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 陳民



摘要:目的 應用meta分析以脾論治高脂血癥的療效進行評價。方法 利用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中國生物數據庫(CBM),PubMed,Embace,Cochrane進行計算機檢索獲取所有與脾類治法相關文獻。采用Rev man5.3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 8個隨機對照試驗分析結果顯示,在臨床有效率以及TC、LDL-C、HDL-C生化指標上,以脾論治高脂血癥與他汀類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亦無發表偏倚存在。在中醫證候有效率以及TG上,以脾論治高脂血癥的效果優于他汀類,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脾論治高脂血癥有一定的臨床療效,且與他汀類相當,在改善中醫證候上,優于他汀類,不良反應較小。由于納入文獻數量,文獻質量等原因限制,仍然需要更多的嚴謹的臨床隨機對照(RCT)實驗進一步驗證。
關鍵詞:以脾論治;高脂血癥;臨床療效;meta分析
中圖分類號:R58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1)04-0013-06
Meta-Analysis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yperlipidemia Treatment with Spleen Theory
PAN Xue1, CHEN Min2
(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 China;2.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pply meta-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pleen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Methods: All related spleen treatments literature was obtained by using CNKI, Wanfang, VIP, CBM, PubMed, Embace and Cochrane to perform computer retrieval and the data analysis was made by Rev man 5.3 software. Results: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8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howed that the spleen-based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was equivalent to statins in 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of TC, LDL-C, HDL-C, and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re is no publication bias. In terms of the effective rate of TCM syndromes and TG, the spleen theory was better than statins in treating hyperlipidemi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by the spleen theory has a certain clinical effect, which is equivalent to statins. It is better than statins in improving TCM syndromes and has less adverse reaction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number of included literature, the quality of the literature and other reasons, more rigorous 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experiments are still needed for further verification.
【Key words】Treatment with spleen; Hyperlipidemia; Clinical effect; Meta-analysis
高脂血癥則是由脂肪代謝異常形成的,可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或兩者兼有。高脂血癥的危害包括腦梗死、腦軟化、腎梗死、冠心病、下肢動脈梗塞等。而我國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相當之多[1]。目前他汀作為西醫降血脂藥物當中的一線藥物,其不良反應有失眠和皮疹,橫紋肌溶解,肝炎、以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所以尋找更多安全有效藥物治療高脂血癥以求能夠更好的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成為目前的迫切需求。
對于高脂血癥的認識,古代文獻并沒有記載血脂一詞,但是古代文獻中關于 “膏脂”的描述與血脂比較相似[2]。脾主運化,具有升清降濁,輸布精微的功能。脾臟的運化主宰著人體精微物質的生成、吸收和轉輸過程,脾是人體物質和能量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脂質代謝的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3]。水谷精微的轉輸與脾密切相關,脾氣充足,則膏脂運化得當濡養全身。脾氣不足,則會產生膏脂過剩,進入血脈,從而形成血脂[4]。以上種種都說明了脾的運化功能是脂質代謝的關鍵[5]。中醫藥治療高脂血癥的具有安全性高,辨證等優勢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6-8]。所以本文從以脾論治出發探討中醫藥治療高脂血癥的有效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來源
