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戰“疫”過程中鑄就了以愛國精神、戰斗精神、奉獻精神、團結精神、科學精神、擔當精神為內涵的新時代“抗疫”精神。新時代“抗疫”精神有著強烈的價值旨歸,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民族精神的養分,融入了當代國家和人民的時代精神特質,彰顯了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是中華民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精神的結晶,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關鍵詞:“抗疫”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
中圖分類號:D6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5-0091-03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出現猶如一場毫無硝煙的戰爭悄然打響,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面臨難度最大的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疫情危機面前,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在抗疫實踐中催生出不朽的精神力量,愛國主義精神、戰斗精神、奉獻精神、團結精神、科學精神、擔當精神,共同構成“抗疫”精神的核心內容,內涵豐富、意義深遠,渲染著我們的精神世界,是偉大民族精神的薪火相傳,是時代精神的凝結熔鑄,堅定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和生命力的自信,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氣質和人民的精神品質。弘揚新時代偉大“抗疫”精神,對于激勵我們取得“抗疫”最后勝利并提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大有裨益。
一、新時代“抗疫”精神的科學內涵
偉大精神引領偉大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進抗擊疫情常態化工作中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1]。疫情發生以來,從黨中央到地方,全國十四億中華兒女上下同心、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孕育出閃耀的“抗疫”精神,凝聚了中華民族磅礴力量,是全黨和全國人民最終打贏這場阻擊戰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支柱,它具有豐富且深刻的科學內涵,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寶藏,是中華民族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
愛國精神是中國“抗疫”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此次疫情防控阻擊戰把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再次進行洗禮、升華,是我們最終打贏這場保衛戰的強大力量源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國不是抽象的,是具體的,現實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感態度,是為國家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的擔當與使命。”[2]愛國不是盲目跟風的口號,厚植愛國主義精神,要用實際行動去點亮愛國之星。抗疫時期,愛國這兩個字在這場大戰大考中切實轉化為堅強而有力的行動。正是因為對這個國家和人民深沉的愛,耄耋之年的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披掛上陣,沖到最危險的抗擊疫情第一線。醫務工作者、三軍將士、共產黨員、工人、志愿者等不計其數的人民英雄放棄與親人團聚的時光,無懼被病毒感染的風險,沖鋒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奏響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旋律,他們的精神與行動是激勵中國人民不斷前行的力量,使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在戰斗中蓬勃生長。
2.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
斗爭精神是一種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自成立就銘刻著斗爭的烙印,在斗爭中贏得生存、獲得發展、成就偉業。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斗爭精神培育,指出:“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危難挫折中成長,在攻堅克難中壯大。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是中國共產黨人鮮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們的政治優勢。”[3]在面對危機時,中國共產黨人唯有以斗爭精神奮勇搏擊、披荊斬棘,才能扛起如山的責任,只有發揚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斗爭精神,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富強。斗爭精神為此次抗疫斗爭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疫情防控是一場在新時代背景下具有新歷史特點的人民斗爭,全力打贏這場戰疫,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戰場上的指揮員和戰斗員,從當前的成效可以看出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社會各界以戰斗思維、戰斗狀態、戰斗方式應對疫情,軍隊醫護人員聞令而動、雷厲風行、迎難而上,始終沖鋒在第一線、戰斗最前沿。黨員主動請纓當先鋒,把疫情戰場當成錘煉戰斗精神的大熔爐,彰顯了新時代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戰斗精神,在抗擊新冠肺炎戰場上交出新答卷。
3.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奉獻精神
奉獻精神是抗擊疫情的根本動力。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的鮮明底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正是各行各業、千千萬萬的奉獻者以事不避難和無私奉獻的行動,支撐著一個又一個宏偉目標付諸實現,不斷譜寫歷史新篇章。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千千萬萬的堅守者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的安全不顧個人安危、甘于奉獻,擁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和勇氣。在湖北省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癥,依然堅持帶領全院醫護工作者夜以繼日戰斗在抗擊疫病最前沿;為了支援湖北戰勝疫情,河南省濮陽市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王海明,瞞著待產的妻子奔赴武漢戰疫;李文亮、鄭勇等為了抗擊疫情犧牲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用犧牲詮釋中國共產黨人應有的精神力量。他們義無反顧沖向疫情防治最前沿,用行動書寫著令人感動的戰疫奉獻篇章,筑起了阻擊病毒的銅墻鐵壁,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
