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福建莆田供電公司 林荔晟 潘明 朱清霞

湄洲島供電公司員工服務東蔡村光伏發電項目并網。 (魏清水 攝)
4月25日,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開幕。在國家電網展區,湄洲島數字能源可持續發展作為國網典型案例,正通過數字沙盤、宣傳視頻等方式,向世界展示著供電企業以能源可持續發展來助推海島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實踐。
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的發源地,是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對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2019年,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以約15平方千米的湄洲島為試點開展能源互聯網示范建設。通過數字化技術,打造電網全感知、出行全電動、生活全電氣、風光儲充全互動的全電氣化島,讓媽祖故里走在新時代潮頭,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3月20日晚,當中央電視臺《中國地名大會》莆田專場直播熱鬧進行時,在湄洲島數字大廳,湄洲島供電公司保供電人員通過數字能源平臺,實時監測著媽祖祖廟圣旨門廣場和祖廟正殿處的負荷運行情況。
“我們通過數字化技術應用,實現對各保電點線路、設備運行狀況等狀態數據的實時顯示、全息感知和全程監控,極大地提高了保電指揮效率。”該公司保電人員游雋慶介紹,當某個保電點出現電壓、無功、負載等電氣運行量異常波動時,可快速反應、指揮各值守點保電人員,直接啟用應急預案,第一時間排查故障點,實現保電指揮系統與各個保電點的全息感知、快速聯動。
“除了在重要活動中大顯身手,數字化也逐漸應用到我們日常配網故障搶修領域。”湄洲島供電公司陳志成說,去年,莆田供電公司在島上先行一步試點低壓調度應用。該公司通過數字化技術,實現客戶側停電主動感知、預警。這項服務從以往客戶發生用電故障來電報修的“被動”式服務方式,逐漸轉變為提前感知,“主動”、高效開展搶修服務,服務效能效果更上一個新水平。
在湄洲島媽祖祖廟,先進的數字化技術也被應用其中。工作人員通過手機APP即可看到進廟人數和煙霧濃度,自動調節新風系統,還能提前研判用電故障,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讓這座千年古廟更加安全清新。
同時,該公司結合海纜監測等項目建設,打造全景智慧供電保障體系。當過往船只經過海纜保護區時,智能監控系統會自動對在海纜保護區內的低速船只進行識別,并在海纜監控系統上實時呈現船只型號、船號、路線、行進動態等,實現綜合監控治理。
行走在湄洲島主干道和東環景觀道,不時可見一輛輛綠色車身的公交車和旅游觀光車,宛如一道移動的風景線。2015年7月3日,福建省第一條充電式純電動公交線路在湄洲島投入商業化運營后,自此,湄洲島燃油公交汽車全部實現了電能替代,全島所有3條公交線路全部跑上電動汽車。
純電動公交車無污染零排放、運行平穩,車上舒適涼爽且沒有噪音,頗受游客歡迎。說起純電動公交車的好處,湄洲公交公司總經理于建山如數家珍:“純電動公交車節能環保,市政府還給節能補貼,每輛車充滿電后可以跑100公里左右,每公里還比傳統公交車節省60%的運營成本。”
目前,全島500多部公交車、觀光車、網約車全部實現電動化;未來兩年還將投放共享電動車300多部。
服務海島綠色發展,莆田供電公司加快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目前已建成投運3個公用純電動汽車充電站、2個電動公交車專用充電站,構成了“全域3公里快充圈”,全面滿足島上綠色出行的用電需求。

“去年10月,我們協助第三方服務機構,布設供電電纜,在祖廟等主要景區和集鎮等5個地方,投放首批50部共享電動單車,游客往返于各個景區的自助游又增添了一個新品類。”湄洲島供電公司營銷部班長李雨澄介紹。
“哇!這個海鮮區好贊。傳統的煙熏火燎不見了,既干凈又衛生。”4月19日中午時分,在湄洲島天隆酒樓的開放式電氣化廚房內,廚師們正忙著烹制佳肴,隨團來島旅游的游客吳女士忍不住感慨道。
四面環海的地理環境讓湄洲島飲食具有鮮明的海派特色,漁飯、媽祖面、海蠣煎等島上傳統特色美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但是,旅游餐飲業普遍使用瓶裝煤氣和柴油,造成了較大的安全隱患和空氣污染。
作為國家旅游度假區,空氣清新是一大特色。近年來,莆田供電公司深入推進湄洲島電氣化建設,引導酒樓廚房電氣化改造升級,打造更好的旅游環境,為“生態島”建設助力。2017年7月,湄洲島供電公司以廚房電氣化改造為切入點,主動協調湄洲島管委會經貿招商局、執法局,推進湄洲島各領域實施電能替代。
天隆酒樓經理林細妹是海島餐飲界勇于創新的“潮人”。在湄洲島供電公司員工的支持下,該酒樓率先進行了廚房電氣化改造,成為了最早嘗到電氣化“甜頭”的客戶。
“做生意就得精打細算。以前,我們使用柴油爐灶,油煙很重,也不安全,電氣化改造后衛生、安全、環保,幫廚用人減少還節省了人力成本,改電后淡季每月可以節省400余元,旺季每月可以直降1500元。”林細妹算了一筆賬。
如今,分布于全島各景點的20多戶個體燒烤商家全部淘汰了簡易燒烤架,實現了電燒烤爐替代燃氣燒烤爐。全島100余家民宿、家庭賓館全部用上了電氣化廚具。湄洲島管委會、輪渡公司等紛紛加入純電廚房改造應用的行列,目前全島共有21家企事業單位實現了100%純電廚房改造應用,全電廚房應用成了新潮流。
湄洲島號稱“世界節日活動之城”、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窗口,在這個“月月有活動,季季有賽事”的海島,幾乎每次活動對電網建設、用電服務及保電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
以前,每逢海峽論壇、媽祖誕辰等各種重要會議、活動,莆田供電公司都需要臨時安排發電車保電,最多的一次調派了9輛發電車上島。2014年7月,儲能電站的落地改變了這一窘境,大大減輕了每年保供電壓力,使“供好電更具底氣”。
湄洲島儲能電站占地400多平方米,主要由1000千瓦/2000千瓦時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系統、兩臺500千伏安雙向變流器、系統監控及一次接入設備組成。它就像一個“超大充電寶”,為海島提供停電應急供電。
“湄洲島儲能電站除了在應急情況下能滿足全島高峰時段十分之一的電能供應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島上風光資源,采用風光儲互補發電技術,提高配電網末端對風電、光伏發電的消納能力。”陳志成介紹。現在全島用能中電能超過90%,海島上清潔能源實現了全額消納。居民每使用2千瓦時電,就有1千瓦時來自清潔能源。
未來,該公司將通過建設光伏站、充電站項目,同步升級改造儲能設施,建設集儲能、野外觀測等十種功能為一體的多站融合項目,構建“風光儲充”一體化微電網,進一步提高居民用電可靠性和服務重大活動保電能力。
“十四五”期間,湄洲島將對照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建設“雙碳”數字平臺,推動能源供給清潔化和能源消費高效化,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力爭2022年實現“碳達峰”,2025年建成“零碳島”,為“雙碳”目標提供生動實踐,為建設能源互聯網企業貢獻福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