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業明 李帆
摘 要:弗洛姆立足只有一個馬克思的基本觀點,通過對馬克思思想的人學解讀,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人性異化,論證了社會主義社會產生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馬克思人學思想,對于認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社會制度的優劣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弗洛姆;馬克思思想;人性;異化
中圖分類號:A8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0-0141-03
新冠疫情防控,形成了以社會主義中國積極干預和資本主義美國消極放任的兩種典型辦法。這反映出不同社會制度下對于人性的基本態度差異:社會主義的人性溫暖和資本主義的人性涼薄。因此,從人性角度看清社會主義制度和資本主義制度之優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對此,人本主義哲學家弗洛姆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弗洛姆立足只有一個馬克思的基本觀點,對馬克思人學思想展開剖析,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人性異化及其涼薄,為社會主義做了人本主義論證。在其著作《馬克思論人》中,弗洛姆較為詳盡地闡述了這一思想觀點。盡管其思想有其歷史局限性和錯誤之處,但在今天他對馬克思人學思想的解讀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對于今天我們研究馬克思思想的本質及其當代價值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人的本性”問題
人的本性問題是研究人的根本性問題,是不得不回答的問題。對此,馬克思提出不應從抽象角度而應將之放在具體的、現實中去把握;人性是變化的;社會性是人的根本屬性。弗洛姆則從弗洛伊德的心理學角度,闡述了自己對于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解。在他看來,馬克思認為人的本性是先天固有的。“馬克思不相信像人性這樣的東西是沒有的,人在出世的時刻是一張白紙,文化在白紙上做篇章。”[1]所以,人性是與生俱來的,并不是在后天形成的。此外,弗洛姆還認為,馬克思將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質完全等同起來,人的本性還具有連續性。弗洛姆提出,這一說法馬克思早已在《手稿》寫入,但是在之后卻不再使用“本質”這一詞語,主要是因為這一詞語是抽象的、非歷史的,但為了區分普遍人性和特殊人性,弗洛姆又保留了這種本質思想。但同樣為了理解人性的本質部分,認為人所固有的自然屬性,如“饑餓”“性欲”是人的本質部分,人的社會屬性則不是人本性的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社會結構及生產與交往的條件下產生的。由此可以看出,弗洛姆認為人的本性是本質,是先天所固有的自然屬性。
弗洛姆認為,理解馬克思有關人的形象首先要了解黑格爾關于人的論述。黑格爾認為,人的本質與存在不能在主客分離的內部去實現。為了理解世界,人必須占有世界,能動地與世界發生關系。有所作為是人與世界能動地發生關系的前提,黑格爾又一次發展了這種思想,認為人應該是以一種有所作為的方式主動地接觸世界,而不是被動地與世界發生關系。弗洛姆贊成了黑格爾這一觀點。弗洛姆還認為,馬克思的自我實現與勞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弗洛姆認為,馬克思所講的勞動不僅涵蓋了經濟學領域,而且也涉及到人類學領域。他從自己的人本主義角度展開論述,認為勞動一方面是工人自身物質財富的完全實現,另一方面又是人的精神及心理的完全表現。顯然弗洛姆更加側重的是后者,即人類學范疇。其次,弗洛姆覺得馬克思的勞動指的是自由的勞動,是生活的表示。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的批判不是對于在經濟上財富分配不公平的批判,而是針對勞動被轉換為強制的、異化的、無意義的勞動。因此人也就變成了一種“畸形的怪物”。人類發展的目的是成為一種全能的人,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人的勞動被限制在一定的區域,人不能隨意地在社會生產。但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人可以通過勞動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由上弗洛姆通過對人性問題的分析,揭露出資本主義社會中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人的勞動是獲得物質基礎的主要來源,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為了得到利益,就得壓迫工人,在等價交換的掩蓋下,資本家提高了對勞動者的勞動剝削,造成了兩極分化,同時,也闡明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弊端,即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忽視人性的本身要求,這就使資本主義社會在應對各種災害時,首先考慮的是人性自私一面,而將社會公義等置之度外。