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蕊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指出了我們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以幼兒、小學、中學教材為重點,構建中華文化課程和教材體系。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重要文化組成部分,是湖南地區形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地域文化。[1]將湖湘文化資源融入幼兒美術教育對傳承湖湘文化和實現幼兒美術教育的綜合化、多元化均具有重要價值。本文嘗試對湖湘文化資源融入湖南省長沙市不同層級的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本土文化資源融入幼兒美術教育的方法。
一、湖湘文化的主要內容
湖湘文化是以湖湘地區的地域環境與人文傳統為依托,淵源于歷史上人與自然及人們之間的對象性關系而形成的具有本區域特色的文化結構體系。[2]湖南地區人杰地靈,文化博大精深。教師可以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通過一系列藝術活動將湖湘文化融入到幼兒美術啟蒙教育中,從而讓幼兒通過體驗傳承與弘揚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兩個方面,其中精神文化側重于文學藝術、思想觀念等,物質文化側重于飲食、服飾、建筑、人文景觀、山水環境等。借鑒相關學者對湖湘文化的研究[3],并結合幼兒美術教育課程資源開發需求,我將湖湘文化資源分為湖湘自然風光、湖湘人文景觀、湖湘文學藝術、湖湘民俗風情和湖湘精神特質五個層面的內容,這些內容均可以作為幼兒美術教育的寶貴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運用。
湖湘大地有讓人流連忘返的郴州東江湖、張家界天門山等自然風光,也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岳麓書院、岳陽樓、鳳凰古城等名勝古跡。湖湘文學藝術種類繁多,其中民間美術資源豐富多彩,如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畫,也是中國“四大年畫”之一,其經典之作“老鼠嫁女”就是幼兒美術啟蒙活動課經常使用的素材;湘繡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繡產品的總稱,其構圖嚴謹、色彩鮮明,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此外,湖湘大地屬于多民族居住地區,湖湘民俗風情中蘊含了獨具地域特色的少數民族建筑、少數民族服飾等。比如湘西土家族織錦色彩艷麗、傳統紋樣夸張簡練;苗族銀飾以大為美,頭飾、頸飾等重疊繁復;鳳凰地區水上吊腳樓形式多樣,樣式獨特……幼兒教師可以因地制宜,結合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和運用特點,深入挖掘湖湘文化內涵和主要內容,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幼兒美術課程資源。
二、湖湘文化融入幼兒美術教育的方法
1.對教師開展針對性培訓,提升教師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和能力
幼兒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實施者,更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和實踐者。幼兒園可以根據教學需求,結合湖湘文化開展針對性培訓,全面提升教師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和能力。
幼兒教師參與教育教學方面的教研或者培訓活動較多,但是關于課程資源開發、傳統文化、湖湘文化等方面的培訓相對較少。為了更好地將湖湘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可以鼓勵教師參與湖湘文化方面的培訓,拓展幼兒教師視野,加強教師對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進一步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幼兒教師可以融合湖湘文化內容,通過親子、藝術節、美術室等多種方式開展相關活動,生成相關的美術教育課程資源。
2.創新培訓方式
幼兒教師工作復雜瑣碎,很難有大段時間外出學習參與培訓。幼兒園要鼓勵支持教師參與多種形式的培訓教研活動,如工作坊體驗式教研、藝術機構參觀學習、線上理論講座等。此外,要鼓勵更多一線教師參與不同層級、不同內容的針對性教育培訓,提升理論素養和拓展人文素養。其中,線上培訓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以滿足教師更多個性化需求。
3.結合幼兒生活經驗,融入湖湘文化、構建美術教育資源
虞永平教授提出:“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往往是與幼兒的生活緊密相連,是粗淺的和啟蒙性的。因此,幼兒園課程不是以概念和邏輯的框架進行建構,而是以經驗的邏輯設計的。”[4]雖然湖湘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資源,但是并非所有資源都適合融入到幼兒美術教育中。無論選擇什么藝術形式,其內容都應該與幼兒日常生活經驗緊密相連。香辣的湖南美食、動聽的湖南童謠、好吃的湖南水果都可以成為幼兒美術教育資源。比如教師以“園子里的美”為主題,帶著孩子觀察枇杷、柚子、楊梅等幼兒熟悉的植物,開展“枇杷熟了”“楊梅紅了”等一系列引導幼兒感知當地水果形態與色彩美的美術活動。總之,教師要以幼兒興趣為起點,以幼兒生活經驗為線索,結合幼兒美術教育目標,再融入湖湘文化資源,構建豐富的幼兒美術教育資源。
4.充分利用社區與家庭資源,拓展幼兒對湖湘文化的認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陳鶴琴先生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應創設條件讓幼兒廣泛地接觸社會和自然,把教育內容擴大到周圍的社會環境”[5]。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周圍的生活環境,提供“在做中學”的機會,豐富幼兒對地方文化生活的直接經驗,鼓勵家長帶著孩子共同制作一份湖南美食,鼓勵孩子外出游玩時欣賞湖南美景,鼓勵孩子了解有名的湖南人物和有趣的湖南故事……然后引導孩子運用美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湖南文化的感知。此外,教師可以在美工區中提供多種形式的美術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湖南美食、繪畫湖南美景、剪貼湖南人物,教師還可以通過表演區、建構區、語言區等區域活動的開展,引導幼兒利用湖湘文化元素,創作相關藝術作品。
總之,“幼兒園課程關注幼兒的生活,幼兒生活的需要和興趣是課程重要的出發點,也是新經驗重要的來源。”[6]藝術來源于生活,幼兒美術教育資源也應該來源于幼兒的生活經驗。教師應該善于挖掘湖湘大地豐富的文化資源,將湖湘文化與幼兒美術真正融合,讓幼兒在美術創作中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弘揚湖湘文化的精神。
本文為2018年至2021年湖南省教育廳“基于湖湘文化傳承的幼兒美術教育資源建設研究”一般項目(2021年6月項目結題編號18C184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
[1]朱漢民.湖湘文化探源[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5-9
[2]戶華為.湖湘文化及其特征與歷史定位[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84
[3]黃竹麗.湖湘文化資源在《文化生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12
[4]虞永平.幼兒園課程建設與教師專業成長[J].中國教師,2020(1):81
[5]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陳鶴琴全集(第五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62
[6]虞永平.幼兒園課程建設與教師專業成長[J].中國教師,20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