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虹
山西省沁源縣、石樓縣在“2021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評選中何以脫穎而出?應該說,歷史塑形、文化鑄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個地方的發展,以歷史文化內涵塑形鑄魂,才能最有詩意、最具魅力,這不僅是促進產業興旺的“市值”所在,更是促進市井文明、鄉風文明有“氣質”,促進行風建設、隊伍建設有“基質”的重要著力點。歷史是文化的積淀,文化是歷史的傳承,在加快城鎮化步伐中傳承歷史、弘揚文化,是更基礎、更廣泛、更可持續,也最能吸引人、打動人、征服人的詩意。
沁源和石樓有許多共同之處。無論是沁源縣圣壽寺、太岳軍區司令部舊址等歷史文化遺存,毛澤東同志對沁源“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城”的稱贊,還是石樓縣出土了“龍形觥”國寶級文物,是紅軍東征的地方,皆彰顯了歷史悠久、人文厚重。“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可以說,正是歷史積淀深厚、自然資源富足,才使得詩意的種子在文化滋養中葳蕤馥郁。
沁源和石樓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近年來在文化建設、文明創建中,皆成績斐然。沁源縣著力打造文化強縣,首次把“興文”作為“綠色立縣、建設美麗沁源”戰略的一個主要路徑,把建設“文化沁源”作為一項主要目標,為此加大投入夯實文化基礎,大手筆盤活文化資源,高站位引進先進文化。該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注重規劃引領,突出基礎建設,推動產城融合,以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漫步沁源街頭,文化名城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崇文尚德、包容創新”的時代感也令人為之振奮。石樓縣則以文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文化惠民活動持續開展、文化相關產業日益提升著稱。
沁源和石樓的共同點更在于,不只是注重“詩意”縣城建設,而且不遺余力推動鄉村清潔和人居環境整治,大力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麻衣神韻今猶在,巷起萬戶讀書聲”,走進沁源縣沁河鎮麻巷村,舉目所見是整齊的房屋、干凈的街道、優美的環境。石樓打造的特色文化墻獨樹一幟,成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重要媒介。凡此種種,讓詩意植根于文化,使文化落腳于相應的物質根基。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2021中國最具詩意百佳縣市”各有特色,沁源、石樓豎起標桿,為全省各地學有榜樣、追有目標增添了新動力。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是我們共同的夢想。