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
步入新時代,中國金融經濟將面臨一個極為復雜的國內外環境,金融經濟穩定相當重要。唯有做好經濟風險防范工作才能打造出一個真正穩定的環境,也才能有效推進金融和經濟的正向發展。金融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諸多弊端和不足,歸根結底是因為社會中的各大企事業單位,對金融經濟效能的認知存在偏差,如此便極易引發金融危機。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金融經濟的風險和防范舉措進行詳細分析和闡述,希望借此為國內金融經濟的發展提供相應合理化建議。
經過國內經濟體制的變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猛發展,所以經濟運行機制也出現了巨大變化,此時企業與金融,二者之間的關系愈加密切。現如今,企業的發展和金融經濟之間的關系緊密關聯,企業一定要對金融經濟加以重視,如此才能讓企業迸發出發展潛力,亦可促進金融經濟的大力發展。但縱觀現狀不難看出,一些企業對金融經濟表現的十分輕視,并忽視了潛在風險,這必將會阻礙國內金融經濟發展進程。所以當務之急便是要加強各大企業對金融經濟風險管理力度,特別是要重點處理金融經濟效益風險等若干問題,之后在此基礎上方可促進企業與金融經濟的雙邊發展。
一、關于金融風險的定義、特征
(一)定義
風險,即為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以及損失的不確定性。金融風險指的就是處在經濟變動趨勢下,金融機構的經營、交易環節中,由于決策失誤,亦或是外界因素干擾,最終致使收益出現偏差。金融活動中,既可能產生收益,又有可能帶來損失。正因金融經濟本身就有很多不穩定性,極易受到各種因素限制,繼而便會引發一系列的金融風險。另外,金融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占有巨大份額,若是突發金融風險的話,那么該類風險的影響范圍可想而知。旨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當務之急便是有效地防范金融經濟風險和處理金融經濟風險,最大限度上降低風險發生率。
(二)特征
第一,擴散性特點。金融機構屬于社會融資機構,其運營資金來源大多都是存款所得。現如今,金融機構運營過程中,其風險擴散性特點甚是明顯,主要是因為金融經濟體系十分復雜,囊括了諸多內容和環節,各金融機構都屬于整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假設其中任意一環發生了問題,那就很容易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所以若真出現了金融風險,不僅會對社會中某一個金融機構產生威脅,它威脅到的是一切有關聯的金融機構,繼而引發整個金融市場的經濟危機。
第二,潛在性和疊加性及累積性特點。金融風險并不是一下子就爆發的,起初可見端倪,只因風險預見不及時,且風險危機出現時未能遏制住,所以才導致惡性蔓延。金融風險種類多,形式也多,政府一方通過經濟干預手段去介入,盡管相對降低了金融風險發生率,但當同一類風險逐步累積且到一定峰值時,那么風險便難以控制,繼而一發不可收拾。歸結來講,金融風險擁有著潛在性和疊加性以及累計性的特點。
第三,客觀性、普遍性、不確定性特點。需要注意的是,社會中的各行各業生產和運營中都存在金融經濟行為,有金融行為就必然存在金融風險。金融風險實際上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受人為意志影響而轉移,金融風險是不能徹底被消除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風險不能預測與規避。處理金融經濟風險的絕佳手段,可以
是轉移風險,也可是風險補償,通過多樣化的方案操作,將金融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二、潛在的金融風險類型
第一,貸款風險和法律風險。金融機構運營期間,旨在擴大獲利范圍,提升市場占有率,在信貸發放期間,未能對貸款對象信用進行審查。此類行為會讓未擁有相關資質的信貸對象得到大額貸款,但卻沒有償還能力,以致于最終貸款到期后,金融機構不能按時追回貸款,造成信貸質量下滑,如此便會致使金融機構出現很多壞賬,繼而形成不良貸款風險,那么此時金融機構的資金流通必然會嚴重受阻。另外,部分金融機構為了擴大經濟效益,越過法律的紅線違法運營,這必然會使得整個金融市場遭受重創,亦會使金融機構面臨嚴峻的法律風險。
第二,利率和市場風險。金融貸款階段,貸款對象需根據貸款額度基本要求去按時償還利息。但是貸款利息,其會在國家政策改革、市場驅動下出現一定比率的浮動,利息變化,必然會影響到金融機構的收益結果,對金融機構后續運營工作必然會造成較大影響,之后便會出現金融風險。而且國內市場機制運行中,有待完善之處眾多,部分金融機構旨在謀取更多的經濟收益,投機行為時有發生,譬如某類金融機構為了大量獲利,對股市漲停惡意操控,這會對證券市場秩序產生嚴重影響。這便是金融機構所造成的市場風險。
三、對金融經濟風險成因的分析
(一)金融機構本身風險
國內金融市場運行環節,金融機構屬于其中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如果說金融機構由于一些原因滋生問題,難以履行好市場責任,那么之后必然會讓整個金融市場面臨巨大的風險。
第一,金融機構貸款期間,審核工作者對貸款對象信用資質考核工作關注不到位,也沒有對貸款對象的經濟情況進行深度評估,以致于貸款對象的貸款額過大,后期不能償還,這就會對金融機構造成巨大金融風險。
第二,現在的金融機構工作崗位上,人情觀念影響著工作態度和工作質量,有時在辦理一些貸款業務中,金融機構工作者沒有正式評估貸款對象便外借大量資金,這便進一步加大金融機構的資金風險。