4.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
團結精神是抗擊疫情的關鍵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始終堅持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4]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遭遇的苦難也不計其數,每當國難當頭,總會有中華兒女挺身而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攻堅克難,正是這種團結精神,中華民族才能克服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面對疫情防控的艱巨考驗,中國人民在這場災難面前發揮了應變能力,分工協作、井然有序,成功地度過了危機。中國人民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精神使中國局勢逐漸好轉,同時也向全世界彰顯了中國團結的力量。
5.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抗擊疫情的決定性力量。科學精神是人類在探索真理路上的精神產物,是當下社會各種實踐活動得以展開前行的精神遵循。愛因斯坦曾說,“科學的不朽榮譽,在于它通過對人類心靈的作用,克服了人們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5]科學精神是當之無愧抵御困難的盾牌,科學是人類史上抗擊各種疾病和瘟疫最強有力的武器,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是人類對歷史深刻總結的最寶貴精神財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首場阻擊戰,不僅是對科學利器的更好運用,同時中國人民生動詮釋了科學精神的實質和真諦。疫情發生后,科學家們秉持尊重科學的態度、依靠科學快速分離出毒株,為病毒檢測、研發疫苗做出巨大貢獻。黨和中央政府以高效的科學思維、尊重科學規律判斷形勢落實疫情防控各方面,用實事求是的中肯之言敦促著防疫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人民群眾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用科學態度自覺提高防范意識。抗擊疫情的最終勝利是全國各族人民對科學精神的嚴格堅守,匯聚起戰勝疫情的堅實力量。
6.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擔當精神
擔當精神是我們黨從歷史中傳承的優秀品質。中華民族是重信義、講情義的智慧民族,一直以來以親仁善鄰、協和萬邦作為處世之道,在自身發展同時也大力幫助其他人發展。敢于擔當是中國共產黨人所擁有的重要精神特質,實現中國夢需要人民擁有擔當精神,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格局下更需要大國擔當精神。中國戰“疫”,彰顯了中國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強領導和正確決策挑起大國擔當精神。疫情初期,中國第一時間以負責任的態度向世界發布真實疫情消息,向世界衛生組織以及相關國家主動分享治理經驗、提供相應政策和可靠依據,與世界各國攜手展開疫苗研發,向全球范圍內打贏疫情防控戰凝聚力量。同時,疫情初期許多國家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當中國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向疫情發生嚴重的地區派送物資、派送醫療隊。“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6]……是我們真摯情感的表達。外國友人評價:“中國不僅在為自己的人民抵御病毒,還在前線為全世界奮斗。”[7]中國抗擊疫情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已有一百多個國家領導人來電來函慰問,稱贊中國抗疫是對世界防疫的重大貢獻。在這場戰“疫”中,中國以行動詮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以行動踐行阻止疫情蔓延的大國擔當精神。
二、新時代“抗疫”精神的價值旨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8]在這次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中所彰顯的“抗疫”精神,既是對中華民族優秀精神的繼承,也是時代精神風貌的深度熔鑄,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是推動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后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
1.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民族精神的養分
中國偉大“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升華,在幾千年的社會發展歷史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其中的自強不息、愛好和平等是民族精神的精華所在,它是中國賴以長久生存和發展的強大精神支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的人民。”[9]五千多年來,中華兒女在長期奮斗中形成和培育起來的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的強大騰飛和世界文明進步提供了精神動力,縱觀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經歷過眾多磨難但從未被壓倒過,相反不斷在苦難中成長、愈挫愈勇在磨難中奮起前進,正是由于偉大民族精神這一重要法寶鼓舞和激勵。“抗疫”精神就是這種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它吸收了中國共產黨在帶領人民革命、建設、改革時期形成的民族精神養分,如建黨時期的紅船精神、革命建設時期的長征精神與雷鋒精神、改革開放后的抗震救災精神與女排精神等,這些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最鮮明標識,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友愛,勇于奮斗等精神品質集中展示,也是中華民族在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困難中不斷傳承和延續的紅色精神,是中華民族強大生命力、凝聚力和創造力的不竭源泉。
2.融入了當代國家和人民的時代精神特質
