化惠民的陽光雨露。
而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恰恰是組織策劃能力強的綜合性人才。一些傳統節日來臨時,群眾文化工作者往往都會精心準備策劃大量的文藝節目。但是,每一次的節目基本沒有改變,群眾看到的是在不同節日循環播放的節目。沒有發展和創新,精彩的節目被群眾熟知后也會覺得寡淡無味。群眾文化工作者只有在不同時期創作不同的作品,從不同視角大膽創新,使節目具有地域特色和亮點,群眾才會關注,基層群眾文化事業才會有發展。群眾對舞臺的認可,就是對文化工作隊伍的認可,這也是當地群眾文化整體提高的標志。
二、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
(一)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
群眾文化工作者應具備良好的素質,做到談吐文雅、舉止文明、為人謙遜。素質和內涵是一個人的內在美,骨子里透著一種氣質,讓人從心里折服。群眾文化工作者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文化特有的氣質,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要根據時代需要和國家對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將中華傳統美德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用自己的行動感化周圍的人,用自己嫻熟的理論、技能宣傳黨的群眾路線,潛移默化地感染人、教育人。
(二)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具備聯系群眾的能力
要及時了解群眾所想、所需,用心去了解他們,然后盡己所能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問題。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各方面的才能,無后顧之憂,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現出來。
經常深入到群眾當中去,了解不同群眾的不同文化需求,例如,哪些群眾喜歡健身舞,哪些群眾酷愛樂器演奏,哪些群眾擅長繪畫或書法,哪些群眾愛好文學創作……針對群眾的不同需求,群眾藝術館、文化館、文化站就要利用免費開放場所為他們提供優質服務,為他們營造良好的文化娛樂氛圍,搭建才藝展示的平臺,讓群眾特長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群眾在娛樂中陶冶情操,進而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榮譽感。
最后要具備協調、溝通、組織能力,帶動更多人融入群眾文化活動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發展的今天,農村文化大院、社區藝術團、廣場舞隊、文學創作小組等不斷涌現,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已被廣大群眾認可并積極參與,群眾業余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充分展現了群眾文化的魅力,這就需要打造一支具有協調、組織能力,輔導水平過硬,不斷學習提升的高素質文化隊伍,如此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每個成員才能真正成為黨的惠民政策的傳播者和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引導群眾文化活動健康、有序發展。
(三)要用一流的服務推動文化發展
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堅持黨的“二為”方向。一是做好組織和后勤的各項工作。組織一些特色鮮明、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活動,開展系列書畫作品展,舉辦各種文學創作征文大賽,積極籌備活動所需的材料和用品,為活動組織實施提供全面的后勤保障。讓群眾參與文化、感受文化、共享文化。二是做好群眾工作,努力做到“三個一”,即一杯熱茶、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杯熱茶就是為前來辦事的群眾倒一杯熱茶,暖其身、靜其心,減輕他們發泄不滿的情緒,形成坦誠交談的氣氛,避免矛盾激化升級;一句問候就是對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群眾進行問候,詢問他們對活動環境和活動形式是否滿意,問候他們的身體狀況,問候他們的心情如何等,讓群眾感受到群眾文化工作者的關心,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文化工作者是服務群眾的“孺子牛”。親切和諧的交流有家的溫馨,更有助于群眾文化工作者服務群眾工作的開展;一個微笑就是在交流中讓群眾沒有距離感,對在活動中有所突破的群眾給予微笑和鼓勵,讓參與活動的群眾有親切感、成就感,讓他們更樂于參加、支持、認可各類活動,并讓他們擔當起主人翁的責任,吸收積極分子成為群眾文化志愿者,帶動更多人共同提高、發展,讓所有熱愛群眾文化的群眾有歸屬感。FAE296FA-3BE1-40EA-A024-E32BF02FC6F2
(四)要緊隨時代發展步伐
緊緊圍繞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總目標,遵循“三貼近”原則,全力服務群眾文化活動。群眾文化工作者要以全面愉悅群眾身心為出發點,唱響文化發展的主旋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文藝工作者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鮮明的群眾觀點、強烈的時代觀念、正確的價值理念,送去文化服務,豐富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播撒文化種子,通過教、學、幫、帶,培育一支優秀的文化隊伍。認識到文化興國的重要性,認識到文化是推動發展的內動力,是增強團結、凝聚力量的根基,要把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全民思想道德意識,進而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幸福,最終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五)要保證群眾文化健康有序發展
當前有些人對廣場健身舞存有偏見,某些地區還存在低俗文化,這些都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盡心竭力地去維護,去正確引導。首先是對低俗文化的管理。個別地方的群眾沒有正確理解文化的實質和內涵,為此,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做好文化督查工作,利用網格管理,時時了解各地區文化發展狀況,對低俗文化進行有效制止,堅決清除低俗文化生長土壤。其次是消除人們對廣場文化的偏見。從參加文化活動人員入手,增強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讓他們自我約束,不擾民、不炫耀。那么群眾文化工作者就要提高素質,在活動形式設計、活動時間選擇上下功夫,不僅讓群眾接受認可活動,更要讓不參加活動的群眾也喜歡、認可廣場文化。讓群眾從心里消除偏見,并能從心里認可廣場文化,進而參與活動,讓他們也能以廣場文化為榮,使廣場文化成為城市文明進步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群眾文化具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特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形式,群眾文化工作者要讓更多群眾享受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共享文化資源,使群眾文化活動寓教于樂,寓教于美,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群眾文化工作者還要不斷擴大陣地、拓寬范圍、壯大隊伍,將群眾文化活動從城市延伸到鄉村。為了全民素質的提高,為了全民的身體健康,為了全民的身心愉悅,要全力做好群眾文化建設,打造高素質、有創新能力的文化建設隊伍。
三、結語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打造一支高素質文化隊伍,首先是行之向,心之向。良好的言行才能更好地帶動其他人。因而,群眾文化工作者不能養尊處優,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而要尊重他人。文化服務體系本身就是素質與涵養的體現,本身不具備素質和涵養,再高的文化也只是表面,沒有真正學到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真正的內涵,在文化面前還是失敗者。群眾文化工作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用一流的服務推動文化發展,緊隨時代步伐,保證群眾文化活動有序開展。要踐行“三牛精神”,把公共文化做強、做大,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文化隊伍。
(作者簡介:廉玉,女,長春市九臺區文化館調研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劉月嬌)FAE296FA-3BE1-40EA-A024-E32BF02FC6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