(二)企業方面的風險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若經營不善就極易出現資金問題時,一般來說,這些企業都會選擇拖欠金融機構貸款的手段去降低企業經濟支出壓力。企業采用的此類手段,極易讓金融機構出現不良貸款的現象,如此便會嚴重影響金融機構的資金流通,使得金融機構出現金融風險。還需要注意的是,部分不良企業,領導者為己謀私,設下圈套騙走企業資金,讓企業難以正常運轉,企業無能力償還貸款,那么金融機構就不能及時收回款項,所以便會引發一系列的金融風險。
四、金融經濟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加強金融市場監督管理效力
只有全面提升金融市場監督管理質量,方可科學地規避金融風險。就金融監管部門來說,其一定要全面掌握金融信貸管理對整個金融市場發展的意義,如此方可有條不紊的執行監管工作。針對相關內容一律要仔細核實,審查到底,從資產至信用等各個環節,都要進行有效監管,最后才能進行科學評估。針對資料不符且信用不良的個人和企業單位,禁止因私廢公。另外,金融監管機構要建立起一套科學化、正規化、常態化的金融風險評估機制,最大限度上去規避風險,對現代業務執行前后所涉資料要全面審查核實,全面提升貸款后的監管質量。對那些已經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好,禁止違法行為出現。
(二)提升金融風險意識
就企業來說,在生產經營期間,應不斷提升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防范風險和面對風險以及處理風險,將經濟損失降到最低。就金融風險來說,它的種類多種多樣,所以應針對不同經濟活動項目實施針對性的防范管理,期間務必要綜合考慮,如此便可完成對金融風險的全面監控,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
(三)創新金融體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各行各業均獲得了較大進步,金融行業自然也迎來了春天。因此,旨在保障金融行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金融體制改革可謂迫在眉睫,一定要與時俱進,滿足時代發展之所需,審時度勢、開拓創新。對金融體制進行改革創新期間,一定要立足于全局,創設科學正規的金融制度,如此方可提升金融體制完整性,促進金融市場有序、有效運作。并且,需要在金融體制建立中融入現代化的金融思想、管理思想,和中國現有國情相融,如此方可建立一套契合于國內金融市場實際情況的金融體制,更好的去規避金融風險,促進國內金融市場更好更優地發展。
(四)加強財會人才建設
就企業財會工作者來說,他們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這些都會對金融經濟風險產生極大影響。所以說唯有不斷提升企業財會工作者的綜合素養、專業水平,才能保障他們在面對金融風險時,能夠擁有很強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從容處理金融風險。并且,要對企業財會工作者進行培訓教育,要將先進財會思想、最新的金融經濟風險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繼而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培養出一批能力和素養兼具的專業財會團隊,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
(五)科學把控信貸規模
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信貸業務屬于金融機構體系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在監管金融市場資金流向時,一定要選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對整個資金流動方向予以合理掌控,促進證券和資金之間的合理轉換。并且,旨在保障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將金融風險降到最低且強化金融管理成效,需要適時的將資金轉化成債券,充分的融入到金融市場之中,加強資金流動,從而保障資金安全。
(六)完善法律法規建設
就金融市場交易而言,資金鏈不能斷裂,此時就需要對各類可能影響到資金流動的各要素予以綜合考慮和全面控制,從根本上提升資金管理水平,將金融市場資金變化幅度降低到可控范疇內。所以針對此種情況,旨在更好地提升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效率,當務之急便是要優化與金融有關的法律法規,如此才能有效遏制金融風險的產生,促進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總的來說,隨著國內改革工作日漸深化,國內外金融局勢復雜多變,所以說促進國內金融經濟穩定,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現在國內金融市場中存在主要金融經濟風險,主要由貸款風險和法律風險、利率和市場風險四大類,這些風險的主要成因是金融機構運行存在風險、企業運營存在風險,要通過加強金融市場監督管理力度、提升金融風險意識、創新金融體制、加強財會人才建設、科學把控信貸規模、完善法律法規建設等一系列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遏制金融經濟風險,有效提升金融經濟運營效果,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金融經濟發展環境,全面助力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作者單位:中共淮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