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兵芳 謝從晉 杜鵑 李鼎


摘? 要:當前,國家大力提倡創新創業,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進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解析創新雙螺旋理論及其應用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創新雙螺旋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模式,并分別從“技術進步”和“應用創新”分析了對應的措施,希望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生態。
關鍵詞:創新雙螺旋理論? 技術進步? 應用創新? 創新創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5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untry vigorously promo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further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nnovate and entrepreneurship,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novation double helix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novation double helix theory, an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rom "technical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Hope to realize the new ecolog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Innovative double helix theory; Technical progress; Application innovation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 問題的提出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21世紀人才的必然具備品質。而“創業”是解決就業壓力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當今時代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創新與創業兩者不可分割,創新是創業的源泉,而創業是創新的“產品”。要實現“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新局面,中國青少年的創新創業能力舉足輕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關乎著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高低,因此國務院頒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作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
2? 創新雙螺旋理論
2.1 創新雙螺旋理論的內涵
技術進步是指技術所涵蓋的各種形式知識的積累與改進。在開放經濟中,技術進步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技術創新、技術擴散、技術轉移與引進。
應用創新,就是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的創新,置身用戶應用環境的變化,通過研發人員與用戶的互動挖掘需求,通過用戶參與創意提出到技術研發與驗證的全過程,發現用戶的現實與潛在需求,通過各種創新的技術與產品,推動科技創新。
“創新雙螺旋”就是指技術創新中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構成的“雙螺旋結構”。技術進步和應用創新兩個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統一、共同演進的一對“雙螺旋結構”,或者說是并行齊驅的雙輪——技術進步為應用創新創造了新的技術,而應用創新往往很快就會觸到技術的極限,進而鞭策技術的進一步演進。只有當技術和應用的激烈碰撞達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時,才會誕生出引人入勝的模式創新和行業發展的新熱點。技術創新正是這個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雙螺旋結構”共同演進催生的產物。
2.2 創新雙螺旋理論的應用簡述
在理論應用方面,2015年王維成[1]等結合我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實況,用創新雙螺旋理論,探討了產業中的新產品以及新技術和市場需求無縫銜接問題。2017年藍敏[2]基于生物學中的DNA雙螺旋結構,研究了具有創新驅動作用的社會創客教育鏈和具有專業創新作用的學校創客教育鏈,兩者構成“雙螺旋”模型,文章闡釋了該“雙螺旋”模型的特征及內涵,最終為培養具備創新意識、創業素養、創意思維和創造能力的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提供理論依據。2018年李海波[3]等使用復合系統的協同度模型,構建了公共研發和企業研發的雙螺旋協同的創新系統,并且測度了它們的協同效應。2019年孫蔚聞和婁潔[4]用創新雙螺旋理論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試圖幫助解決中國新能源動車這一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2020年朱艷[5]分析了高校教學管理的模式創新的重要意義,闡述了雙螺旋理論的定義和它的發展歷程,探究了在創新雙流學視角下實施高效管理模式創新的路徑。
在創新創業方面,2015年徐志強[6]通過以下途徑建立了生物學中的雙螺旋模式以培養高等學校創業創新人才:一是重新構造人才的培養體系;二是深化改革教育教學方式;三是健全和完善創新創業的教育工作機制等。2016年黃源源[7]等應用雙螺旋的耦合模式,結合交叉學科研究了如何實踐大學生的創新計劃項目。2018年宋敬敬[8]等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實踐中,應用螺旋驅動概念,同時注重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提升。2019年尹國俊[9]等以浙江大學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搭建如下四個平臺:項目引領、課程學習、資源匯聚、創業育成,無縫銜接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提倡師生共創,進而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的雙螺旋模式。
以上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創新雙螺旋”理論具有較廣泛的應用領域,諸如新興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等,在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應用亦具有可行性和新穎性。
