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保明
【摘 要】隨著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優化與推進,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自主獲取數學知識,從而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數學綜合素質。小學數學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水平以及發展需求,注重對于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育,以此為契機,有效調動并激活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主動探究,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和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新課程;全面發展
隨著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標準的不斷優化與推進,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閱讀和思考自主獲取數學知識,從而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和數學綜合素質。然而,在對于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現狀進行調研和分析的過程中,不難發現,大多數教師秉承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數學閱讀能力以及數學閱讀習慣的養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學學生良好數學認知以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構建。因此,本文將針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展開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為進一步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以及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提供相關參考經驗。
一、培養小學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價值分析
對于小學學生來說,正處于邏輯思維培育以及思想思維發散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通過開設數學閱讀活動,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分析與推理能力,還能夠在清晰有效的數學閱讀活動中,有效活躍學生對于問題思考的思路和思維,助力學生思維表達能力以及數學推理能力的有效提高。尤其在新的一輪課程標準要求中提出,小學數學教師應立足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水平和學習需求,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注重對于學生驗證與架構的自主性發揮。一方面,通過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開設數學閱讀環節,能夠帶領學生在自主閱讀和自主思考的過程中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有效促進小學學生認知水平和自學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另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學中開設的數字閱讀活動,實際上拉近了學生同教材文本間的距離,為學生深度探索并感悟教材思想語言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形式,能夠通過多樣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路徑,實現對于學生數學思維以及數學情感價值態度的養成,進一步提高小學學生數學語言水平以及綜合探究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培育至關重要,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并拓展數學閱讀活動,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思維和習慣,助力小學學生綜合而全面的發展與成長。
二、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策
(一)組織開展課前預習,帶領學生感知教材
在面向新的一輪課程目標要求下,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展開過程中,注重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培育和激發,這也意味著,在數學解題和閱讀環節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參與到知識的探索和驗證環節中來,以此為依托,實現對于學生良好自學能力的培育。因此,教師應通過組織開展課前預習活動的形式,帶領學生對于教材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和感知,幫助學生建立起預期的知識框架,為后續學生深入閱讀和精細閱讀做好鋪墊。首先,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數學閱讀和課前預習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并尊重學生在這一時期閱讀能力水平上的不同,在此基礎上,立足于素質教育理念要求中的因材施教原則,針對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需求進行層次化方法指導,可以借助導學案任務單的形式,指導學生依據任務步驟對于數學課本進行閱讀,并在任務驅動下啟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時,在綜合考量學生學習水平以及認知能力的基礎上,教師結合課程目標要求,設立了知識技能目標以及情感價值目標,要求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并通過設計一定的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問題探究等多維的數學能力。此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前預習活動時,就可以將知識技能目標與情感培養目標明確的書寫在導學案任務單上,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本節課的培育重點和教學重點,并設置任務讓學生探索百分數的意義、讀法和寫法,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導學案任務單,指導學生對于教材內容進行逐字逐句的閱讀,并圈畫出關鍵詞。學生在對于書中百分數表示的圖形以及過程進行仔細的閱讀之后,初步對于百分數的相關概念和算法過程有了了解和認識,為后續課堂閱讀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在這一過程中指導學生依據導學案任務單進行自主思考和探索學習,有效培育了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和自主意識。
(二)創設課堂閱讀情境,啟發學生理解新知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以此為依托,有效激發并調動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讓學生能夠在后續數學知識學習與探索的過程中具備積極性和自覺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創設課堂閱讀情境,啟發學生理解新的知識和內容,幫助學生在歸納演繹過程中實現對于知識的遷移與內化。首先,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留有一定的閱讀空白時間,讓學生對于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和整理,在梳理的過程中也是學生數學知識體系和框架構建的過程。例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在課堂教學展開中就應積極創設閱讀情境,通過學生的閱讀以及對于教材內容的整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正方體的表面積。其次,在整體課程教學尾聲階段,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對于當堂筆記以及教材中的關鍵詞字、概念等進行再一次閱讀和強調,讓學生在一邊閱讀的過程中一邊思考,總結歸納出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規律,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里幾個面的總面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空間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創設課堂閱讀情境,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一改傳統小學數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處的被動地位,讓學生在對于新知識和舊知識進行類比分析的過程中,啟發學生理解新知,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歸納能力以及邏輯思考能力,在有助于學生對于新知識進行理解和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于示范閱讀和實踐活動的安排,讓學生在實踐閱讀中掌握數學閱讀的方法技巧。
(三)增強閱讀訓練環節,輔助學生拓展強化
在小學數學閱讀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是一個全過程性的周期性教學活動,需要學生在預習以及課堂學習之后進行復習鞏固訓練,從而實現自身良好數學視野的拓展延伸,助力小學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強化。因此在面向當前新課程標準要求下,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增強閱讀訓練環節,帶領學生在對于新知識進行學習和汲取之后,通過復習訓練,對于知識進行消化和應用,有效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思路。首先,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依據教材閱讀,開展復習活動,對于教材內容進行深讀和精讀,并回憶教師講述細節,并啟發學生注重對于新舊知識間的整理和歸納,也有針對性和具體性的閱讀復習訓練,幫助學生內化遷移知識體系。其次,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活動安排的過程中,應注重對于學生的習題練習和訓練,帶領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在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中來,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從而實現對于學生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上的深化。例如,在教學“小數的乘法”這一部分內容時,課程標準要求在知識與技能層面啟發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并在情感態度層次讓學生感受到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因此在課后閱讀訓練環節的展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以遷移類推的方法,進行小數的運算,讓學生在題目的訓練和思考中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從而有效強化學生對于小數乘整數算理的理解與掌握力度,激活學生的數學閱讀潛能和興趣,不斷提升小學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注重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性以及積極性的調動,一改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桎梏,培養學生在數學思維探索過程中的獨立思考和閱讀能力,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閱讀行為習慣,從而讓學生在數學思考以及問題分析解決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把握堅實的數學思想方法。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水平以及發展需求,注重對于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育,以此為契機,有效調動并激活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主動探究,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和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張修武.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145.
[2]王婷婷.小學數學審題能力培養“三部曲”探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146.
[3]劉鋒.對新課程下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147-148.
[4]于麗萍.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152.
[5]莊夢婕.試析小學數學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153.
[6]吳函.淺談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3):154.
[7]王和.淺談交互白板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9(1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