1.1.1 入選標準 (1)文獻研究類型:以脾論治的方藥,包括健脾、補脾、運脾、理脾之類的治法的方藥,干預高脂血癥的臨床隨機對照(RCT)試驗,無論是否采用盲法。(2)研究對象:符合高脂血癥的診斷標準,或者既往診斷為高脂血癥。(3)干預措施:治療組只采用以脾論治的中藥方藥。但對于劑型不限。對照組只采取他汀類進行治療。(4)結局指標:必備指標:臨床的血脂總有效率、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非必備指標:中醫證候有效率。
1.1.2 排除標準 (1)采用動物實驗的文獻。(2)試驗中未明確分組方法,試驗采取非隨機分組方法的。(3)治療組采用除以脾論治為主的中藥方藥之外的其他方法治療;試驗采用針灸,艾灸等治療方法。對照組采取了除他汀外的治療方法。(4)研究設計不合理。
1.2 文獻檢索以及質量評價
1.2.1 通過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PubMed、Embase、Cochrane圖書館。中文檢索詞:“高脂血癥”“高脂蛋白血癥”“血脂異常”“血脂高”“健脾”“脾”等;英文檢索詞:“hyperlipemias”“hypertriglyceridemia”“dyslipidemia”“spleen”等。檢索日期為2015年1月—2020年7月。
1.3 統計學方法 利用Revman 5.3 軟件對結局指標進行結果分析。運用軟件進行各研究間的異質性分析,若檢驗結果P≥0.1,I2≤50%,則表示異質性檢驗結果有統計學意義,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若P≤0.1,I2≥50%,則表示異質性檢驗結果無統計學意義,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 對于臨床療效判定上,顯效、有效、臨床控制合并為有效。對于臨床療效以及中醫證候有效率用二分類變量進行分析。血脂各項指標,包括TC、TG、LDL-C、HDL-C則采用連續性變量進行分析。漏斗圖進行偏倚檢驗。
2 結果
2.1 文獻篩選流程 本研究共檢索出相關文獻547篇,檢索文獻利用EndNote軟件進行篩選。所有檢索的文獻先由兩個人進行獨立檢索,如果遇到分岐尋求第三人士的幫助,最終納入8篇文獻。篩查流程見圖1。
2.2 納入文獻的情況
2.2.1 文獻基本情況 共納入8篇文獻[9-16],經篩選的文獻符合納入標準,均為隨機對照試驗。所有研究共納入人數610人,文獻基本情況如表1。
2.2.2 文獻的質量評價 利用改良Jada量表對8篇文獻進行質量評價,由兩名專業人士進行評價,如果遇到分歧,找第三人士進行評價。使用隨機分配方法得1分,使用隨機分配,并且描述隨機分配方法得2分,分配隱藏不清楚得1分,未采用雙盲或設盲方法不恰當得0分,描述了撤出或退出的數目與理由得1分,未描述撤出或退出的理由得0分。4~7分為高質量研究,1~3分為低質量研究。總共8篇文獻5篇得分3分為低質量研究,3篇文獻得分4為高質量研究。文獻的質量評價情況見表2。
2.3 meta分析結果
2.3.1 以脾論治高脂血癥的臨床有效率的meta分析 本次研究的8篇文獻,經過異質性檢驗(Chi2=9.02,I2=22%<50%m)且Q檢驗的P=0.25>0.1,提示本次研究選擇的文獻之間具有同質性,可以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5個研究匯總結果[RR=0.98,95% CI(0.91,1.05),Z0.50,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以脾論治高脂血癥與比他汀類相當。2組之間的臨床有效率對比見圖2。通過繪制漏斗圖考察本次研究是否存在發表偏倚,結果漏斗圖對稱意味著不存在發表偏倚。本次研究的漏斗圖如圖3。
2.3.2 以脾論治高脂血癥的的TC療效meta分析 8個研究經過異質性檢驗(Chi2=79.80,I2=91%>50%m)且Q檢驗的P<0.00001,提示本次研究選擇的文獻之間不具有同質性,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8個研究匯總結果[MD=-0.04,95% CI(-0.03,0.22),Z=0.30,P=0.76]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以脾論治高脂血癥與他汀類相當。2組之間的TC有效率對比見圖4。
2.3.3 以脾論治高脂血癥的的TG療效meta分析 8個研究經過異質性檢驗(Chi2=123.56,I2=94%>50%m)且Q檢驗的P<0.00001,提示本次研究選擇的文獻之間不具有同質性,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8個研究匯總結果[MD=-0.54,95% CI(-0.74,-0.34),Z=5.21,P<0.00001]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以脾論治高脂血癥優于他汀類。2組之間的TG療效對比見圖5。
2.3.4 以脾論治高脂血癥的的HDL-C療效meta分析 8個研究經過異質性檢驗(Chi2=20.91,I2=67%>50%m)且Q檢驗的P=0.004<0.1,提示本次研究選擇的文獻之間不具有同質性,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8個研究匯總結果[MD=0.09,95% CI(-0.03,0.20),Z=1.43,P=0.1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以脾論治高脂血癥與他汀類相當。2組之間的HDL-C療效對比見圖6。
2.3.5 以脾論治高脂血癥的的LDL-C療效meta分析 8個研究經過異質性檢驗(Chi2=353.42,I2=98%>50%m)且Q檢驗的P<0.00001,選擇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8個研究匯總結果[MD=0.10,95% CI(-0.51,0.71),Z=0.33,P=0.74]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以脾論治高脂血癥與他汀類相當。2組之間的LDL-C療效對比見圖7。