此次美國應對新冠疫情的做法,就充分顯示出其人性涼薄一面,將社會發展公義拋棄一邊。反之,社會主義中國在應對疫情時的顧大局意識將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彰顯,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溫暖。因此,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中,要全面發展人的勞動技能,為人性的發展提供多種可能,要關注人性的變化,以及正確人性觀的塑造。
二、“人的異化”問題
弗洛姆認為,馬克思的異化思想根植于他的“人”的觀念,異化和人的思想二者相互聯系。弗洛姆把馬克思的異化思想理解為多種形式的異化,從而揭露出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何為異化?馬克思所講的異化主要指的是勞動異化,并不是全面形勢的異化。馬克思認為勞動異化產生的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弗洛姆認為,異化起源于舊約中的偶像崇拜,偶像變成了人的崇拜對象,但偶像回報給人的卻只是屬于人的一小部分。與此同時,弗洛姆夸大了馬克思的異化范圍,認為異化不僅表現在勞動異化上,還表現在制度、消費異化等。這大大擴大了異化涉及的領域,將馬克思的異化絕對化。弗洛姆最常見的異化為語言異化。語言在人們的交往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是卻不能為了避免異化而不說話,這是不可能的,但要意識到語言異化的弊端。同樣,這種情況也適用于人所創造出來的其他東西。
在異化產生的條件方面,馬克思指出,分工、貨幣及市場制度及私有制影響著異化的產生。三個條件中,最關鍵的顯然是私有制的出現,它決定了市場制度、貨幣、分工等因素,也因此是消除異化的關鍵。針對馬克思異化觀的理解,弗洛姆認為馬克思異化主要來源于:第一,人的心理及精神。人在體驗社會的過程中,感覺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也意識不到自己是自己行動的指引者和一切價值的創造者,只是覺得自己是依賴于外部世界的。第二,科學技術及工業生產。弗洛姆認為,異化是人通過科技和大機器生產制造出統治自己的主人,資本家通過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讓勞動者生產出來的商品大多數歸自己所有,而勞動者卻變成了生產的工具。
弗洛姆雖然汲取了馬克思關于異化問題的消除,但認為,應該用一種心理消除的方法來消除異化。資本家用一種“合理”的生產方式讓勞動者為自己勞動,長時間的壓榨使得工人的心理及精神身體受到長時間的摧殘,人的本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機器的麻痹,不能從中感到自己是幸福的還是痛苦的,只有從一種心理學的角度來消除人現在所處的社會狀況,煥發出人對自我及世界的感知力,認識到現所處社會的病態問題,繼而解決異化問題,使得人的意識能夠全面自由地發展。此外,資本主義國家受危機的影響不得不進行改革,改革促使科學技術及工業飛速發展,致使人對高效機器的使用率加大,人變成了機械的人,變成了生產商品的工具人,因而必須消滅科學和技術,使得人性解放。
總之,弗洛姆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異化問題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更加的嚴重了。其將異化領域擴大到語言、消費領域中,特別是其所說的消費異化實質上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為我們認識資本主義本質提供了新的領域。消費是經濟生產發展的重要環節。資本家掌握消費,提倡超前消費等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但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膨脹了人性貪欲,使得所有人性都以貪欲為軸心旋轉。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下,我們要發揮人的主體性,克服消費異化帶來的人的異化,倡導理性、合理消費,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國家。
三、“社會主義”問題
弗洛姆通過對《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分析得出,馬克思指出了社會主義的目標,即消除異化,促成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性自由。在此基礎之上,弗洛姆概括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觀念來源于他關于人的概念。與這一觀念相適應,社會主義不是經過調整的、自動化了的個人的社會。”[1]在這里,弗洛姆夸大了馬克思的人本主義傾向,認為社會主義的目標是人。弗洛姆認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人在社會化的形勢下,而不是在競爭形勢下進行生產,這意味著他把生產置身于他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受作為一種盲目力量的生產所支配。”[1]馬克思對于社會主義的理解是在人能否發揮自身的自由和創造力,能否獲得獨立及自力更生,使自己的力量與世界發生聯系,變為生活的所有者及創造者。