3? 基于創新雙螺旋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構建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素眾多,且要素之間相互影響,不可分割。要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舉足輕重。基于創新雙螺旋理論,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技術進步”層面尚且引起了各個高校或部門的注意,然而在“應用創新”層面普遍關注較少。針對這一現狀,本文提出基于創新雙螺旋理論視域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框架圖如下圖1。如圖1所示基于創新雙螺旋理論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為核心,從技術創新、技術擴散、技術轉移與引進三個途徑促進技術進步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牽引作用機制,從重視用戶創新、互動創新、過程創新促進應用創新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效能提升機制。在學校、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協同機制下,共同營造全社會接納、大學生主動學習的創新創業氛圍,然后形成積極、健康、寬容的創新創業文化,進而提升大學生的創造力,最終實現創新創業新生態。
3.1 技術進步策略分析
技術進步是指技術所涵蓋的各種形式知識的積累與改進。在開放經濟中,技術進步的途徑主要有三個方面即技術創新、技術擴散、技術轉移與引進。由此可知,技術創新是技術進步的核心,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而言,促進技術創新離不開學校好的創新創業教育,鑒于此,高校可按照圖2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如圖2所示,以專業教育為“堿基”,以創新創業理論教育為“脫氧核酸”和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為“磷酸”,共同形成生物學中DNA的雙螺旋結構,實現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平衡與有機結合。創新創業理論教育開設創新創業通識課、技能課、選修課、必修課、法基課、融資課等,形成完整的、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而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構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案例教學、策劃書指導課、競賽模擬與指導、創新創業聯盟實操課等,形成完整的、可操性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如此,以專業教育助推,以創新創業理論教育為“創新源泉”,以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為“真槍實彈”,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共同促進大學生的技術創新能力。
針對技術進步的第二個途徑即技術擴散,一是地域的擴散:一方面高校可與跨區域及不同高校的創新創業團隊形成聯盟,依靠他們的力量形成新的市場;另一方面高校形成技術擴散管理部門或組織,加大對成功技術的宣傳,不斷擴大技術的應用市場。二是應用領域的擴散:比如乘坐公交車刷二維碼應用到城市地鐵。
針對技術進步的第三個途徑即技術轉移與引進,高校可與跨區域及不同高校的創新創業團隊形成聯盟,隨時隨地彼此相互了解新的技術,結合本地或高校特色考查是否引進或轉移他人的創新創業。比如共享單車就是2007年由國外開始引進國內,共享單車適合地勢平坦的廣州、南京等城市,卻不適合山城重慶。正是共享單車在全國各大城市迅速鋪開,2015年中國開始了共享汽車,因此山城重慶也可開啟共享汽車模式,克服了共享單車的缺點。
3.2 應用創新策略分析
應用創新,就是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創新,置身用戶應用環境的變化,通過研發人員與用戶的互動挖掘需求,通過用戶參與創意提出到技術研發與驗證的全過程,發現用戶的現實與潛在需求,通過各種創新的技術與產品,推動科技創新。
應用創新正是目前創新創業所欠缺的板塊,很少有創新創業團隊重視,也很少有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因而導致部分創新創業的市場效應差或者還未投放市場就已經夭折。針對這一現實情況,各大高校應重視應用創新的教育。應用創新是以用戶為中心,互動性地、過程性地創新,需要高校建立暢通高效的應用創新服務體系,解決創新創業團隊與用戶溝通、互動問題。而該應用創新服務體系一是負責在創新創業的前中期大量、全面搜集用戶的建議,如此可節約研發的時間和經濟成本;二是負責在創新創業后期針對代表性的用戶免費或優惠投放產品,并階段性地詢問用戶的建議,進而完善產品以提高市場效應。比如母嬰用品中的嬰兒推車,某人在使用某個品牌的嬰兒推車后發現寶寶進出嬰兒推車很不方便,如果能夠將后面的推桿部分設計按鈕平放則可解決該問題;某個品牌的推車比較笨重,在保證嬰兒安全的前提下,能否從選材方面改良推車以減輕其重量;再者新聞報道某些人忘記踩嬰兒剎車導致推車滑走被汽車碾壓,針對這一現象,嬰兒推車能否設計當感知看護人停推車時有語音溫馨提示“請踩剎車,關注寶寶安全”。諸如此類的應用創新需要研發人員與用戶高效地溝通,不斷改善產品,提高市場效應。
參考文獻
[1] 王維成,朱欣民.基于創新雙螺旋理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應用創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6):106-109.
[2] 藍敏.基于STEAM學習的高職院校創客教育“雙螺旋”模式研究——以計算機專業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33):174-175+191.
[3] 李海波,韓愛華,王怡恒.公共研發與企業研發的雙螺旋協同創新效應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8,34(15):184-188.
[4] 孫蔚聞,婁潔.基于創新雙螺旋理論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3):50-54.
[5] 朱艷.創新雙螺旋視角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09):123-124.
[6] 徐志強.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的雙螺旋模式[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5):30-34.
[7] 黃源源,吳春旺,張仕斌.基于雙螺旋耦合模式的交叉學科大學生創新計劃項目實踐[J].才智,2016(7):163.
[8] 宋敬敬,吳志強.“雙螺旋驅動”助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J].高等農業教育,2018(5):44-47.
[9] 尹國俊,都紅雯,朱玉紅.基于師生共創的創新創業教育雙螺旋模式構建——以浙江大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8):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