2.3.6 以脾論治高脂血癥的中醫證候有效率的meta分析 對描述中醫證候有效率的4篇文獻進行異質性分析,發現葉秀卿對異質性影響較大,去掉該研究的剩余3篇經過異質性檢驗(Chi2=2.70,I2=26%<50%m)且Q檢驗的P=0.26>0.1,提示本次研究選擇的文獻之間具有同質性,可以選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3個研究匯總結果[RR=1.38,95% CI(1.15,1.65),Z=3.53,P=0.0004<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提示以脾論治高脂血癥中醫證候有效率優于比他汀類。2組之間的臨床有效率對比見圖8。通過繪制漏斗圖考察本次研究是否存在發表偏倚,結果漏斗圖對稱意味著不存在發表偏倚。本次研究的漏斗圖如圖9。
2.3.7 不良反應 5篇文獻報道了不良反應,其中2篇試驗組與對照組無不良反應,其中3篇試驗組發生不良反應人數均低于對照組,且發生不良反應人數較少。可見以脾論治高脂血癥不良反應較小。
3 討論
脾主運化功能在正常脂代謝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脾主運化功能正常,則脂質的合成、吸收、轉移和排泄等才能正常進行,不會造成過多的脂質堆積。如果脾主運化功能失常,則脂質出現代謝紊亂,過多的脂質堆積,引起人體代謝紊亂,出現一系列的代謝性疾病。當代中醫學者現代通過對現在醫學高脂血癥的研究,并且結合中醫病因病機角度,認為高脂血癥屬于“痰濁”、“血瘀”、“濕濁”范疇[17]。亦有學者認為脾虛與痰濁是高脂血癥的主要體質類型[18]。而脾為生痰之源,以上種種都說明了,脾失健運為高脂血癥的首要因素[19]。所以對于高脂血癥,通過健脾法能夠更好的起到運化膏脂的作用。由于現在人們處于高壓力之下的生活環境,都會出現肝氣郁結,而木旺克土,所以影響脾的生理功能。目前認為高脂血癥與嗜食肥甘厚味有關[20]。而人們處于物質豐富的年代,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嗜食肥甘厚味,飲食無節制,從而傷脾影響脾的生化功能。在當代的生活環境之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很容易損傷脾,所以通過健脾法更容易達到降脂的作用。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選取文獻數量太少,文獻質量不高,實驗設計不嚴謹等原因。對于藥物的劑型,服用的藥物的療程等存在差異性。這些不定因素都會對本次研究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本次研究仍然是基于2015—2020年進行嚴格篩選的隨機對照試驗,然后進行meta分析的,仍然是有價值的。
綜上所述,通過對本研究的meta分析可以得出以脾論治高脂血癥在中醫證候以及TG上比單用他汀類療效好,在臨床有效率以及TC、LDL-C、HDL-C生化指標上,與他汀類相當,但是仍然需要更多實驗設計嚴謹RCT實驗來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陸付耳.高脂血癥的診斷與治療進展[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第九次全國中西醫結合內分泌代謝病學術大會暨糖尿病高峰論壇專家演講集.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6:120-139+119.
[2]迪娜·塔吾列,解海雪.溫偉波教授從脾論治高脂血癥經驗淺析[J].四川中醫,2019,37(3):3-5.
[3]周佳,陳嬌,韋雙雙.從脾論治高脂血癥[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2):309-312.
[4]張選明,楊百京.從脾論治高脂血癥[J].環球中醫藥,2015,8(S1):80.
[5]張萍.淺析從“脾主運化”理論論治高脂血癥[J].湖北中醫雜志,2018,40(8):48-51.
[6]向文秀,簡愛萍,張繼紅.中醫藥治療高脂血癥的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80):137-138.
[7]劉淑萍,張志芹,劉桂云.淺析降血脂中藥的研究進展[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6):74-75.
[8]董曉芳.降血脂中藥的研究現狀及進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6):202.
[9]黃立輝.中醫健脾清肝法在高血脂癥治療中的應用[J].雙足與保健,2017,26(6):79-80.
[10]江漢奇,梁益輝,溫燕,等.丹田參術湯治療脾虛痰瘀型高脂血癥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5,47(7):28-30.
[11]劉丹,徐小娟,鐘麗.自擬健脾祛瘀方治療高脂血癥臨床觀察[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5,27(6):783-785.
[12]史麗偉.運脾通心方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2016.
[13]湯美艷,鄭愛華.三參調脂湯治療高脂血癥脾虛痰瘀證30例臨床觀察[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2):43-45.
[14]楊玲.丹田參術湯治療脾虛痰瘀型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7):137-138.
[15]楊韜.運脾化濁顆粒對血脂異常血漿促炎因子、內皮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8.
[16]葉秀卿.澤瀉調脂顆粒方治療脾虛痰瘀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觀察[D].福州:福建中醫藥大學,2015.
[17]周佳,陳嬌,韋雙雙.從脾論治高脂血癥[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2(2):309-312.
[18]張冰嬋,陸琴.高脂血癥血脂水平和中醫體質辨識分型的相關性研究[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20,41(6):21-22.
[19]劉財,侯鳳茹,劉曉明.從脾論治高脂血癥[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1):53.
[20]左金玲,常國良,常玉琴.中醫藥治療高脂血癥研究述略[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09,23(8):19-20.
(收稿日期: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