中華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應當與時代同行、與實踐共進。顯而易見,作為戰勝疫情的精神動力和重要法寶,是中華民族精神與新時代精神的生動結合,不僅是對民族精神氣節的彰顯,也是對時代精神的深度展現。從現實來看,“抗疫”精神反映了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戰勝磨難、勇于進取的時代精神,融入了當代中國人民新時代眾多優秀精神特質,其中所展現的家國情懷、科學精神、擔當之志、人文素養等既有著深沉的歷史厚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如英勇無畏、敢于斗爭、追求真理等時代品質,鑄就了以奉獻精神、科學精神、戰斗精神、擔當精神等為主的偉大時代精神。這次抗疫斗爭,舉國上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黨心軍心民心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生動詮釋了偉大的時代精神。這一時代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率領全國人民在信念、意志、品格、作風等方面精神聚合的反映,是我們最終戰勝疫情的不竭動力,必將有力激發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3.彰顯中國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向心力凝聚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0]文化自信是對中華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先進性和生命力的自信,是一個民族在面臨風險挑戰時擁有的精神動力之源,事關國家命運興衰、民族是否具有向心力凝聚力。面對這一場疫情大考,黨和國家帶領人民攜手書寫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強大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世界提供中國抗疫方案,在做好本國疫情常態防控前提下,力所能及向世界各國提供援助和支持,這種攜手合作、協和萬邦的精神既展示了中國文化之美,也彰顯了在困難面前中國人民異域支持和無比珍貴的溫暖,增強了文化自信的世界認同。“湖北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必勝”,這些響亮口號顯現戰勝疫情必將勝利的信念和信心,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這種信念和信心來源于具有黨的領導和中國制度優勢,來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來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自信的堅實基礎,同時文化精神的力量推動物質層面和制度條件發展。此次疫情斗爭使我國民族精神得以提升和升華,中國人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自信與自豪精神力量增強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國文化必將以更加昂揚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4.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新時代“抗疫”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生動實踐中催生出的強大精神力量,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種制度優勢主要體現在黨領導一切的制度優勢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關懷,也是“抗疫”精神的價值取向。疫情發生以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迅速做出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充分發揮黨縱覽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堅定信心、科學防治,采取了最全面、最精準、最徹底的防控措施,使全國上下凝聚成抗擊疫情的團結力量,經過攻堅克難、不懈努力的斗爭,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局勢出現好轉,取得了疫情防控階段性戰略成果。在抗擊疫情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做出指示,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11]。黨中央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努力讓每個病人得到有效治療,盡最大努力把留在海外的中國公民包機接回,同時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推動國際合作,踐行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與擔當,維護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詮釋了人民至上的真摯立場和價值關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體現,是新時代“抗疫”精神最基礎、最根本、最可靠的制度支撐,是弘揚新時代“抗疫”精神的最長久動力。
“偉大實踐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實踐”,疫情防控斗爭還在繼續,抗疫斗爭全面勝利還需時日。我們必須在抗擊疫情斗爭中鍛造偉大中國精神,凝聚萬眾一心的強大力量,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關鍵節點,需要發揚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不怕犧牲、勇于奉獻、共克時艱的偉大“抗疫”精神,以抵御當前重大挑戰和考驗,要落實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有條不紊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其他工作,堅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以偉大“抗疫”精神為支撐,匯聚成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最終一定贏得戰“疫”勝利,為最終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邁出堅實一步。
參考文獻:
[1]劉光明.在疫情防控斗爭中彰顯偉大中國精神[N].人民日報,2020-04-07.
[2]魏泳安.中國精神教育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7.
[3]孫慶聚.弘揚偉大的“抗疫”精神[N].人民政協報,2020-03-26.
[4]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J].黨建,2018(04):4-7.
[5]李醒民.論科學中的人性意蘊[J].社會科學戰線,2013(09):1-33.
[6]新華社中央新聞采訪中心.2020全國兩會記者會實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7]曠思思.中國戰“疫”彰顯大國擔當[J].紅旗文稿,2020(04):19-20.
[8]劉波.習近平新時代文化自信思想的時代意涵與價值意蘊[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8(01):97-104.
[9]趙靜.論“四個偉大”精神的歷史內涵與實踐價值[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3):68-73.
[1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李靜,劉鴻暢,李瑞娟.習近平關于人民健康重要論述的科學意蘊與現實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2):4-7.
收稿日期:2020-08-19
基金項目:重慶市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資助(CYS20062)
作者簡介:王瀟(1995-),女,四川閬中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