其次,弗洛姆闡述的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是一種提供給人需要及服務的社會主義,但要辨別人的真正需要和虛假需要。弗洛姆強調,要從內心中喚醒人們對于需要的辨別,認識到什么才是人真正的需要。對人異化的反抗是馬克思在社會主義的主要觀點。這種觀點是人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只是一味地滿足自身的需求,人類自身為了獲取更多的財富,而揮霍自然給予人類的自然財富。弗洛姆認為,在馬克思所談及的社會中,人與自然界之間不是一種人主宰自然的關系,而是一種人與自然界融為一體。
最后,他認為馬克思所闡述的社會主義為促成人的自由和創造提供了條件。對于馬克思來說,社會主義的最終結果是自由,與現存的官僚制度不相同,“這是一種建立在人類自力更生利用自己的力量,并且從生產上是自身與世界聯系這一基礎之上的獨立意義上的自由。”[1]人們可以在這樣的社會中發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弗洛姆夸大精神在社會主義社會占有重大意義,不能把人在社會主義下生活看作是物質方面的極大需求,而應該重視人的精神方面的極大滿足,這才是社會追求的主要目標。
總之,通過弗洛姆對馬克思社會問題的解讀,我們可以了解到,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影響著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資本家在創造物質財富的時候,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后果,人對自然的一味索取導致自然不能與人和諧相處。此外,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人的身心發展控制在金錢的范圍之下,人失去了完整性和個性,金錢制度下的社會運轉機制無視人真正的存在。因此,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們應該樹立和諧思想,全面而充分發展人的個性,使人能認識到自身的真正存在。
結語
弗洛姆關于人性的論述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為基礎,補充了馬克思在談論人性時所忽略的人的情感、精神等心理因素,形成了關于自己的人本主義思想。弗洛姆強調人在物質資料的生產及精神心理發展過程中要注重人的主體地位,人如若要充分發展,就應該挖掘自身的潛力及創造力。弗洛姆的這一理論不僅完善了馬克思主義人性思想,也為我們認清資本主義制度實質,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新的切入點。
首先,必須要重視研究人的心理狀況,深化對人性問題的進一步了解。弗洛姆在論述馬克思的人性問題上,認為人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心理的滿足。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越來越強調占有,他們的生活的幸福指數與物質資料的占有密切相關,仿佛只有據為己有才能獲得快樂和滿足,這種傾向慢慢吞噬著整個社會人的心理,從而造成資本主義社會人性出現畸形。在疫情防控和救治患者時出現以金線為衡量尺準。反之,在疫情面前中國醫護人員在救治患病人員時,給予患者鼓勵,以及政府的無償救治等做法,將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性溫暖充分展現出來。
其次,加強正確人性觀建設,確保人性健康發展。資本主義社會下,人性建設和發展暴露出很大的弊端。其原因在于資本家只強調經濟發展,而不注重人性的建設。新時代,我們不能單純強調經濟的發展,而應該注重全方位發展,整合社會資源。人作為自然界以及社會的主體,在新時代社會建設中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彰顯每個人個性的同時,提升并樹立正確的人性觀,要加強正確人性觀的教育,使每個人都能正確認識人性,并規范自己的行為。
最后,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方法論借鑒。弗洛姆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不僅僅局限于對人性的批判,而是在整個社會的基礎上,對人、經濟、政治、文化進行全面的批判。因此,新時代社會主義中國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將人性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并以此為線索展開社會整體性改革。
參考文獻:
[1]? [德]弗洛姆.馬克思論人[M].陳世夫,張世廣,編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167-199.
[責任編輯 文 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